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蔺相如这样有把握,赵惠文王很感放心,派他携带玉璧出使秦国。
这天,秦昭襄王在章台之上接见赵国来使。蔺相如把玉璧献上,昭襄王大喜,看过一遍,又传给周围的美人观赏,左右皆呼万岁。
蔺相如见势头不对——这个秦王,似乎不想提用十五城交换的事,我这玉璧就这么白送啦?于是他上前几步,说:“这玉璧有瑕疵,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
昭襄王便把玉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行动迅急,接过玉璧就倒退几步,靠在立柱上,怒发冲冠,对昭襄王说:“先前大王想得到玉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曾召集群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仗着强大,以空言求璧,说啥用城来换,恐不可得。’朝议一致不同意把玉璧给秦。但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而且就因为这么一块玉,使强秦不高兴,这也不划算哪!于是赵王斋戒五日,派遣臣为特使,带着玉璧,恭恭敬敬送国书到秦庭。为何要如此?是敬畏大国之威,所以特别小心啊!今臣至,我看大王的接见仪式,在礼节上甚傲慢。大王得到璧以后,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琢磨,大王这是无意给我们赵王城邑啊,所以臣又拿回了璧。我想大王一定会逼迫臣,那么,臣的脑袋今天就与这璧都撞碎在柱子上吧!”
蔺相如说完,拿起玉璧,眼睛瞄着柱子,做出要撞击状。秦昭襄王一下懵了,生怕玉璧撞破了,赶紧同意:十五城的事儿,好说!他马上让有关部门拿来地图,指着地图说,从哪里到哪里,看清楚啦?十五城,给赵。
蔺相如是天才,吓唬住了昭襄王之后又琢磨:秦王这肯定是诈我呢,说是给,实不可得!于是他对秦王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他怕,所以不敢不献。但是赵王在送璧时,曾斋戒五日,所以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才敢献上玉璧。”
昭襄王想想,这玩意儿终究不可强夺,于是答应斋戒五日,让相如先住下。
过了一两天,蔺相如在馆舍里想:秦王虽然澡也洗了、素也吃了,但是决计要爽约的!于是他派了一随从,穿上破衣服,怀揣宝玉,从小道溜走,归璧于赵。
待到秦王老老实实斋五日后,便设九宾大礼于朝堂,恭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了,但两袖空空,只对秦王说了一番话;“秦自缪公(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没一个是说话算数的。臣实在是既怕得罪大王,又怕有负于赵国,所以派人持璧归去,从小道早就回到赵国啦。依我看,秦强而赵弱,大王随便派一个使者去,赵国立刻就得奉璧来献上;不如这么的吧,现在就以秦之强大为先决条件,先割十五城给赵,赵岂敢留着玉璧而得罪大王哩?臣知道欺大王之罪当诛,所以请大王把臣下汤锅吧。我要说的,就这些,请大王与群臣好好商量再说!”
这叫什么事儿!
昭襄王与群臣面面相觑。左右的人一拥而上,想把蔺相如拉出去砍了。
昭襄王想了想说:“今天就是杀了相如,也还是得不到璧,反而绝了秦赵的友好邦交;不如给了顺水人情吧,好好的招待他,送他回去。我想赵王岂能以一块宝玉就骗秦国呢?”
于是,昭襄王还是照国际惯例,完成了接见仪式,把蔺相如毫发未损地给送回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那声誉就不是一般的了。赵惠文王认为他简直是个少有的贤大夫,能这么不辱使命,于是拜蔺相如为上大夫。
后来,秦也不给赵城邑,赵也不给秦玉璧。昭襄王就算吃了个哑巴亏。
有蔺相如这样的上大夫随行,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相会,胆气当然是壮了不少:你要是把我当猴耍,我也就把你当猴耍!
国与国的邦交,和做生意、混职场,都是一个道理。
廉颇带着大军,送赵惠文王一行到了边境,与赵王分手时说:“大王此行,我估摸,按照路程的长短、仪式的时间,等礼毕回来,不过三十日。若三十日不回,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赵惠文王想想,这虽然有一定风险,但确是好招,就答应了。廉颇便把大军布置在边境,随时准备应变。
秦之声威,于此可见一斑。
赵国也并不算太弱,赵王前去秦地会盟,竟然要做好一去不复还的准备。
在西河之南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两国君主见了面,行礼如仪。一切就像今日的官场,喝酒为主。秦昭襄王喝酒喝得有点高了,乘兴说道:“寡人听说赵王喜好音乐,那么,就请奏一曲瑟助兴吧。”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默默起身,鼓了一通瑟。
谁想到,侍立在一旁的秦御史,立刻跨步上前,记下了此事。这段记录,是要载入国家历史的:“某年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这话从哪里说起?
赵惠文王知道上了圈套,分明是秦昭襄王这次要报“完璧归赵”之仇,但庄严场合又不好发作,正憋得满脸通红,忽见蔺相如上前道:“赵王听说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王击缻(瓦盆),以相娱乐。”
又是这个蔺相如!秦昭襄王大怒,不答应;但蔺相如上前,捧起瓦盆,跪请秦王。
秦王还是不肯敲瓦盆。蔺相如遂厉声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也就是说,你若不敲一下,我就当场死给你看(当然你也别想活着)!
会场一片哗然。
大秦开国至今,还从来没有这等事!秦王的左右侍卫纷纷拔刀,涌上来要砍蔺相如。
蔺相如怒睁圆眼,喝叱众侍卫,侍卫皆被吓退。
秦昭襄王能震慑天下,但此时无异于人质,他知道蔺相如这个疯子什么事都能干出来,还是不要冒险为好,于是满脸不快,勉强敲了一下瓦盆。
蔺相如立刻满面春风,环顾四周,召赵国御史上来,命令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敲瓦盆。”
秦之群臣见君王遭此羞辱,都不甘心,于是建议:“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寸步不让,高声道:“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昭襄王一直喝到酒宴散席,一点赵国的便宜也没占到,想把赵惠文王当楚怀王那样处理了吧,又明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所以最终也没敢动。
昭襄王毕竟不是莽夫,没忘了“渑池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虽被蔺相如羞辱了一回,但还是忍了,反而主动提出,要送自己的孙子,也就是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入质于赵国,以示对赵之诚意。
这位王孙异人,确乎异于常人,他之入赵,后面就要引发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渑池会。蔺相如忠勇可嘉,维护了赵国的面子,但他的匹夫之勇也大有问题——两国交往,切忌在交际场上逞口舌之快。大国最终制胜的法宝,是在于合纵连横的长远战略,你羞辱了人家,人家哪能无动于衷,定会要你用血流成河来偿还。
渑池会,虽有喜剧效果,但秦毕竟按照原计划达到了目的,安抚住了赵国,卸掉了后顾之忧,终于顺利拿下楚国的郢都。
九年之后,秦国已经基本制服了楚国,掉过头来,才来与赵国算这笔账。
两国积怨已久,终因一事不合,爆发了著名的“阕与之战”。那还是在早先,秦国攻赵,拔取蔺、离石、祁三地,突入了现今的山西腹地,斩杀甚多。赵惠文王无法,只得求和,送公子郚入秦为质,又请求以焦、黎、牛狐三城,换回上述失陷的三地。
秦答应了,归还了三地。可是赵惠文王也学会了秦的诈术,通知昭襄王说;“蔺、离石、祁远离赵地,而靠近贵国,是先王和先臣的功劳,才有可能归于赵。我的才能就不行了,连社稷都不保,怎么能保住这三地?所谓换地,都是我手下几个不听话的大臣干的,我也管不了他们。”
这等于是公开决裂。昭襄王大怒,在执政三十七年那年,派胡伤率军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西),拟拿下阏与后,就一鼓作气攻邯郸,把赵国废了算了。
赵国毁约,涮了秦国一道,秦出兵是名正言顺,士气很壮。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秦军抵达阏与后,赵惠文王也觉得这事不好收场,急召大臣商议。他先问廉颇:“可救不?”
廉颇说:“那个地方,路远,地形狭小,难救。”
惠文王又召名将乐乘来问,回答跟廉颇一样。
最后叫来了赵奢。赵奢的胆略,在前二人之上,他说:“那地方确是路远地狭,但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好,要的就是这种胆气!惠文王立刻授予赵奢虎符(调兵牌),让他提兵去迎战秦军。
哪想到,赵奢带兵离开邯郸才30余里,看看离阏与还有百里,就命大军扎营,不再动了,还下令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了许多屏障。
这一驻扎,就呆了28天,纹丝没动。
在阏与那一面,秦军是赶了两千多里地来的,人困马乏,粮草也不多,急于寻找战机。见赵军居然龟缩起来了,就试图把赵军主力引出来。于是派出一支人马,自阏与开拔,直扑邯郸方向,围住了离邯郸不远的武安城。
秦军的打算,是要围点打援,把赵军调出来,再与之决战。
但赵奢就是不动,整天帘幕垂下,不知道在干什么,还放出话来:“谁敢跟我谈军事,斩!”
军中有一小军官坐不住了,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并且下令再次增筑营垒。
赵奢是赵国宗室,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啊,难道这是要卖国?
不大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