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蘅面有难色。
“姐姐,杨录事走了,她的职缺……”
不能让苏家弟子去医族学艺,好歹给丈夫谋个一官半职。
陈蘅对燕儿道:“我写一封举荐信,告诉钱县令、莫县丞,就说录事一职由苏绩接任。”
“谢姐姐!”
陈薇福身行礼,连连道谢。
衙门有人好做事,彼此是同僚,行事也方便些。
作为道谢的礼物,陈薇浅呷了一口茶,道:“姐姐,我听说王家要变卖家业。”
陈蘅面容微沉,“王家要变卖家业?”
苏大少夫人道:“王家现在变卖可比当年翻了一番的价格。我听人说,他们变卖了家业后,准备举族回太原。”
他们住了几年,临走还大赚一笔。
太医现下是北燕的地盘,由太原郡改成了太原府。
陈蘅道:“太原府知府是北燕名门的公子,府丞大人王远与他们这支甚近,定是听闻那边太平,这才举族回返。”
陈薇气哼哼地道:“姐姐当初为了建城,与姐夫可投了不少银钱进来,王家倒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陈蘅问:“钱县令、莫县丞都知道了?”
陈薇与苏大少夫人一脸茫然。
她们都是听其他贵妇们私下闲聊时说的。
王家的夫人私下打听,问各家有没有要添置家业的。
年节前,曾有一队王家公子带着仆从离开,走的却不是以前的道儿,据说是自家的护院。年节后,便有人说,王家在转卖家业。
陈蘅对燕儿道:“你去请钱县令、莫县丞来元宅一趟。”
苏绩成功接行录事一职。
陈蘅给陈薇送了一套头面首饰,又有一些北燕的土仪吃食,陈薇谢过,坐了一阵知她有事,告辞而去。
钱县令、莫县丞到时,陈蘅正坐在花厅看书。
二人见罢了礼。
陈蘅道:“听说王家在变卖家业,准备离开永乐邑。”
钱武事多,忙得跟陀螺似的,还真不知这消息。
莫九郎揖手道:“下官听到过传言,我与王五郎在八方馆碰面,可他一口否认。”
陈蘅心下一沉,“空穴未来风,若王家要走,我们不必留,只是想将家业变卖出好价,只要有人卖,你们也不必阻。
这两年,每月都有名士、乡绅进入永乐邑,对有些人,这里是避难之所;对有些人,这里则是家园。
有来的,自然就有离开的。几年、十年、百年之后,但愿各自不悔。”
钱武揖手道:“禀郡主,我钱家人都在永乐邑,结的儿女亲事也在永乐邑,永乐邑就是我们的家,下官生是永乐邑的人,死是永乐邑的鬼。”
“莫说这等生死之话,不大吉利。”陈蘅捧着肚腹,“杨瑜走了,她的录事一职就由苏绩顶上罢。有朝一日,若苏家要离开,你们也不必阻止。要走的人,终究是留不住的,但是规矩不能坏,一旦离开永乐邑,从户籍卷宗除名,收回户籍文书,从此不再是永乐邑的人。”
钱武应答一声“是”。
户籍管理自有司户房负责。
陈蘅道:“为防他日有人冒名顶替,人名不符,必须核查,我们得维护真正的永乐人利益。”
这话何解?
钱武心下一阵转桓。
莫九郎也感觉到异样。
陈蘅道:“若是县衙抽得出人手,派官吏进行核查户头,若有不符者、冒名顶替者,必须驱离永乐邑,让各镇的里长带人襄助,我想知道永乐邑现在的准确人口数。”
她抬了抬手,示意左右退去,既然相信他们,就不妨与他们二人透过底。
身边只得元芸、白雯二人。
陈蘅沉声道:“北燕大军很快就要攻打颖川。”
二人皆有慌容,只片刻,两个人都露出了平静之色。
他们慌什么?陈蘅的丈夫是帝月盟主,而帝月盟的圣女是北燕太子妃。
她们定有往来,有陈蘅在,永乐邑必然无事。
陈蘅又补充道:“我会在北燕那边为永乐邑的文士、读书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看能否将永乐邑建造成奉天府、顺天府这样的直隶地。若是不成,取消颖川郡建制,建永乐府,将周围数县归于永乐府所辖。
昔日,盟主助我在此收拢天下奇人异士,就是为了一统天下后有贤臣、能臣可用,而那些离开了却手持永乐邑的读书人,想占这里的科举入仕名额,便万万不能。
核查户籍人口刻不容缓,必须核查人口。对那些视这里为避难之地的大族、世家,你们不必留人。今日我与你们说的话,你们不得再传出去。
不出三载,我就会让那些视这里为避难所的人后悔莫已。”
二人听得一阵激动。
若永乐邑改为永乐府,那就是一地首府,县令变知府,是正五品的官,府丞也是从五品,若他们干得好,陈蘅还会引荐给朝臣,入燕京为官已不再是梦。
南晋都没了,他们可没在乎做哪朝的官。
莫九郎以前是看重南晋的,但自从莫静之令莫氏分支,莫三舅一家艰难来到永乐邑,心也寒了。
陈蘅低声道:“其二,教化百姓,教书育人,朝廷急需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会打仗的将军,北燕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各地的知州、知府、知县,不会再沿袭过往的世家权贵举荐入仕制度,而是科举入仕。无论是名门、书香门第,还是寒门士子,人人都有机会。”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钱武微锁眉头,她是盟主夫人,她似在为朝廷用人谋划。
陈蘅给袁东珠、杨瑜谋了一营主将的实缺,她能插手军中,她到底还有多大的能力?
莫九郎更是想得深,莫不是她说错了话。
如果陈蘅能在北燕朝堂说话,她所嫁的男人就绝不是帝月盟盟主那么简单。
陈蘅又道:“其三,邑内的能工巧匠必须拢住,你们尽量为我留住,若是几劝留不住的,也不能强迫。但我们的底牌,不能轻易被人揭晓。”
“其四,一旦有战事,必要时下令锁关,实行只出不进之策。不是防北燕人,而是防流寇。北燕将领中会有袁东珠,领兵的文官里有杨瑜,她们的家人俱在永乐邑,你们大可放心。战事起时,我只要你们齐心保护好永乐邑的百姓平安。”
“其五,为配合北燕朝政大局,从即日起,永乐邑的粮食一律不得卖出本县境内,你们暗自预备粮草,若持我亲笔信函,可将粮草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