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战争的惨烈程度上来看,此战并不算过于血腥,远比血流成河的柏举之战小得多,但城濮之战最大的意义并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城濮之战宣告了一个属于楚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属于晋时代的开始,这才是战场赢家姬重耳在政治上最大的收获。
在城濮之战前,楚国北上扩张的势头极为明显,深处中原腹地的曹、鲁、卫、郑都成了楚国的马仔,严重威胁到了中原主流文明圈的生存。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取得完胜,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楚国元气大伤,再无余力北上,中原投楚的诸侯国转而臣服于属于中原文明圈的晋国。
最大的一棵墙头草就是郑国,此次大战,郑国把自己的所有部队都交给楚人指挥,编入楚左师,结果被二狐吃了个精光。手上已经没有牌面可打的郑文公姬踕只好低下三四的向曾经被自己调戏过的姬重耳求饶,请求和晋结盟。郑国地处天下要津,国力中等,郑国对各大国的态度是大国称霸的政治风向标,郑国投晋,标志着姬重耳霸业的彻底完成。
毫无疑问,城濮之战最大的赢家就是姬重耳,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军事角度自不必说,楚军已经被打残,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争霸。
从政治角度看,在晋国国内,姬重耳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晋国内部再无人敢捋重耳之缨;在中原文明圈内,晋国已经当之无愧的老大,原先附楚的曹、鲁、卫、郑都拜在姬重耳膝下。
不过,要想成为名正言顺的霸主,还有一道手续要办,就是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否则就是野霸王。姬重耳自然知道其中轻重,五月十日,姬重耳把在城濮之战中俘获的楚军俘虏千人,带甲的战马百乘献给周襄王姬郑,在周天子的面子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姬重耳给足了姬郑面子。
政治买卖,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姬重耳需要一张由周天子亲自盖章的称霸文书,吃人嘴短,姬郑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两天后,姬郑以周天子的身份号令天下,策命晋侯姬重耳为侯伯,也就是天下的诸侯长。同时,天子赐晋侯大辂之服、戎辂之服,赤色弓一只、赤色箭百枝,黑色箭千支(象征晋侯可以代天子讨伐不臣),并虎贲甲士三百人。
最让姬重耳有面子的是,周天子按宗室辈分,当着天下人的面,叫了姬重耳一声叔父,“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在即位之后,姬重耳在江湖上的名望还不算很高,所以行事说话都比较谨慎。自城濮大胜后,姬重耳的自信心迅速膨胀,特别是天子承认他是天下霸主之后。
这一年的冬天,狂妄自大的姬重耳竟然以诸侯的身份,召周天子参加由晋国主持的温(今河南温县)的诸侯盟会。姬郑当然知道这于礼不合,甚至连孔夫子知道这件事情后都指责姬重耳“以臣召臣,不可以训”,但现在姬重耳的拳头硬,姬郑不敢得罪这个叔父,只能低三下四的去给叔父撑脸面,不过至少还能捞点车马费。
姬重耳确实很狂妄,但他有资格这么做,在任何时代,枪杆子都是老大。
十八赵氏孤儿真相(1)
说到英国著名大文豪莎士比亚,人们会下意识的想到出自莎翁笔下的那部千秋悲剧名著《哈姆雷特》,也就是《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过多介绍,可以说《哈姆雷特》是世界悲剧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其实,在中国的悲剧文学史上,也有一部足以与《哈姆雷特》相媲美的悲剧名作,就是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国的四大悲剧之一,另三部是《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
歌德们之所以如此垂青《赵氏孤儿》,是因为《赵氏孤儿》的离奇故事性、感人思想性,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人性的真实与痛苦的挣扎在,在这部传奇悲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早歌颂赵氏孤儿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在《史记.赵世家》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发生在春秋中期晋国惊心动魄的一场家族仇杀。故事的确很精彩,自从赵盾专权后,在朝中得罪了很多大员,等到赵盾之子赵朔袭位后,赵家的反对者们开始了残酷的反攻倒算。
春秋史上第一奸臣屠岸贾打响了反赵的头炮,因为屠岸贾是晋灵公的宠臣,赵盾弑君后,屠岸贾就怀恨在心,打着为晋灵公讨还血债的旗号要诛杀赵朔满门。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在没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擅自率军围攻赵家的政治堡垒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制造了震惊天下、骇人听闻的下宫之难。
在这场血流成河的屠杀中,赵氏成年男子没有一人幸免,只有赵朔夫人赵庄姬趁乱躲在晋宫之中避难,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确切的说,是两条性命,因为赵庄姬的肚子里还有一个胎儿,这就是后来赵氏孤儿的男一号赵武。
虽然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但性情冷酷的屠岸贾一旦得知赵庄姬还有身孕,必定要斩草除根,晋景公都很难保住这个还未出世的外甥。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赵家的一位门客挺身而出,决定救赵家少主于危难之中,以报赵朔当初厚待之恩。
这位大侠就是公孙杵臼,他看到赵朔的密友程婴在赵氏受难时没有丝毫表现,愤怒的指责程婴:你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程婴满脸委屈地说,我现在还不能死,要等到赵庄姬生完孩子再做决定。如果生女孩,我会选择以死报友,如果生男孩,我就把他养大成人,为父报仇。
不久后,赵庄姬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程婴激动的泪流满面,但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线人捅给了屠岸贾。屠岸贾诛杀赵氏满门数百口,每天都在做噩梦,如果让这个赵家小子长大后,屠岸贾还有活路么?屠岸贾立刻率兵入宫索拿赵家男婴。
已经恐惧到极点的赵庄姬把婴儿放在襁褓里,向天祈祷:“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可能是天意不亡赵氏,这个男婴在乱兵搜拿时居然没有哭,侥幸逃过一劫。
但以屠岸贾的阴险多疑,不搜出男婴他是不甘心的。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报赵朔之德,这次也豁出去了,决定用李代桃缰之计,找个婴儿替赵武受死,以保赵家香火不灭。
公孙杵臼和程婴对赵家忠心不二,但对一户失去男婴的人家来说,他们就是恶魔再世。他们为赵家尽忠,何必拿别人的孩子当炮灰,于心何忍?《东周列国志》说这个婴儿是程婴的亲生儿子,这不过是冯梦龙为了美化程婴编造出来的善意谎言而已。
二人的分工非常明确,由公孙杵臼负责带着假赵家孤儿藏在山中,程婴则假装告密,引来官兵捕拿假孤儿。在这场戏的最高潮部分,公孙杵臼指着程婴的鼻子破口大骂:“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公孙杵臼明知道官军不可能放过这个婴儿,他还假模假样的哀求官军放过这个婴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公孙杵臼和程婴配合的天衣无缝,官军果然相信这个可怜的儿子就是赵武,连同公孙杵臼一同做掉。
赵氏孤儿被杀,皆大欢喜,屠岸贾再无心腹之患,诸将也领到了千金的赏钱,程婴也如愿带着真正的赵家血脉逃往山中避难,开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复仇经历。
十三年后,身患重疾的晋景公突然问大夫韩厥:“赵尚有后子孙乎?”唯一知道赵武内情的韩厥突然大声呼冤,说当年赵武如何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帮助下逃出血海,请晋侯为赵家洗冤昭雪。
晋景公被这个悲壮的故事感动的一塌糊涂,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立刻召已经长大成人的赵武进宫。景公授与赵武兵权,允许赵家对屠家反攻倒算,身怀血海深仇的赵武率兵围住屠岸贾的府第,好一通屠杀!“灭其族”,并完全收回了赵家原有的土地。
自赵武收复失地之后,晋国赵氏挺过了家族历史上最危险的一次劫难,从此走向了黄金铺就的康庄大道。特别是在赵武嫡孙赵鞅(大名鼎鼎的赵简子)和曾孙赵毋恤(赵襄子)的打理下,赵氏家族不断壮大,并最终联合韩、魏两家灭掉智伯,瓜分了晋国大权。“三家分晋”,为辉煌灿烂的春秋史划上了一个由鲜血灌注的句号。
因为赵氏孤儿的故事实在离奇感人,再加上司马迁的如花妙笔,所以历代文人歌颂不绝,甚至包括外国著名文豪,所以赵氏孤儿的名声越来越响。
只是可惜的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十八赵氏孤儿真相(3)
司马迁的文笔没有人怀疑,他对写史事业的坚持和坦荡也让后人感动。但有时人们分不清司马迁是在严肃的记录历史,还是天马行空般的虚构小说。
最早质疑司马迁编故事的,是为《春秋》作正义的唐朝大儒孔颍达,自此之后,历代学者十有八九是认同孔颍达观点的,清人赵翼曾经批评司马迁的胡编乱造,“迁之采摭荒诞不足凭也。”
众所周知,司马迁写史很注重故事性,比如《项羽本纪》就精彩的让人流鼻血。很少有人怀疑项羽的历史,但对于所谓的赵氏孤儿,后世学者扑天盖地的质疑,司马迁在地下收到的砖头可以盖三间瓦房……
甚至可以这么讲,在如花似锦的《史记》中,《赵氏孤儿》这一章节是最大的败笔,因为逻辑漏洞实在太明显了,不知道太史公是不是在喝醉的情况下写《赵氏孤儿》的。
质疑《赵氏孤儿》造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
《史记.赵世家》说此事发生在公元597年,而《史记.晋世家》则说是公元前583年,出品时间更早的《左传》也记载是公元前583年。《谷梁传》和《公羊传》同样记载为公元前583年。如果发生在公元前597年,那么赵氏子弟是绝无可能在此年后还活跃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下宫之难发生于公元前583年。
二、赵庄姬的身份问题。
《史记》说赵庄姬是晋文公姬重耳的女儿,但姬重耳死于公元前628年,距离公元前583年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如果此年赵庄姬至少四十五岁,似乎不太可能。
如果赵庄姬是姬重耳的女儿,问题来了,赵朔祖父赵衰娶的也是姬重耳的女儿。赵朔娶自己的姨外祖母为妻,祖孙二人成为连襟,在这礼法森严的春秋时代是不可想像的。按晋人杜预的说法,赵庄姬应该是晋成公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