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劳工问题(1/1)

第六百七十七章 劳工问题

日本投降之后,他们又无耻的跑了回来占领了湘港,再后来是邓老当家后,才把湘港收距离后来,还创造出了英国非常伟大的决策,一国两制。

这个决策,是一盏民族从合的明灯。

虽然知道以后华夏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现在让刘博然头疼的是,怎么保护住他们这一大家子,这是刘博然头疼的。

而且他想在日本投降后,抽身,这些事情光是想想就头疼。

这时候张三已经叫人帮刘博然准备好了车,直接送他们过去刘九儿他们哪里,此时的红叶和红素都跟着。

车子出来庄园出来,这时候约翰的车子随后跟来,然后在大门处,约翰打开车窗,对着这头的刘博然说道:“刘,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情,不但对我们好,对你们华夏也有好处,如果德国人真正的研究出强大的武器,我们欧洲遭难,你们华夏也跑不了,因为我们可是反法西斯盟友!”

“你先回去问问你们英国人的那些大佬们,什么时候把我们华夏当成你们盟友了,不说其他的,我们华夏过去的那些劳工们,在你们哪里是什么待遇?盟友跟你们的奴隶差不多,别他妈一天真认为你们就他妈日不落帝国挂在嘴边,先把攻打湘港的小鬼子给我挡住在来跟我谈!”

约翰的脸色白了一下,貌似他没想到刘博然连劳工的事情都知道。

刘博然让司机开车,到现在刘博然并不见得直接欠约翰什么,貌似约翰之所以帮他们,帮刘九儿,是直接用命换来的,给他干的那一件事都是拼命的事情。

而这时候看到刘博然脸上有些怒气,这时候的红素比较好奇问道:“什么劳工?你在跟约翰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那些跑道外国去打仗的华夏人,他们在国外主要是负责一些,后勤,一战的时候华夏也是参战国之一,但是我们国家实在是太弱了,我们并没有得到英国战胜国的尊敬待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华工的流血牺牲、华工对一战的贡献并未得到肯定。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外交大臣巴尔福指责中国对一战毫无贡献,为战争“未花一先令,未死一个人”。”

“约翰想请你做什么?”

“没什么,就想让我搬去欧洲,跟他们那一摊浑水里面摸鱼。”

红素问道:“你答应了吗?”

“没有,我又不傻!”刘博然回答。

红素点了点头,而此时的红叶抱住刘博然的手臂,头靠在刘博然的肩膀上,好像是一种示威。不过刘博然关于劳工的事情,明显吸引了红素。

这时候的她带着刘博然说道:“你给我讲讲那些劳工吧,我虽然知道一些关于他们的事情,但是很少,而且不具有事实性,我知道的是,他们在那边过得很好,很多人都向往那边去!”

“好个屁啊,在我们华夏的地盘上,这些老外都看不上我们这些人,在他们的地盘上,我们的人能落好才怪!”刘博然说道。

“那你知道的说说!”红素说道。

刘博然这时候看一时半会到不了刘九儿的工厂,这时候就聊一下。

早在1915年3月,鉴于战争进展不利,法国国内人工资源严重匮乏,军方开始考虑寻求外援,使用华工便是方案之一,后因内部分歧被搁置。然而至1915年夏,随着战事的深入,人力资源愈紧,法国军方再次想到求助中国。梁士诒的华工提案可谓雪中送炭。

首批华工于1916年8月24日抵达法国。法方开始时对招募华工前景颇为乐观,设想到1917年底可招募十万华工来法,甚至提出如何分配这十万华工的方案。根据法国国家档案馆一份文件,这十万华工的分配方案如下,军械部,两万。陆军部,五万。交通部门,三万。法国显然过度高估了自己的招募能力。事实是,法国最终招募到的华工远远不足十万人。法国期望落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外交部与国防部门在招募问题上相互扯皮、互不配合。

与法国不同,英国在一开始对寻求华工援助深具戒心,并因此对梁士诒的计划置若罔闻。英国的心态在朱尔典发回英国外交部的报告中昭然若揭。朱尔典在评论梁士诒的华工计划时这样写道:“在我看来,中国新一代政治家致力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及在战后拥有发言权。如果这一目标不能保证,他们是不会同意其同胞驰援欧洲战场的。”

然而,当战争延伸到1916年夏季时,英国的处境相当危险。索姆河一战尤其使英国元气大伤。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力量以保证英国的生存、缓解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为英国的燃眉之急。至于如何处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英帝国求助中国人的尊严受损等考虑,只好退居次位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一改初衷,在1916年夏接受招募华工的提议。但英方的招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初期颇让人失望,到1916年底,招募尚不足40人。但工作很快走上正轨,到1917年4月底,3.5万中国劳工已被英国送到法国前线。根据法国驻伦敦法军武官的一份绝密报告,英国当时甚至秘密招募藏人到前线服务。

同法国相比,英国招募华工明显比较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英国外交部与国防部在招募华工问题上配合得比法方好,不像法方互扯后腿。由于运轮吨位严重欠缺,英法在1918年初相继决定停止招募华工。

英法两国招募华工旨在为其战争服务,两国均属意中国北方人,特别是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