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变天】(1/1)

。石厚小心翼翼的以国家使者身份回到家门,不然怕进不去屋啊!先向父亲说了一通新国君的敬慕、尊敬之情,然后再次呈上礼品。

这次石碏也没说不要,只是淡淡的问儿子:“新国君屡次招我入朝为的是啥事啊?”

真人面前不能说假话,何况这真人还是亲爹呢。石厚赶忙说:“国君新登大位,国人都不服气,根基不稳,因此想请您老人家入朝提高一下人气,也不劳您老人家干啥,您老人家往那一站就是定海神针啦。”

石碏说:“就为这事啊,很容易吗!你们就直接问不就结了吗,这劲儿费的,不用我去!听着小子!凡是新君继位循礼都要朝周觐见、礼拜天子,你们马上去朝周,取得周王的好感,得到他的认同和任命,那时谁还会有闲话可说呢!”

看到父亲开面,石厚心里大喜,顿了一下小心说到:“父亲说的真是好办法啊!可是你也知道,我们发生的是这样的事,现在又冒昧朝周,周王必定会质疑这里的问题,未必会搭理我们啊。”感情石厚也明白他们干的那事儿谁都烦。

石碏说道:“周王那里你们先可以请人帮你们做工作啊,陈国国君经常觐见周王,贡品不缺,礼数殷勤,周王很喜欢他,而陈国和我国的关系素来又很好,前些天又有借兵的往来,你们为什么不请陈侯帮着引见周王呢?然后请陈侯陪同你们一起朝周觐见,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石厚茅塞顿开,连忙辞别父亲,赶回来和州吁一说,州吁大喜,马上备下礼物,携大夫石厚同去陈国。

前文有过交代,卫桓公完的母亲戴妫是陈国女儿,和姐姐历妫一起赶着马车来的那个。也就是说,陈国是卫桓公完的外公、外婆、舅舅家。俗话说亲向亲,州吁篡杀卫桓公完陈国肯定是不满意滴,石碏可谓计谋深远;另外,石碏和陈国大夫子针是莫逆之交,两个老正直,这也是石碏的底钩。

陈国,侯爵,妫姓,帝舜后代。周武王灭商后,封帝舜后代妫满于今河南周口一带的陈,以奉舜祀,称陈胡公,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陈胡公元妃为周武王长女太姬。陈国历24传,公元前479年,为楚所灭,现任国君为陈桓公。

卫国国老石碏顺时应事,调虎离山设下请君入瓮计,送走儿子石厚后,石碏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书中写明州吁、石厚叛逆之事,言此二逆不若受诛杀,必败坏纲常人伦,从此乱臣贼子必将纷纷蹦出效仿,祸乱世情而殃及后世!所以我设下计谋,骗动二人入陈,希望陈国能匡扶正义且为卫先君完报仇而诛杀二逆贼!

石碏派人密将此信送于陈大夫子针处,委托子针协商于陈国国君陈桓公。

陈桓公其实早已尽知其事,看了石碏的书信问子针:“大夫你看此事怎么办是好?”

子针说:“州吁、石厚弑君杀兄,天理不容,天地不容!这次二贼来我们陈国,是上天赐给我们伸张正义的好机会啊,不可以无所作为。”

陈桓公说:“大夫所言正是。”当下君臣二人定下了捉拿州吁、石厚的办法。

却说州吁、石厚做梦也没想到这是老石碏定的请君入瓮之计,二人带着丰厚的礼品,高高兴兴、潇潇洒洒就来了。

陈桓公派公子佗出城十里,热情欢迎,安排进钓鱼台国宾馆红楼总统套,告诉州吁,我们国君灰常灰常欢迎您的到来,特安排重大仪式,尊礼节明天在太庙和您会晤。

那时候国君和国君的重大会见是一定要在太庙的。州吁很高兴,陈国这是对我很尊重啊。

第二天一大早,州吁、石厚穿戴整齐,在陈国众大夫簇拥下,昂昂扬扬的来到陈国太庙。只见太庙前仪式隆重,气氛热烈,鲜花彩球飞舞,礼宾人员排列一齐,陈桓公当中伫立,左傧右相、风度翩翩的正看着他们的到来呢。

石厚当先引路,服侍着州吁拾级而上,忽然就看见前面立着一块白牌子,上书一行大字: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禁止入庙。

石厚看了心里一激灵,连忙问两旁陈国官员:“这是怎么回事?”

陈大夫子针说:“这是我国先君的训导,故立于太庙。”

这时陈桓公发出热情的欢迎、邀请之声,州吁、石厚忙近前,宾主握手、拥抱、照相、寒暄,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相携进入陈国太庙。

一进陈国太庙,州吁赶忙整理衣冠,手持玉圭,要先向太庙神位行礼,这是规矩、必须的。

州吁、石厚这里刚鞠躬弯腰,就听见陈桓公在身后大声唱道;“周天子有命,捉拿弑君贼州吁、石厚,其余俱免。”

话音未落,就听‘呼啦’一声,两旁转出甲士无数,上前就拿人,州吁、石厚都是猛人儿,也是困兽犹斗,开手就打,想冲出去,还真撂倒了几名兵士,但无奈甲兵越聚越多,片刻就被捆作一团。

卫国的随从官员、卫士本来就不太心齐,一听‘周王有命其余俱免’,知道又变天了,就谁也没动,挺配合。可见反贼不得人心。

二贼被绑缚已定,众人出来到太庙门前,陈桓公拿出石碏书信,对大家朗读了一遍,大家这才都明白了,原来是老石碏领导卫国拨乱反正,消灭反动集团。卫国官员、兵士一哄而散,赶紧回国了。

陈桓公顺利拿住州吁、石厚,立时下令杀掉正法。群臣忙说:“大王且慢,石厚是石碏的儿子,而且是从犯,不宜就这么杀掉,还是让石碏处置吧。”

桓公听言恍然大悟:“对啊,险些失误。”

于是派人把州吁囚禁在濮邑、石厚就囚禁在陈,分开囚禁是怕二人又商量什么鬼主意,这俩人狡猾的大大地。又派使者去往卫国,报与石碏处置。

却说石碏都安排完之后,一切如常,每天足不出户,室内打坐,室外太极,安养精神。这一日。忽报陈国有使节来求见,石碏吩咐门人,请使节去朝中相见,然后派人遍请各位大臣上朝,这是公私分明之意。话说各位大臣得请,都心中忐忑不安:老石碏出山,估计又出大事了!

等到文武百官到齐了,石碏请陈国使臣上殿,接来书信,读给大家,大家这才都知道,州吁、石厚已经被拿下了。

石碏问各位大臣:“如今反贼已被拿住,该如何处置啊?”

大家一听,纷纷说道:“社稷大计,全要国老主张,我等没有异议。”

石碏也不客气:“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根据法典,二人俱应斩首。那位大臣愿意前往陈国执行此事?”

右宰丑高声说道:“微职不才,愿当其任,前去诛杀州吁。”右宰丑这是故意留下石厚,想替石碏留石厚一命。

众大臣忙都说:“右宰丑办此事正合适。但是州吁首恶,既已正法,从逆石厚可免死罪。”大家多善良,多会来事,石碏老了,当不住失子之痛啊。

石碏不为大家意见所动,须发皆张,大声说道:“州吁的恶行,都是我那个逆子出谋指点帮着干的,各位想从轻处理石厚,这是怕我有舐犊之情啊。还是老夫亲自去一趟,手刃此贼。”

这时石碏家臣獳羊肩大声喊道:“国老不要着急生气,小臣代您去办了此事。”

于是右宰丑、獳羊肩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厚。

左丘明修史至此,赞叹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

才说到郑庄公啊!?还有,我怎么觉得有点像《东周》的白话版的?……关键是想看不一样的故事

本贴的时间引线依循《左传》,事件基本以《左传》为依托,杂以其它诸书,,但古史书记载历史事件太过简略,尤其是春秋史,书少言简,多数渺不可闻,今人能窥其大略只在‘春秋三传’杂以‘诸子’中之片言只语,而《史记》公认已被后儒们改的面目全非,只作参考。

正由于古史简略残缺,所以今人之春秋知识基本多赖冯梦龙先生之《东周列国志》哺乳,皆因该书丰满,而该书也确依‘春秋三传’‘国语’‘诸子’等据之编撰而来,有熟读这些书的当知道,列国志很多章节甚至直接摘取自史、子诸集,而稍加整理。

而列国志为求丰满与群众化,故叙述切入角度乃是以小说手法,,故因此而遭某些自命正统学师之人所贬低,以此自抬身价或倾泄嫉妒之情,,我想说:如你不服,何不也写来一篇试试?!恐怕又无人敢应。

今人亦多有想写春秋史的,多想可以避开《东周列国志》的写法,于是便有合并同类项写法的、打碎拆零重拼的、倒叙的、穿越的,等等,我看了,起码不能吸引我,我认为《东周列国志》的写法最好,即符合国人阅读习惯,又能深入人心。既然很好,又何必规避呢?何不学其优避其短而发扬光大呢??!!

然列国志美则美矣,但取材多有裁削,惜不全;且于历史存疑处也未多方面介绍;再则随着历史考古的进展,今日又有更多发现,故此小子不自量力,作此一贴,欲全说之尔。

而我为能透彻再现实事场景,故也采用小说言体裁,侧重进行情节描写,而避免单纯说教、或仅以第三者角度进行旁观白描式阐述,虽这两种方式为当前最为流行。而故事言论方式对历史事件需要丰富的脂肉,那么对于《东周列国志》已有的、又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学习来呢,何况历史就那么一件事,你不那么说又能怎么说?故此兄弟有如此观感,不足为怪,而《东周列国志》也确是我此帖极重要之辅助书,我并不规避他。

《东周列国志》恐怕无人能超越,我想做的就是以我的想法把我喜欢的东西和感念倾诉出来,能有人喜欢、能有人从中得到乐趣与历史知识,则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