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诸葛亮的安排(1/1)

黑夜模糊的视线中,夏侯霸也分不清来者是敌是友,正欲下令戒备时,茫茫黑暗中冲近数十骑,为首一员身形魁梧大将。

来人抵近后一扯缰绳,横刀立马,在远处朗声问道:“吾乃左将军张郃,大将军无恙否?”

听闻来者是左将军张郃,夏侯霸与身边众人面色一振,心头充满劫后余生的喜悦,连忙朝张郃喊道:“张将军,张将军,大将军在此!”

“驾!”听到夏侯霸略微激动的回答,张郃扭转刀口朝下,轻轻拍马前来,“仲权,大将军呢?”

“大将军在里面……”夏侯霸神色黯然,下马后侧身站到了边上。

张郃翻身下马,按剑疾走几步,终于见到了被团团护卫住的大将军、邵陵侯、都督雍凉诸军事曹真。

曹真安安静静地躺在担架上,全身用大氅盖住,双眼紧闭,面色一片灰暗,完全不省人事。

从武关入关,当张郃率军匆匆赶到潼关时,汉魏两军主力的决战刚好落下帷幕,通过查问魏军溃卒,张郃得知曹真当场吐血昏厥后被夏侯霸救走,固而不等大军,单独数十骑就马不停歇地追赶夏侯霸过来,到这时才堪堪赶上。

张郃瞧见灰头土脸、满脸沮丧的夏侯霸,又看看昏迷不醒、嘴唇发紫的曹真,终于忍不住仰天悲叹一声:“哎!大将军怎么如此性急,非要抢着与蜀军决战,若是能撑到郃领军前来,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夏侯霸见不得张郃说曹真的不是,颇为不满道:“此战我军本来占据优势,眼看蜀军就要兵败如山倒了,可谁曾想……总之……非战之罪。”

说着,夏侯霸叹了口气,“张郃将军,眼下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大将军如今生死未卜,咱们还是赶紧回营寻找医者救治吧。”

“嗯。”张郃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道:“如今,也只有回营再从长计议了。”

************************

汉军大营,中军大帐

帷帐内灯火通明,人影重重

今日虽然利用重甲骑兵这一大杀器挫败魏军、大获全胜,但诸葛亮却连夜召集众将官议事,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汉军远没有到转危为安的时候,等什么时候真正吧雍凉这块大饼吃进肚子里,什么时候汉军才能稍微松一口气。

而今日连夜所要商议的,就是如何消化雍凉这块大饼。

众人到齐之后,丞相诸葛亮直接开门见山道:“诸公,如今潼关已被咱们拿下,曹真又被击败,汉室中兴的希望从未这样真真切切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但魏贼实力强大,兵源众多,不出三月魏贼又能拉出一只十万甚至数十万的人马,咱们万不可松懈。因此,当务之急是使关中诸地重新归顺汉室,使咱们的军队能够就食地方,关中能迅速且源源不断地向朝廷提供赋税、钱粮和兵源。”

诸葛亮正坐主位上堪堪而谈,帐下诸人都听得聚集会神、目不斜视,身为蜀汉的公卿将相,蜀汉的统治者。最乐意见到刘永治下之地和治下之民以几何速度增长的无疑就是他们了。

通俗的说,蜀汉每多一个郡的辖地,每多一户编民,国力每增强一分,他们的利益也就扩大一份,地位也就更加尊崇和稳固。

特别是马谡、费祎更是两眼闪光,兴奋不已,显然作为丞相看重的年轻人,在前辈政治家的关怀下,他们已经风闻到了一些好的消息。

果不其然,主位上据案而坐的大汉丞相已经把视线移到了费祎身上:“费祎何在?”

费祎一甩衣袖,出列拜道:“下官听候丞相差遣。”

诸葛亮看着费祎,正色道:“以君为长安令,君可但凭撤换提拔佐吏贰官,即刻到任。恢复治安、缉捕盗贼溃兵和安抚百姓,并修复因战乱损毁的街台巷陌!”

费祎面露激昂之色,拱手一拜,欣然允诺道:“长安令祎谨遵丞相钧令!”

满意地点点头,诸葛亮又将视线投向马谡,自己引以自豪的门徒,“马谡听令!”

马谡面有喜色,起身拜道:“请丞相吩咐。”

“罢京兆郡、冯翊郡和扶风郡,复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东汉虽定都洛阳,但仍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于承认长安仍具有都城地位,曹魏建立改三辅为三郡),以君为司隶校尉,监察三辅、北地等关中各郡,并组织征发粮草、兵役至长安!”

马谡从容作揖,口中答道:“下官领命,定不负丞相期望!”

“君且勉力呀!”怀有殷切期望地注视完马谡,诸葛亮才回头转向高居武官之首的赵云,这位白发苍苍、老当益壮的老将军。

“子龙,我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去办。”

赵云豁然起身抱拳,声音如洪:“丞相请讲!”

诸葛亮长身而起,缓步走近拉起赵云依旧有力的臂腕,用漆黑如墨的双眸与赵云眼中的光彩对视,“以公都督凉州、陇右诸军事,率军步骑五千人汇同马岱、邓芝两位将军,进军陇右、进驻箫关,伺机攻略凉州。我赋予子龙你临机专断之权,如果能有机会剿灭凉州魏军,公不必上报可直接发兵击贼。”

赵云凝视着诸葛亮,面对迟来的这份信任,他百感交集,已经很多年没有单独领军、出镇一方的机会了。

注视良久,赵云才一字一词地掷地有声道:“云……必不负使命!”

“好,好啊。”诸葛亮拍拍赵云臂腕,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将军威名远播,国家上将,但朝廷军队不多,此番西进但求子龙无过,不求子龙冒进。将军多多保重,亮期待能与子龙共同见证四海混一,陛下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丞相……”赵云心中一暖,更加坚定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