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乱世俏佳人(12)(1/1)

办学校的事情,并不难办。青筝要办的,又不是大学,手续并没有太多。

再加上青筝不差钱,又有上流社会的人脉,很快,手续都办下来了。

校址也不难找,这年月,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青筝是想让学校能够一直办下去的,因此,最开始,就没有将就的意思。买了一大块地,足足有三百多亩,找了著名的华人设计师设计图纸,手续办下来后,很快就开始施工建设。

办学校并不是青筝头脑一热的冲动决定,在国外的时候,她就一直在想着了,设计图也正是那时候就找人做的,所以才是那么快的完成。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具体能买到多大的地方,真正买下地后,只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即可。

学校建得很快。一是,青筝自己着急,雇得人多,同时有上千个工人一起开工。二呢,是她收留的那些人,虽然都已经被青筝安排在了各处工作,但是人们都非常自觉的,在空余时间自动自发的到工地义务帮忙。

还有各种社会人士,在知道了青筝在建学校之后,也是各展所长,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学校并没有建得多么花哨,一切以实用为主。风格算是中西合壁,虽然青筝本人更喜欢中式的,但她还是选择了尊重设计师。

校园里并没有多少亭台楼阁,除了必要的点缀,都建成了校舍,校区分成了小学部与中学部。小学部还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占地相对小一些。一多半的地方还是中学部。还有各种实验室,实习车间,实际操作间等等。

与校园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宿舍区和家属区。青筝是做慈善的,条件自然差不了,生活区各项设备设施虽然比不了市区中的高级区域,但既使是中等的小康之家,见过生活区的条件,也是羡慕的。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教学楼就建得差不多了,宿舍也建好了大部分。阎太太说到做到,与青筝谈过之后一周就入主的学校,之后更是发动了自己与阎先生的几乎全部人脉,请来了几十名素质非常的教职人员。

架子有了,学校就先开课了。剩下还没有建完的部分,接着建就是了,并不影响教学。

生源是不愁的。

青筝穿过来三年多,生意开始有大笔的收入两年多,建的各种慈善机构已经有几十个,收留的孤儿和难民儿童不下千人,除了杭州那边的,在上海也有三四百个孩子需要上学的。

不光是学龄的儿童青筝提供了免费的就学和吃宿,还有一些想学知识的成年人,只要交一点象征性的学费,学校也都接收。

青筝为了学校的事情忙忙碌碌,再加上生意上的事,国内国外的都有。光是私人助理,秘书,已经配了六个。连刘经理,朱经理他们都忙得要每个人带几个秘书还每天不够时间睡觉的程度。

实在是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努力赚钱,都不够花的。

也实在是,赚钱的生意太多了,青筝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给她用才好。

战事告一段落了,国内又有了短暂的部分地区的和平。

长官们又开始忙着内斗了。

傅中书被拖在中州走不了,经过一年多的经营,他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州。又是在这种非常时刻,翅膀已经长硬了,谁都动不了他了。

两个人各自忙碌,还是一个比一个忙的那种,傅中书走不了,青筝没时间。日子过得跟牛郎织女似的,自打结婚第二天分手,几个月都没见过面了。平时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时间感受孤独,然后彼此打个电话,聊上几句。

青筝没想到,傅中书会以那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

虽然她认为没有必要,但依然还是很感动的。

因为,傅中书直接带着人,把申城时报的报社给砸了,并且明言,以后谁再敢雇佣周家耀的太太,他就砸到谁关门为止。

起因是,周太太在没有经过青筝同意的情况下,在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她的文章,不只是添油加醋的把青筝的出身大肆的宣传了一遍,还暗示很明显的写了一些关于青筝是某人童养媳,长大后与某人成亲,后来某人追求自由,青筝还死粘着不放,甚至利用养父母的丧事试图搏得某人的同情,好再续前缘什么。

再之后,被正直的某人拒绝后,沦落街头,靠着祖传的绣花手艺勉强过活,之后不知道怎么扒上了傅将军,就开始了从此平步青云的开挂人生。跟童年故事一样,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示得十分明显,意思就是青筝又了不正当的手段勾|引了傅中书。

故事写得很精彩,时间线明确,内容看似有理有据,严丝合缝,合情合理。比市面上那些言畅销小说都精彩。里面还有一些号称是对青筝的独家专访内容,更加为故事内容的真实性增加了重量级的砝码。

报纸一出,销量大增。

青筝的传奇故事,向来是人们很好奇的。以前有一些关于青筝的报道、新闻,总是能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只是她从来没有接受过采访,也甚少爆光,个人生活更是十分的低调神秘。她高调挣钱,低调生活的原则,越发的勾起人们的好奇了。

这一次,突然有一个报纸,大张旗鼓的打着青筝独家专访的幌子发行,青筝方面也没有出面否认。人们理所当然的就相信了内容的真实性了。

青筝不是不回应,是她忙得没注意,下面的人也都不了解她的过去,跟吃瓜群众们一样,也都以为是青筝同意登出去的呢!有不相信的,也不敢到青筝跟前说。而身份地位足够的,又全都跟青筝一样,忙得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社会版面。

所以,就这么错过了。

一直到,有人出于对傅中书被蒙蔽的义愤,把报纸递到了身在中州的傅中书眼前,青筝都还不知道报纸的事情。

傅中书都没打电话跟青筝核实。

当天就带着卫队,到了上海,直接杀到了报社,把报社砸了,并说了封杀周太太的话。

简直不能更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