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秘术 第17章 自作孽不可活4(1/1)

2010年10月28日周四(陆)

“哈哈哈,这里这么热闹啊!”就在这个僵持不下的时刻,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大家一起往门口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王书记!”王勇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喊了出来。所有人除了任晓,都站了起来。

临江化工园区的王书记从门外走了进来,“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流血了?!”王书记瞪了刘总一眼,刘总像是个憋了气的气球,低下了头。

王书记来到任晓身边,任晓站了起来,王书记用右手轻轻拍了拍任晓的肩膀。

“赶紧先给这两个兄弟止住血,包扎包扎。”王书记看向刘总,刘总耷拉着头右手一挥,身边两个副总走过去,把两个年轻人架了出去。

“那继续开会,都坐下吧。”王书记说道,王勇赶紧给王书记让座。

“刘总,”王书记看向刘总,“今天怎么回事?”

“哎……”刘总实在不好意思张口。

“怎么了?”王书记说道,“还不好意思说了?”

“还是我说吧。”任晓抬起头,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的事情全说了一遍。

“哦哦,我明白了。”王书记一边听一遍点头,“刘总,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们公司是怎么管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一直屡教不改???我认为任队长的处理是合法合情合理的,是不容置疑的!”

“是……是……”金成化工的人都附和道。

“任队,我尊重你的决定。”王书记说道,“刘总,你把那两张执法文书给我递过来。”

刘总身边一个副总赶紧拿起那两张执法文书,小跑到王书记的身后,把文书毕恭毕敬地放在了王书记的面前。

王书记把两张文书递给王勇,说道,“王勇,你签吧。”

“王书记!”刘总站了起来,“不能签啊!”

“坐下!”王书记瞪向刘总,厉声说道。

王勇吃惊地看下王书记,王书记很坚定地说:“签吧。”

王勇也没再说什么,在两张文书上签上了名字。

“好了,散会。”王书记站起来,任晓也跟着站了起来,“走吧,去我办公室坐坐。”王书记拉着任晓往外走。

“刘总还没签呢?”任晓不想走,说道。

“去我办公室签,好了,走了走了,”王书记还是拉着任晓往外走,“刘总,你也过来吧,你还得签字呢。”

任晓拗不过王书记,虽然不太愿意,可还是跟着王书记走了出来,一行人乘车出了金成化工,来到园区管委会办公楼。

“王勇,你带着这两个小领导和专家去你办公室坐坐,喝口水休息休息,把那两张执法文书给我。”王书记走在最前面,一边上楼一边说道,“任队长和刘总来我办公室吧。”

任晓和刘总跟着王书记来到他的办公室。王书记是化工园区主持工作的领导,也就是园区的一把手,他的办公条件自然是园区最好的,那是办公楼二楼两间房子的大办公室,一进门口右前方的最里面是他的一个大写字台和老板椅,紧贴着门口放着两对单人白色的皮沙发,办公桌的对面是一个白色的三人皮沙发。

一进门,王书记招呼两个人坐下,两个人坐在了紧靠着门口的两个单人沙发上,王书记把门反锁后,走了过来。

刘总见王书记过来了,赶紧站起来,他还本想请王书记帮他求求情,赶紧说道,“王书记,我……啊!”刘总一声惨叫,趴在了地上。

任晓又一次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他没想到王书记竟然上去就是一拳,刘总直接扑倒在地。

刘总挣扎着从地上刚一站起来,王书记上去又是一拳,刘总又扑倒在地,刘总的嘴角被打开,鲜血直流。

“痛快!!!”刘总大叫道,又要站起来,王书记上去又是一拳,这一拳彻底把刘总打蒙,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狗日的!再起来啊!给我惹这么多事,还毛病不少!是男人的给我站起来!”王书记冲刘总吼道,可是刘总只是从地上坐起来,低着头,不再说话。

“任晓!”王书记不再管刘总,向任晓走了过来……

官场小贴士:

1.有领导在的场合,如果领导让你就某一件事当场发表意见的话,很多年轻人会以为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终于来了,所以常常会大言不惭地夸夸其谈,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是年轻人毕竟还是年轻,在自己的意见出口之前,有没有充分考虑过自己的意见是否符合大政方针、是否与单位的政策和领导的意图相匹配、相符合?如果不的话,那你的糗就大了,领导对你不满,以后带你出来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谁会愿意带一个天天跟自己唱反调的下属在身边呢?当然,这也不是说年轻人就不能在有领导的场合发表意见和想法,如果你真有真知灼见,能对工作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话,还是要提的,但在你发表意见之前,最好还是要征求一下领导的意见,看看自己这么说是否合适,在得到领导的准许之后再说。年轻人要记好了:在中国的官场上,下级永远不能在上级“定调子”之前随便发表看法,如果下级的看法与上级的“调子”不一致了,大家都下不来台,下级就更别想“上台”了。

2.察言观色,这个词带有一丝的贬义,可在官场上,却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的基本本领之一。你要能够根据身处环境的不同和领导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揣度出领导对某一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然后迅速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个成熟官场人的基本素质。要知道,你在跟领导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领导对你考察的过程。

3.在中国的官场上,人情世故永远比技术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