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强劲的对手(1/1)

第八百三十一章 强劲的对手

但是,唯一与这支小鬼子挺进队不同的是,张大成他们的突击队是在实战之中成长的,而这支挺进队是石原一郎封闭加魔鬼式的训练,利用中国军人的俘虏训练出来的。

每一个幸存的挺进队员,基本上都是在拼杀了至少五名身强力壮的中国军人才得以成功的。

这段经历,就是身为小分队队长大岛与副队长松岛崎也是不寒而栗的。

他们都是至少经过了杀死十名以上的中国军俘,受伤了无数次,才是在众多的挺进队员之中出类拔萃而被选为了队长级。

石原一郎不只是对中国人的性命毫不吝惜,就是对自己的队员也是一样的。

对那些胆小怯战的队员,石原一郎更是深恶痛绝,往往是命令队员将他们杀死!从而锻炼队员们的冷血无情!

也是这样,石原一郎才是苦心地经营着这支神风挺进队,那些素质较低的队员便是被直接地淘汰掉了,成为了队员们训练的活靶子!

也是如此,才造就了这支战斗力非凡的挺进队。

而之前的与张大成他们的突击队遭遇战,可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和张大顾他们不相上下,要不是事先埋伏好伏击的话,恐怕张大成他们的突击队根本占不到便宜。

这次一村上将这支队伍调过来,目的自然是为了应付刘博然的突击队了。

可是这个时间的张大成怎么也没有想到是老对手又要出现了,所以他现在正带着突击队员对小鬼子阵地进行再次的冲锋攻击,想直接击溃鬼子的防线。

一连和三连的弟兄不甘示弱,从左右两侧对小鬼子形成包抄之势。

不只是张大成想不到,就是刘博然也不会想到的。

他的老对手,也就是石原一郎的突击队会出现在这儿的,似乎是在专门地等待着和他一决胜负般的。

毕竟,他们应该是在淮城与留在那儿的唐磊的突击分队进行战队,想办法对付陈大雷的六分区的。

也是可见着,石原一郎,华中小鬼子司令部对刘博然的重视的。

毕竟,刘博然带领着张大成他们的战豹突击队的战斗一直是在使用着战狼突击队的名号,所以引起小鬼子的重视也是理所当然之中的。

就在前线小鬼子招架不住的时候,突然从鬼子中间冒出一副穿着奇异的士兵,他们的火力很猛烈,战斗素养很高。

而在他们对面的队伍就是一连的弟兄。他们刚刚和这支奇异的鬼子小队碰上,就被直接击溃,伤亡惨重。

一连长不得已,带着队伍朝张大成那边撤退,战场上的局势从一连长的撤退反转过来了,日军的部队开始展开,形成对张大成的包围之势。

这个时间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基本上可以看清楚周边的事物了,一天一夜的战斗,别说日军没有办法休息了,就是他们自己的弟兄们也睡眠不足。

可是这个时间他们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下去,他们才有活着的希望。

张大成这个时间见到一连长他们边打边撤,人员的伤亡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带着弟兄们对前面的小鬼子进行攻击,连长他们。

“一连长,你们怎么回来了?”张大成询问已经来到身边的一连长,他实在是不明白他们怎么会被打回来了。

“别提了,我们遇上一群穿着很怪异的鬼子兵,他们用的武器很先进,不仅是射击口径大,而且装弹速度很快,连发式的扫射,我们的弟兄才刚冲到鬼子面前,打算夺取鬼子阵地的时候,就被他们给打回来了,还损失了不少弟兄!”一连长不知道对方的鬼子什么来路,只能这样子张大成的面前形容道。

他们根本就无从想象那些小鬼子的战斗力是他们的多少倍,总之一连要继续在那里的话,将有被全部打光的危险。

“这样,你带上一连的弟兄堵住这里的小鬼子,我带突击队去会会他们!”张大成也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小鬼子什么时候会有这样强悍的队伍出现。

可既然来了,那就不能退缩,不然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了,因此他二话不说,就带着突击队向着一连撤退的方向赶去,而将自己这边的小鬼子交给了一连处理。

张大成他们向着左翼开始进攻的时候,却见到对面小鬼子交替掩护着攻击前进.

这伙小鬼子根本就不计较子弹的损失,基本上枪械都没有停过射击,也不理会打中没有,全作为掩护队伍前进而用。

他们射出的子弹都快让张大成他们抬不起头了,难怪一连长说这边鬼子的战斗力厉害,像这种打法,再多的兵恐怕也不够牺牲的。

而且,他们的射击非常地精准,只要是张大成他们一抬头,马上就会迎来一大梭子子弹,片刻功夫,便是有四五名突击队员受伤了!

还好这些突击队员们都是十分地警觉,似乎是天生地就对着危险有着警戒一般的。

他们迅速地埋下了头,避过着如雨一般的枪弹。

“队长,你看,那不是我们在荆棘小道遇上的那支小队吗?他们怎么会来这里的?”小六子这个时间突然指着对方鬼子说道,看来他是看出了一点道道,立刻在张大成的面前说清楚状况。

“是他们,他娘的,这村上老鬼子对咱可是用尽心机了,居然调来了这支强大的特种部队!我听过刘司令说过,小鬼子有一个可怕的石原一郎,全日本最优秀的特种兵,训练出来的部队战斗力极强,非一般的部队所能对抗的,看来,就是他们了。”张大成知道自己这次是遇上对手了,于是立刻说道,“小六子,你的枪法最准,将冲在最前面的小鬼子给我干掉,一个不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