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后,杜若面露不解:“主子~其实,太后并非皇上生母,也不甚亲近,您何必······”,吃这闭门羹呢,都来三回了。

阿阮从胸间溢出一丝叹息:“此话日后不要再说了”。

这丫头是真活腻歪了,什么都敢往外说。

讨好太后倒不至于,只是不想交恶,非亲生确实非亲生,可到底亲手养大,皇上对她很是孺慕,得罪了她,不利于她日后办事。

······

刘姑姑呈上厚厚一沓宣纸,太后本是没打算细看,只是仅一扫而过,抬着的杯盏便顿住。

翻看几页后,面色缓和了许多:“倒是不算敷衍,人······你是见了,瞧着如何?”。

“天姿国色,妖冶异常,却眼神明亮,清澈柔软,瞧着不像是那等狐媚恶性之人”,刘姑姑是个实在人,评价算得上不偏不倚。

太后也是信上几分的,又有了经文加持,对阿阮的印象倒是拽回了好些。

“拿去置于龛下吧,也算不枉她这份心”。

~

和安公主忌辰很快到了,阿阮正准备前往,却在半路上被魏璎珞截住,二话不说拉着她就走:“令妃?你要带我去哪里?”。

这人也不说话,只神情严肃:“想活命就跟着我”。

阿阮强行停下步子,连带着对方也被迫顿住,疑惑的回头看向她。

“祭典快开始了,我们该过去了”。

脱开对方的手,阿阮毫不犹豫的转身走开,不论对方要做什么,同她,都是没有干系的,她不是很愿意,也不是很想要,接受对方的所谓好意,或是不知名的帮助。

身后细碎的声音传来,但她听的不是很清,也不甚在意。

明玉嘴巴嘟得老高:“璎珞~她这,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你干嘛要帮她呀,索性这次你也并未参与,顶多是开个方便之门,管她生死呢”。

皇上这次怕是很难攥回来了,依她看,干脆生死由命吧,璎珞到底是太过心软,情敌是说救便救的吗。

魏璎珞并未多说,但表情明显带着一丝可惜和微不可察的担忧,或许还有几分隐秘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她反水还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最后定然会被皇上查出来,届时她会不会受到迁怒?或者怀疑?形象一遭崩塌,是她不愿意的。

在弘历心中,她希望的自己,是哪怕不受宠了,也依旧值得被肯定,而不是变成鱼眼珠子······泯然众人。

这场祭典绝对可以称得上盛大,后宫包括皇后都来了,又是敬花又是祭舞,一个小女主的忌辰,拘着一帮的嫂子跪地听经,简直不要太不讲究。

嘉妃抱怨了不下数遍:“只听过拜天拜地拜祭祖先的,没听过给夭折的小姑子过忌辰的”。

一旁的舒妃同样伤着脸:“皇上可是出了名的孝顺,只要能让太后高兴,自然会千依百顺,今天若不是大朝会的日子啊,皇上还会亲自到场呢,你不乐意啊,不乐意跟太后说去啊”。

两人现在是一致对外了,可本质上就是面和心不和。

嘉妃同样回以一脸的狠意:“《地藏本念经你记熟了吗》,别回头太后听见你念叨错了,巴结不成反倒挨骂”。

两人你来我往的互怼着,最后还是老好人庆贵人给中和了。

到了最终的环节,由皇后领着,后妃们依依献上自抄的经书,唯有一人,便是阿阮,跪在原地一动不动。

直到······被添了特殊物料的小佛花到了自燃极限,都没见阿阮行动。

嘉妃,舒妃,以及皇后都没憋住,一个接一个的开口:

“顺嫔,你这是魔怔了不成?怎的就差你了,还傻待着呢”。

“就是,你平日里不与大家一道便也罢了,怎的如今这样特殊的场合竟也是任性胡来吗?”。

最后是皇后总结:“顺嫔,为公主抄经念文也是替自己积累功德,你暂且先随着吧”。

阿阮依旧不言不语,等着太后的意思,孙姑姑得了令,这才开口道:“回皇后娘娘,顺嫔小主的经书前些时候便送往了慈宁宫,便是今日的五六倍之多呢,早便放在了宝华殿,诸位不用担忧”。

“······”,完蛋,那不白忙活了?

皇后差点没绷住表情:“······是这样啊,顺嫔果然与众不同,倒是有心了”。

话音刚落,事故便横生了,小佛花爆燃,连带着整个供桌都毁了。

现场混乱起来:

“走水了!”。

“快救火!”

······

太后瞬间失了日常里的大佬风,孩童般惊呼:“和安!我的和安!”。

璎珞眼疾手快迅速救下画像,安慰着太后这是个意外,但老太现在听不进去,抱着画像抖着唇问嘟囔到底是怎么回事,又问会不会让她女儿受到影响。

萨满太太这会儿也懵逼得很,不知道要不要按照原计划进行,毕竟人家顺嫔连供桌都没靠近,她若是凭空乱说,这可信度是大打折扣的,指不定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声望呢。

犹豫之际,一道软和中透着丝平静的声音传来:“这花······好像沾上了白磷”。

皇后的脸色彻底变了,连带着璎珞的面色也暗沉下去,太后傻愣愣了好一会儿,甩开扶着她的几人上前。

“什么?你说什么?”。

阿阮不紧不慢的取过烛台:“太后您瞧,中间这柄未燃尽的蜡,是浅黄色半透明状的,适才火起的时候臣妾有注意到,火焰呈现黄色,烟雾虽短暂却颇为浓烈,

此外,臣妾凑近闻了闻,有股淡淡的蒜味儿,之前在臣妾的家乡,每每到了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林中夜间便会出现多处自燃的情况,对此非常熟悉”。

末了才幽幽补充:“太后若是还不信,可以寻来其他人,想必认识的此物的人绝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