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思(1/1)

太子两眼出神地望着院外,良久,吁了一口气,说道:“四弟见识不凡,但也不无偏激。国家不以一格取材,岂可因事废人?今后要有这样的人投见,不可拒之门外,可以荐来试用。不要让小人之辈借以用来作乱生变。”说罢,起身道,“天已近未时了,你们在这里用过膳再走吧?”两个人哪肯在这里吃饭,起身一揖便辞了出去。

太子看了一会儿文书折本,稍事休息,就带何柱儿拿了钓竿到海子边垂钓。他出生那年,正逢吴三桂造反,按清朝祖宗家法,本不立太子,但是为了定人心、固国本,康熙断然决策,封他为太子。他的额娘赫舍里皇后,和年幼的康熙皇帝有青梅竹马之好,加上她又是顾命大臣索伦的孙女,主持六宫井井有条,后来难产而死,因此康熙一向视太子为掌上明珠。而太子向来仁善可亲,读书练武也十分用功,一直是很得康熙钟爱的。但自从索额图出了事之后,太子明显感觉到康熙待自己的细微不同,虽然从外来看和以前没不同,但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等人,一个个都是人中之龙,最精细不过,已经瞧出康熙和自己之间存有戒备之心,都各自打着算盘,觑觎这太子的位子。他也不笨,早已知觉,但既处此位,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对付这些兄弟们。他深知大阿哥、十四阿哥虽说都各有雄心,但最终大抵上都会是八阿哥的羽翼。三阿哥不哼不哈,投皇阿玛所好,带着一干宿学大儒修史编书。只这四阿哥和九阿哥,他自信他们决无野心,皇阿玛向来也只把他俩看成辅相之才,因此太子对他二人的忠心是从不怀疑的,他打发朱天保跟四阿哥办差,本心也是想让四阿哥立好这一功,自己脸上光鲜,也可堵住大阿哥总嘀咕太子“无魄力”的口风。

太子漫不经心地看着水面上的鱼漂子,水里放养的鱼,十分好钓,一会儿便钓了十多条,但他不杀生,每钓一条,便让何柱儿换饵,赏玩后,仍放进水中。

而四阿哥和九阿哥辞了太子后,就各自回府了。

四阿哥回到府里,一头扎到书房里想想这差事自己要如何办呢?国家的财政状态在四阿哥心里有一笔账,还是笔亏空账,在他所能看到的账面上,国家是有收入的,但是收的赶不上花的快。亲征噶尔丹取胜后,本该休养生息了,然河工修了好几年了,年年都是重点,这工程很花钱!又有,皇阿玛南巡可不止是迎驾的花钱,京中这一大队的人马仪仗那也是钱!每次南巡,一般圣驾走过的地方都要免租税,甭管是那些陈年烂账收不起来的欠税还是今年的新税,都会免。圣驾过处,全国最繁华的地方走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江浙,自来就是天下税赋重地!

而国家大了,状况就多,哪一年没个灾害呢?今年是这里,明年是那里,反正就没有消停的地方。让中央减税都是懂事儿的,更有一等添乱的还要求赈灾。又有,各级官员的贪成了常态!这些四阿哥岂能没有数的?康熙四十三年,全国的税收上缴上来不超过五千万银子,这些税要支付整个宗室的花销、各级官员的工资、各项工程的支出、一年的赈灾预算、旗丁的粮饷、官兵的粮饷、偶尔还有个地方匪患需要镇压一下……盈余几乎没有!何况还有各种积欠的亏空。四阿哥记得自己看过的以前户部的帐目,那可是支持打了八年三藩、前几次与噶尔丹的交战,而战争这么烧钱,都撑过来了。而现在要是再有点战争,四阿哥惦量了一下,财政未必能撑得住。这才多少年?康熙初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看起来还是欣欣向荣的!二十年的时间,就堕落成这样了!积弊难返,四阿哥脑子里猛地冒出这个词来,越想他脸色越凝重,再回想今日觐见皇阿玛的情景,心里非常明白,皇阿玛目前是要维稳的,老人家嘛,上了年纪较喜欢天下太平,可是……唉!难啊!

九阿哥在自己府里也回想一番,或许每个人都对国家有一份期望,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照着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演变。不同的是,有的人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人真的只是在梦想,还有的人一直表达着不满。皇阿玛是个有理想的人,真幸运,他有这个资源让这个国家按照他设计的蓝图去建设。实行的满汉分治,确实地说是旗、民分治,作为基础,无数次地强调不要忘掉祖先的尚武之风。努力消除四周的风险,平三藩、收台湾、剿灭噶尔丹,在文化上也要做出圣明之象,坚定地通过科举把汉族知识份子笼络住。最重要的还是在权力架构上的设想,太子居中,大阿哥为辅主军事,三阿哥主文,四阿哥去办庶务,同时,还要让诸阿哥长大后作为钉子扎进八旗里(阿哥们成年是必要封入各旗的,即,上三旗里是绝不会出现有高级封爵的皇族的,他们都作为大小旗主封入各旗当主子去了,从此拖家带口归入下五旗,能留在上三旗的宗室,那都是级别低到一度程度血脉还很远的人,就没有一个王爷是呆在上三旗的。八旗有上下之分,却不代表着上三旗随便拿出个人来就比下五旗高贵,下五旗里能人多啊,宗室王爷们、开国的亲戚们,一堆一堆的,你就是皇子,被封进去了,也未必就能横行得了。),这就是股份制。对于已经做了几十年皇帝的皇阿玛来说,控制欲是越来越强了,要是不想多抓点股份在手上,那就不是他了,中央集权的副产品——凡事都想掌握一下,九阿哥想想都醉了。

照目前形势看,皇阿玛应该做的就是查亏空,清吏治,开财源。这任何一项都是很艰巨的,决心与大力度是充分条件,特别是前两项。而第三项,天下缴税的其实是穷苦汉人,旗人不缴税还领钱别指望有财政贡献了,给旗人征税?呵呵。凡有功名的读书人,个个都不用缴税的,功名再高一点,全家都不用缴税,他们大多是有钱人!如果让他们一起缴税呢?呵呵。我朝重农轻商,并不鼓励发展商业的。就拿贸易这一块儿来说,虽设有海关,年年有厘金收入,海外贸易其实是顺差的,但是规模一直被限定死了,这部分的钱,也很少……这些问题在脑子里搅作一团,自己何去何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