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九叔自己找到小尼姑了?(1/1)

谢春心提心吊胆的过了好些时日,一直到过了一个月,仍然没有看见黄蛟来找她报仇,才稍许放下心来。

这时从洛阳传来了消息,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击退了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

起义军分成了两股,一股往东撤离,一股往南撤离。

其中往南撤离的起义军首领,姓黄名蛟。

谢春心这才知道,黄蛟不是普通人。

裴洛也派了人回长安给谢春心送信。

裴洛在潼关遭遇了溃散的起义军,折冲府十二卫作战勇猛,杀敌过千,得到了嘉奖。

这样的针对农民起义军的战争,说不上来哪一方是正义的,谢春心只关心裴洛是否平安。

在得知裴洛并未受伤之后,谢春心放下了心来。

她让来人给裴洛捎带回去了一支她最近和裴宿一起打造的弓弩。

这支弓弩用的就是裴宿之前给谢春心看的那张图纸的结构,只不过谢春心将其中使用牛筋的部分,改造成了弹簧结构,如此一来,弩箭的射程变得更长。并且能够同时安装上6支箭矢,实现连发。

裴洛拿到这一支弓弩后,爱不释手。

当他看见弓弩的机身上,有两个“南大”的篆字时,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送信的士兵也不太清楚。

等到裴洛收到长吉的家书,里面写到他的九叔裴宿,加入了一个叫“南大派”的派别,如今像是疯魔了一般,也不回府,日日住在城外,裴洛心中生起了不好的预感。

“不会吧?九叔自己找到小尼姑了?”

过了四十九日,虽然仍然在国丧之中,百姓们却可以开始自己的营生了,感业寺里的工地也恢复了施工。

李翾可能是刚刚登基为帝,暂时还没有想起谢春心来。

谢春心难得的过了一段平顺的日子。

张望按照她的指示,陆陆续续的招了不少的壮丁,以工匠之名,编入了贤王府的护卫队。

贤王府本来就有一千多名下人,突然又增加了那么多的人手,杜长史向谢春心汇报:“王妃,府里的银钱吃紧了。”

这本来就是先帝将贤王府赐给谢春心的第一年,府里的收入本就不多,又遇到大灾,物价飞涨,如今银钱吃紧,也是正常的事。

谢春心将自己之前变卖嫁妆和赏赐换来的银钱,都一股脑的给了杜长史,让他贴补府里的开支。

这些银钱本来是她准备用来逃跑的,如今谢春心也不打算再逃了,花在增强护卫力量上,她认为更加的划算。

但光花积蓄也不是一个办法,谢春心决定扩大砖厂和水泥作坊,向长安和附近的富人,售卖红砖和水泥。

谢春心的砖厂烧出来的红砖,质量比工部的红砖还好,价格却要便宜一半。

又有感业寺新建的那些禅房做样板。

在地动中长安许多大户人家的住宅都受了损伤。

之前就有不少的人家,向感业寺打听,能不能买一些红砖回去建房子。

当时只有感业寺一个砖窑,烧出来的砖要供给寺内的工地使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可以卖。

谢春心在长安郊区一股脑的开了五个砖窑,产量扩大,买家蜂拥而至。

对于水泥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开始买家们还持观望态度,等看到感业寺的禅房用的水泥,与粘米浆一样的牢固,成本还更低,很快也就有人尝试了。

谢春心又在感业寺里外都铺了一条水泥道,尤其是感业寺外那一条通往长安的水泥道路,不仅平坦宽敞,还不起泥泞,马车和人行在上面,感觉都十分的平稳。

长安的世家和富人们,也开始向谢春心购买水泥,将自己府内外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

连着几个月谢春心赚的盆满钵满。

但她并未将赚来的钱,都捏在手中。

该分给李氏宗族和礼亲王府的,她一分都没少,按时都送到了礼亲王府。

礼亲王如今看谢春心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他对礼亲王妃说:“小八媳妇儿还真的是个能干人,这才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赚了一万两银子了。

光是给宗族的就是两千多两。

以前李氏宗族的人,只知道向宗族伸手,何曾有人对宗族贡献那么多?

我不能将小八媳妇儿的功劳给埋没了,这事儿我得让宗族里面的其他人都知道。”

礼亲王兴致昂扬的将在长安的李氏宗族的成员都召集了起来,名义上是让大家一起讨论这笔钱该如何用,实际上是为谢春心扬名。

当然你亲王的目的也没有那么的单纯,话里话外间他也有敲打其他宗族成员的意思。

他借用了谢春心的话,对着一众晚辈教训道:“你们不要整天想着从宗族里得到什么,你们要想的是,你们为宗族做了什么。”

这话如果是以前礼亲王说,只会换来那些皇室成员的白眼。

但如今有了贤王府珠玉在前,其他人也只好讪讪的听着。

礼亲王难得的感受了一把当族长的权威,更加的兴致昂扬,他与其他李氏成员讨论,便要利用贤王府这笔收入,做一点实事。

谢春心作为女眷,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宗族会议的。

但她派了杜长史来给礼亲王带话,她的意思是,李氏宗族应该团结起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盘散沙了。

首要的事情,便是应该先将宗族里的那些落魄子弟,都管起来。

不仅仅是接济他们的生活,还应该安排他们上学,安排他们做事,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大盛朝已经建国两百多年,李氏子弟也繁衍了二十几代了,不是所有的李氏子弟,都能封王的。

许多的旁支子弟,家道中落,甚至生活都成问题。

也就靠着宗族里逢年过节分配一点钱粮过日子。

后来宗族也没钱了,就更没有人管这些落魄李氏子弟了。

谢春心这话代给了礼亲王,让礼亲王心里一咯噔。

他问杜长史:“小八媳妇知不知道,仅仅在长安,就有多少的李氏子弟?

其中又有多少,家里是没有产业的,只能靠接济过日子?”

杜长史说:“我们王妃的意思,不管有多少,都是李家的人,咱们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流落街头,沦为街溜子。

王妃希望礼亲王能给她一份名单,挑选一些人品还算过得去的,由我们贤王府来安排这些人的营生。”

礼亲王一听这话,如何能不乐意,当下就让宗正司整理了一份名单出来,交给了杜长史。

“让小八媳妇先挑,她要用这些人,我们李氏举双手赞成。

剩下的她不用的那些,我们再看怎么安排。”

杜长史拿着名单回了贤王府。

谢春心正在府里等消息。

她看了眼名单,名单上有一千多人。

杜长史说:“我知道王妃如今想扩大贤王府的势力,正是用人之际,但是这些皇室子弟,大多都是烂泥扶不上墙,要来有何用?”

谢春心说:“烂泥有烂泥的用法。

这些人的筛选工作,极其的繁杂。

麻烦杜长史你再跑一趟宗正司,跟礼亲王说,李氏的族学,应该重建起来了。

让这些人中年轻一辈的,都去族学上学,由族学替咱们筛选一遍,这些人人品才学,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