第一百一十三章【结束对话】(1/1)

秋八月十五日,晴。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每年的今天,妫夫人都会离开雍城,于南郊祭拜父母。她是陈侯的远亲,于秦宣公十一年嫁给嬴任好,至今已有十年。她是秦穆公的元配,育二子一女。可是,秦穆公登基后,却未封她做中宫娘娘。

嫁到秦国的第二年,嬴任好再一次离开雍城,外出游历。那时她已身怀六甲。按周礼,父亲应当在儿子出生后三个月见他第一面。但直到成公四年,嬴任好归国继位,他才第一次见到已满九岁的儿子。他仅摸摸他的脸颊和额头,就再也没别的亲昵动作了。

大郑宫内,是女人、孩子和阉人的世界。两位先君留下的眷属都住在宫内。这些没有伴先君活葬的女人孤独地在宫中养老。穆公是不会见她们的,妫夫人则时常去看望她们。她们会聊上一整天,或是做些女红,再有就是赏花。每天都是重复的内容,不过这已经是她们悲惨的命运中最大的乐趣了。

妫夫人和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她的丈夫正值壮年,且继承了爵位。她本以为自己将做中宫夫人,可是,也许她在九年前的预感要比今日的幻想更靠谱些:秦穆公从未真正地爱过她。虽然他们在秦穆公继位第三年又有了个儿子,第四年得了个女儿。

未曾想到,她还能在秦国遇见自己的宗族兄长――太史赜。太史赜的父亲子禽跪是陈国贵族,舜的后代。太史赜随秦穆公回国后,秦穆公便帮他们认了亲。

如此一来,妫夫人对生活又多了些盼望。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在秦穆公的许可下邀请太史赜用膳,顺便叙叙两家的旧事。每年秋天,太史赜也会和她一起去城南郊祭拜先人。太史赜是名史官。妫夫人便请他讲述诸侯的事,增广见闻。她特别喜欢听天下间有关女人的故事,想听听那些女人都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她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平时都读一些竹简。但她毕竟不懂国家大事,直到遇见太史赜,她才变得认命。

太史赜说,这是男人的天下,没有女人的地位。史书中也就没有女人的记载。能留个名的,唯有国君的正室夫人。但前提是,她们需出自大诸侯的名门望族。若想留下只言片语,则要背负骂名。这骂名,源起国君的昏庸无道,可究竟是先有国君的昏庸还是先有女人的恶,无人会在意。更有甚者,明知是因国君的昏庸而误国,史官也会千方百计将它推卸到女人的身上。大到夏桀、商纣、周幽王,小到各地诸侯,凡是昏庸无道的,总会和女人有关。

做完祭祀,太史赜陪妫夫人在郊外散步。雍城处在一处高地上,站在南郊,能远远望见一条大河。“兄长,妾身听闻君上要向晋国求亲,迎娶长郡主为中宫夫人。”妫夫人眺望大河。

太史赜“嗯”了一声。“臣来秦国时间不长,却听闻自两位先君在时,便要为君上物色一位大国的郡主。一来未曾有合适的,二来君上多年在外游历,这才拖到今日。”

“两位先君……”她的眼眶中隐隐荡着泪光。

“臣不敢妄言秦侯的家事,然秦国世代地处西垂,要想成一番霸业,只有与中原大国通婚才行。”

“妫乃帝舜后裔,论名望要高于嬴氏。”

“妫氏尊荣,然陈国势微,及不上齐、鲁、宋、晋等大国。”

“大国!大国!大国的虚名真就那么重要吗?!”她再也耐不住委屈,两行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夫人,臣一时失言!”太史赜慌忙后退几步,躬身施礼。

妫夫人自觉失了态,抬袖管拭去泪,道:“此事不怪兄长。妹妹即已嫁给秦侯,端是要受得。”

“君上乃当世明君,必有一番大作为。臣以为,两位先君正是看到这点,才要兄弟相承,确保秦侯继位。若不是这番良苦用心,宣公的九位公子,成公的七位公子,哪一位不能成为秦侯?可是,纵使君上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奈不过秦国根基羸弱。这一点,君上比谁都清楚。”

“照兄长所说,妹妹就不该再争什么中宫之位?”

太史赜仰头看着一行鸟儿飞过。“生逢乱世,能安度一生,膝下又有子女相伴,岂非幸事?”如果父亲不是王子颓的宠臣,或许他们就会在宛丘过着平静的生活。

风起,侍女请妫夫人回宫。夫人同太史赜道别,坐车先回城。太史赜目送夫人走后,又在郊外站了片刻,这才上车。他还得去一趟蒲城,会会久别的重耳公子。

********

大郑宫内的一处院子里,秦穆公正看着长子嬴槊舞剑。穆公从春天起为他找了为师傅,教他武术和骑术。穆公有空便会来看看,或是亲自点拨他。他不说,别人也绝想不到这多半是出于弥补多年未尽父责的心理。秦穆公告诉嬴槊,秦国位于边陲,北面与蛮夷接壤。每一个秦国人都必须能拿着武器上战场。

孩子的心思又是怎样的?

愧疚感袭上心头。妫夫人是穆公的嫡妻,理应成为中宫夫人。可四年来,朝中从未有人提过此事。穆公知道,两位兄长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认为在他身上有着能令秦国富强的东西。这种想法不仅始终盘踞在他们的脑中,还影响了满朝的文武。从什么时候起,穆公就不再代表他个人,而是整个秦国。从言行举止,到衣着起居,再到婚姻……虽然他曾说过非蒲女不为中宫的话,可人非草木,妫夫人的贤良淑德又怎会打动不了他?他并非没有想过立她为中宫,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可是,阻力却如洪水般涌来。

亏欠了妻子,还得亏欠儿子:无论嬴槊多努力,注定成不了世子,成不了秦侯。

他又看了一会儿,觉得看得越久,愧疚感越是强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情感流露,穆公起身便要走了。公子见状,收起佩剑。“君父,是儿臣练得不好吗?”

穆公一脸慈祥地看着他。“不,吾儿练得很好,又有了长进。待母后回来,也练于她看看。”

听到父亲的赞扬,嬴槊喜形于色。“儿臣定当加倍努力。要像父亲那样上阵杀敌。”

穆公被孩子的认真劲逗乐了。他又燃起了同儿子聊天的热情,坐了下来,把儿子拢在怀里。他替嬴槊取下佩剑,又难得地为他抹去额头上的汗水。他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男孩,感叹两人的相像。他的双眼渐渐眯成一条线,想要再发自内心地赞扬他几句。

突然,他打消了这个念头。穆公放开拢住儿子肩膀的双手,道:“儿可知为父为何要给你取名槊?”

嬴槊认真地点点头。“儿臣听母后说过,君父是要儿臣如长槊一般,荡平天下。”

穆公满意地点点头。他有些走神,但很快又转了回来。他想像个成年人那样与嬴槊聊一件事。“槊儿随师傅学习周礼,是否知道一国之内应当有国君和中宫夫人。”

嬴槊侧着头仔细地想着,又点点头,似懂非懂。

“为父继位已有四年,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商议,要给为父娶一名中宫夫人。”

“母后为何不是中宫夫人?”嬴槊问了个尖锐的问题。

穆公一时语塞,答不上来。此时他才发现嬴槊还远没有到懂事的年纪。如果再说下去,只会令他自己难堪。他尴尬地咳了几声,决定结束对话。

秋九月二十,小雨,宜出行、婚嫁。

两驾马车自远处驶向绛城。头前引路的是一名晋国掌讶,跟随的马车上安着一顶伞盖,显得主人身份特殊。近城门,掌讶高呼:“秦国特使到!”说罢,御者挥动鞭子,“啪”的一声甩在车沿上。后一驾车上坐一老者,双目微合。一手扶着车沿,一手平端竹简,泰然自若,气度不凡。

进绛城,老者微睁双目。都说晋国国力强于秦国,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只是城的规模,便大出雍城数倍。绛城人口稠密,百业俱全。这里有天下的特产供晋国商人采办,再贩往各地。今日虽有小雨,可大小街道上仍是人头攒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老者看在眼里,心中煞是羡慕。

到了馆驿,早有掌客备下酒席等候贵宾。掌讶告辞,随后去见司仪,说明秦国使者来意。另一厢,乘掌讶走后,使者从袖管中掏出一块白绢,交给同行的侍从。侍从悄悄离开馆驿,没入巷子里。

次日寅时,司仪和掌讶早早地在舍门外等候。老者出了馆驿,与司仪行过礼,各上马车,朝晋侯宫殿缓缓前行。到得宫门前,司仪先行禀报。片刻,有个内侍请老者入内。老者痰嗖一声,整理衣冠,随内侍而去。今日有秦国使节到,晋侯的朝堂上,文武官员齐聚一堂,自晋侯座前,一直站到朝堂门口。他们各个精神抖擞,仪容端庄。殿外,秦国特使高呼一声,手捧国书,昂首而入。满朝文武见来者是个七旬老人,都知他是秦国老大夫嬴絷。嬴絷虽然年事已高,但鹤发童颜,满面红光。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格外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