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 沈阳京师(第三更)(1/1)

“据传闻,说这一次抓了不少人,不过都是手中没有多少兵权的人。对了,好像代善的儿子岳托对此质疑了几句,立刻被皇太极下旨斥责了。不知道这个事情最终会怎么样,很多人都怕波及到自己。”

崇祯皇帝看完了这最后一条,不由得有点遗憾,这是未完待续的节奏,只能等改日看结果了。皇太极啊皇太极,不要让朕失望,快点演完,千万不要虎头蛇尾,朕看好你!

想了下,他就点了钱富贵的图标,私聊他道:“那个德格类是什么人物,竟然和莽古尔泰一起密谋?”

得到系统的提示,钱富贵立刻进入聊天群,马上就回答道:“他是野猪皮的第十个儿子,和莽古尔泰是同一个娘生的,也和皇太极不是很对付,管着建虏的户部。”

一见这条信息,崇祯皇帝倒是惊讶于野猪皮还真是能生!如今好了,开始同室操戈了吧!

这个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太极是针对之前的那些言论出手了。还真是狠辣,直接开始杀起亲兄弟来了!要说起来,这好像是自己这边连续的胜利,让建虏那边经受了压力,就出现了这些事情。果然是建虏不能败,否则内部必乱!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吩咐钱富贵,有什么后续消息再禀告他,而后就退出聊天群去了。

其实,这个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有的。只是因为崇祯皇帝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所扇动的蝴蝶翅膀,稍微有了变化。

原本针对莽古尔泰的夺权是在围攻大凌河城的时候才开始的,那个时候只是剥夺了莽古尔泰的大贝勒封号,削五牛录,罚银万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次年十二月的时候,暴病而亡。

第二年莽古尔泰死掉一周年的时候,皇太极发现很多人去给他扫墓,于是就又发飙了。

皇太极以众将士在莽古尔泰福晋前醉酒失礼而令众人唾正蓝旗固山额真的脸,因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带头去祭拜了莽古尔泰;而后又以莽古尔泰福晋在祭扫时不够悲哀,命众福晋对其辱骂、羞辱。

对于德格类,皇太极经常借机羞辱为难,在某一次罚了五百两银子后的晚上,暴病身亡,口不能言,和莽古尔泰死时完全一样。在其死后不久,莽古济格格府里的家奴冷僧机举报谋逆,最终莽古尔泰一个娘生的三个人,包括莽古尔泰的三个儿子以及其他亲属等等,全都成了皇太极集权的牺牲品。

和沈阳那边的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完全相反的是,年关将近,加上今年没有去年建虏入侵京畿之地的危机,京师的喜庆气氛,还没到大年三十就已经很浓厚了。

不少人坐在茶馆酒楼中,喝着热茶烫酒,有着闲心说着年关头上的一些惯例话。

“只是短短地一年,有的时候,我咋就觉得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呵呵,你也有这感觉啊,我也有啊!你看看,京师有多少新鲜事情出来?银行是不是?大明忠烈堂对不对……”

听着他们在列举,边上的人也乐呵呵地参与进来了,插嘴说着话。

“你们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了!以前每次听到有关辽东战事,都是丢城失地什么的,每听一次都是晦气!你们回头想想今年,我们大明可是一个接一个的胜仗!一次战事的人头,都够抵上以前所有战事中砍下的建虏首级了!”

“可不是,现在胜仗都听得有点麻木了!我们大明不止是辽东,不要忘记了,草原那边,可是占下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哦!”

“……”

他们正在议论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而且动静还不少,顿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有八卦心浓厚的人立刻不顾严寒,出去探听消息。

没一会的功夫,这人就回来了。

“各位,各位,你们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什么事情?”有人大声接话道,“来来来,来这边坐,边吃边说!”

不止一个人这么招呼,气氛之轻松热烈,估计能让沈阳那边羡慕死。

那人就不藏着掖着了,大声说道:“是西部蒙古派人来我们大明献贡表了!知道西部蒙古是什么人不?”

“什么人?”

这人等好些个人问了之后,才大声宣布道:“这西部蒙古的人,其实就是以前的瓦刺,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可现在据说还有四五十万人的。看看,我大明强大了吧,瓦刺都主动来献贡表了!”

说话间,满满地都是自豪!

作为京师人氏,自然不会对瓦刺陌生,以前瓦刺打得那种土木堡之役,可是死了多少大明将士,连皇帝都被俘虏了。可如今看看,还不是来向大明献贡表了!

于是,好多个人立刻结账离开,冒着寒风去围观西部蒙古来使了。当他们看到西部蒙古随身携带来的长长地车队,不由得更是惊讶。

以往的时候,有藩国来朝贡,那贡物也没多少,很多都是象征意义。可眼前他们看到的,那一车车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甚至还都有大红纸贴在车上,大写的汉字写着车上是什么。

毫无意外,这一天的京师,不管街头巷尾,茶馆酒楼,在讨论着的都是西部蒙古来使这件事儿。京师的老百姓,就犹如自己亲自经历一般,在谈论着有关西部蒙古的事情。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知情人士,比如说厂卫中的那些人,引导着话题,说些内幕消息出来。比如说,大明将士西征,一举歼灭了俺答汗孙子的部落。不为别的,就因为他竟然敢派兵追杀大明使者,真是胆大包天了!

在舆论的引导下,在胜利的灌溉下,京师百姓的心中,不知何时开始,都为身为大明人而自豪。对大明的认可,对国家的认同,不知不觉间就在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不过,西部蒙古的事儿才过了一天,京师的舆论又立刻被其他事给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