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满洲包围圈(1/1)

第四百六十七章 满洲包围圈

消息传到盛京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正在自己的府中和洪承畴议事,所议论的就是能不能通过什么手段,让山东更加削弱,如果和从前一样,那齐国公李孟也被朝廷党争牵累或者是随便安上罪名搞倒,可就是万事大吉了。

不过双方议论起来才发现,尽管洪承畴位高权重,又是蓟辽总督,可是对身侧的山东却没什么了解。

他知道的不过是山东巡抚颜继祖和目前在京师镇守的提督京营的太监刘元斌,从前的丘磊和刘泽清也有些印象,可这个齐国公李孟,非常的陌生。

大明都是文官领军,而文官又有党争之事,就算是一名文官督抚领着军队节节胜利,一帆风顺,可他的胜利总会被朝中的政敌们找出这样那样的毛病,然后多方的攻讦,最后或者是获罪,或者是被召回。

首领一去,他所率领的军队当然是作鸟兽散,毫无用处,满清自起兵开始,也遇到过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大明文官或者是武将,不过到最后,都是大明自毁长城,把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

可这李孟却一直是做的稳,以往能对付大明文官的手段,却没有办法对付这等自成体系的武将。

稍加分析就能明白,这位齐国公的目的也是大明的天下,这点上倒是和满清志同道合,可双方争抢的是同一块肉,自然是力大者得,既然本就和大明朝廷为敌,山东和这位齐国公倒也不怕满清会用什么手段了,即便是用什么手段,山东也不在乎,反正和大明已经撕破脸了。不在乎多一点手段过来。

被多尔衮当作谋士和客卿的洪承畴对这李孟颇为的好奇,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因为什么,在山东突然冒出了这样的势力。

可表面上却不能表现出这种好奇,只能是淡淡的表述自己的意见,毕竟是自己是降臣,很多事情都要避讳。

摄政王多尔衮却没有什么好奇,只是满心愁绪,当上这个摄政王之后。所遇到的麻烦比从前做睿亲王地时候要多太多了,下面各旗的阳奉阴违,各方势力的统合,还有朝鲜的麻烦。

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做的稳当,或者更进一步的话,就必须要有辉煌的功勋,还有给下面的各方势力足够地好处。

草原尽管广大,可却贫瘠异常。没人觉得这上面会有什么好处,白山黑水那是老林子起家的苦寒之地,要是大家愿意呆着,当年老汗何苦要起兵反明,至于朝鲜也是如此。小地方穷地方。

满清上下,大家伙眼睛都是盯着南边的大明,那边富有人口田地,气候温暖。是个标准的花花世界,更何况大明又是那么弱,满清几次出兵,除却阿巴泰那一次之外,都是所向无敌,掳掠大批的人口和金银回来。

多尔衮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坐稳,想要更进一步,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大明用兵。并且要不断的取得胜利,直至取得天下。

只有把大明的那块花花天下分给满清上下,他多尔衮才算是一个合格地领头人,才能坐稳这个位置或者是更进一步,对这个目标,摄政王多尔衮一直不认为太难,他们这些满清亲贵,对大明的了解不次于在京师的崇祯皇帝。号称最强的辽镇兵马都是在八旗的勇士进攻下节节败退。入关之后,那些其余地大明草包更是不在话下。

即便是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多尔衮也有过这样的考虑,当时的想法,夺取大明天下和统领满清八旗这两个难题,前者要容易许多。

几乎是突然之间,不声不响地山东冒出了一个武将,这个武将先是在崇祯十三年歼灭了自己五百人,然后又在河间府歼灭了阿巴泰率领的四万人,何况山东之地,紧邻大明的北直隶,如果大军出关南下,很快就要和山东兵马碰面。

有这么一场决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满清现在还对山东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深知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兵马。

摄政王府,如果走在府中,你甚至会以为这是在江南某富豪大族的名园之中,亭台水榭的布置都是极有匠心,细看之下,就能发现大明江南的几位名家手笔,睿亲王多尔衮在府中的时候,最喜欢地事情就是坐在亭中饮酒,观赏园中景色,悠然无比。

如今已经是初夏,园中景色正是最美的时候,可多尔衮却没有丝毫想要看的心情,这洪承畴的确是大明的名臣,自从召入府中作为客卿之后,多尔衮感觉自己对其余各旗的动向,对天下的大势,把握的比以往更加地清晰。

对各方地应对也可以更加的从容有分寸,要放在从前,恐怕就要各旗就要把人马拉出来彼此开打地矛盾,洪承畴这边给他点拨一二,就能用相对委婉和巧妙的手段解决掉。

果然是大明的栋梁股肱,真是有真才实学,让人赞叹……

当年多尔衮的母亲被皇太极和代善逼着给努尔哈赤殉葬,两白旗被人虎视眈眈,随时有杀身、圈禁的祸事,多尔衮委曲求全,领着兄长英亲王阿济格、弟弟豫郡王多铎小心应付,在皇太极执政的中期就已经是诸亲王之首,到现在又有个摄政王的位置,自以为也算是英明神武,政治手腕高超。

但跟洪承畴一比,才知道有高下精粗的分别,相差的太多太多,实际上在两白旗有个传言,说是之所以多尔衮会坐上摄政王的位置,这其中也有洪承畴提出的建议。

所以多尔衮对洪承畴也是倚重非常,认为这是自己的智囊军师,可这样的大才大智之辈,却对这山东的李孟也是拿不出什么办法。

多尔衮颇为的多疑,他在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洪承畴是心向故国,不想把这些事情说的太明白。可想想洪承畴来到自己府上所做地这些事,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洪先生,本王许那李孟个亲王位置如何,若是能臣服投靠,本王保他手下的兵丁人口不动,地位等同我国族八旗……”

说到这里,多尔衮自己却是摇了摇头,低声说道:

“这般做。其余几个旗肯定不会答应,怕是本王的信还没有到山东,这边就要火并起来……”

洪承畴听着多尔衮有些乱了方寸的话语,心中有些不屑,不过开始跟着说道:

“王爷,山东到底有多少兵丁人口,咱们这边并没有一个确数,若是四万五万兵马倒也罢了。选择他的亲兵精锐仿照三顺王的例子,给他个亲王位置也未尝不可,可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率领的四万忠烈都是在大明河间府殉国,要能打出这样的战役,按照以往地规矩。大明要动员多少兵马才能够,先不说这李孟拥兵如此,还会不会主动投靠,就算投靠了。也是个尾大不掉。”

目前在满清的各股势力之中,汉军旗自以为是旗人,眼眶朝天,三顺王和续顺公的兵马自称体系,根本不会接纳洪承畴,洪承畴想要在满清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对再有一个实权的汉人大将进来,本能就是有抵触的。而且,目前满清根本无法开出合适的条件来交换李孟的效忠,他更要唱反调了。

当然,洪承畴地心思之中是不是有别的想法,这就不被外人所知了,看着多尔衮盯着自己的眼光,洪承畴心中一凛,面前的这些人是蛮夷不假。可这些人却不是傻子。如果让对方疑心,自己的下场肯定会凄惨无比。

洪承畴稍微沉吟。他倒是有个腹案,缓缓开口说道:

“小人有个想法,王爷不要怪,与其给那山东地李孟一个亲王之位,倒不如把这个位置给辽西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他手下二十几万人口,也有将近七万兵丁,而且这两年隐隐是蓟辽首将的位置,给了他,山海关总兵高第那边……”

话还没有说完,却听到在前院那边传来“当当”的声响,洪承畴在摄政王府也是住了一段时间,自然明白这声响地意思,这是有要紧的军报,在进门前,管家或者是门房要敲云板通报。

听到“咣”的一声,门发出了好像是被撞开的声音,一直是在亭子四周侍卫的摆牙喇亲兵纷纷的抽出刀剑赶了过去。

不管是再要紧的军报,来到这摄政王府禀报的使者们都是小心翼翼,今天却这么没有规矩,多尔衮本来听到洪承畴地建议之后,感觉到眼前一亮,可听到外面的动静之后,顿时是沉下了脸。

不过,那名报信通传的使者很快就是跑进了院子之中,听到外面的几声应答,那使者扑通一声在门外跪下,上气不接下气的禀报说道:

“王爷!!广宁后屯卫正红旗都统阿塔穆六百里加急,广宁后屯卫向西一百二十里的兴中,有土默特部五万起兵屯驻,虎视眈眈,辽中危急!!”

前面使者所说的,让多尔衮听得有些糊涂,可后面那几句话却让多尔衮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推开门恶狠狠的问道:

“土默特在山西那边,哈剌慎呢,科尔沁呢!!?”

“回王爷地话,我们都统问讯那些逃进来地蒙古牧民,说是这两个月之间,哈剌慎和科尔沁部都是被土默特的禽兽们打散了,土谢图汗也……也遭了土默特地贼子毒手了……”

土谢图汗是多尔衮的岳父,也是庄妃的父亲,更是草原上最忠诚于女真的蒙古盟友,突然之间听到他的死讯,好像一个晴天霹雳在多尔衮的耳边炸响,半响也是反应不过来,多尔衮长吸了几口气,快步走下台阶,一脚踹翻了那名跪在那里哭着禀报的使者,却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是好。

多尔衮晃晃头才又是继续问话,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嗓音已经是嘶哑了,嘶声的问道:

“五万骑兵,土默特部怎么可能凑得出这些兵马,阿塔穆个奴才别是在草原上打草谷吃了亏,编出这些话来蒙骗……”

这话还没有说完。下面的那名使者已经是不管不顾的在那里磕头,额头立刻是渗出血来,在那里带着哭腔说道:

“王爷,察哈尔的额哲已经趁乱跑到土默特那边,察哈尔都统敖拉大人已经是战死,土默特地万余骑兵都已经到了大康堡那边,这都是辽中人马的亲眼见到,奴才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啊!!”

坐在亭中的洪承畴已经站起。就在多尔衮的身后听着门外使者的禀报,听到这些话,他眼角抽搐了几下,面色却是如常。

摄政王多尔衮深吸了几口气,却怎么也镇定不下来,在亭门口来回的踱步,嘴里念念叨叨的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土默特部怎么会有胆子来攻打咱们大清……”

多尔衮走了几步,才用手拍了下自己地额头,站在那里冲着周围大声吼道:

“兔崽子们,还呆在那里干什么,去请礼亲王、肃亲王他们过来。去请内文院的范先生他们过来!!”

多尔衮没有回亭子,只是一撩袍服直接朝着自己的正堂那边走去,也没有了平常那种礼贤下士的气派,根本没有理会站在那里的洪承畴。

朝鲜汉城那边仅仅只是麻烦。毕竟距离边境还有一段距离,而突然出现在侧翼的土默特部,则是直接威胁到了满清的腹地,并且象征草原法统的察哈尔小王子额哲也是出逃,突然间,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对草原蒙古各部地经营完全崩坏了,局面已经是无法收拾。

不管怎么办,在辽中那边的口子就必须要堵住。辽地和草原上千里边境,能够进入的口子无数,这都需要防御,这种事情,可不能只是依靠两白旗到处堵漏了,满、蒙、汉二十四旗,还有所有能够动员的兵马都要动员起来。

刚才还是喧闹无比的庭院突然是安静下来,只剩下了站在亭子中地洪承畴。看着周围无人。洪承畴走下台阶,仰头向天。缓缓的吐出了一口长气,口中喃喃的说道:

“好雄才,好雄才,华夏居然有这样的人物,居然有这样地人物啊!”

低下头的时候,洪承畴原本高大挺拔的身形突然变的佝偻无比,好像是衰老了几十岁,走下亭子,洪承畴的脚步都有些踉跄。

朝鲜汉城突然间有了来自大明的几千兵马镇守,和在辽中的草原上出现的几万蒙古骑兵,这彼此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

固守汉城地几千明军,还是威胁满清腹地的几万蒙古骑兵,以满清有限的兵力来说,不管是那边,都需要动用足够的力量才能平复,同时从两边出现,满清想要应对的话,就会很窘迫了。

何况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无论是后金还是满清,对外一直是处于攻势,并且在节节胜利的状况下,基本上不怎么顾及内线的防御,此时,边境突然烽烟四起,这应付起来,想必是要更加狼狈了。

郑亲王济尔哈朗率旗丁去往撒剌卫和忽尔海(今黑龙江西)一带抓取生女真未回,英亲王阿济格和镶红旗贝勒勒克德浑在辽阳一带镇守,目前城内有资格议事的只有礼亲王代善和肃亲王豪格。

这执掌正黄旗和镶黄旗地肃亲王豪格,已经是被众人冷落一段时间了,反正有什么两黄旗地事,多尔衮都是直接找顺治小皇帝发旨,或者是庄妃传谕,越过这肃亲王豪格的层级,把他架起来。

可从辽中传来地消息,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偏偏又是真事,多尔衮必须要把城内能主事的人全部叫来,一同拿个主意出来。

礼亲王代善在皇太极时代,那是最为德高望重的人物,就连皇帝皇太极都要客客气气的对待,可如今多尔衮当政,两红旗唯一能做的就是自保,代善的尊崇地位自然比从前要差许多了。

今天被叫来的时候,代善更是满肚子气,心想我比你多尔衮大差不多二十岁,双方又是同为亲王。居然就和下人一样,招之即来。这股怒气在看到急匆匆赶来的肃亲王豪格之后才算是消解几分,却也增添了几分疑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尽管顺治皇帝在,可几位亲王却不用理会他的存在,如今万事都是摄政王提出,各位亲王意见一致,然后报上去实行就可以。

等到脸色阴沉地多尔衮把方才的急报一说。代善和豪格都是面面相觑,随即是大惊失色,目前多铎那边领着三万兵,对付五万扫平草原的蒙古骑兵,这边最起码也要动员三万到四万的兵丁才可以。

可如今济尔哈朗在老林里面,还要有兵马在辽西走廊那边盯着明军,整个满清各处的镇守军队,那里能动员这么多的兵马。何况。这时候,很多人还在渔猎生产,这些人要是抽调出来去打仗,恐怕这个冬天要过都很困难。

要是不动手打,这该死的土默特兵马从草原上长驱直入。到时候整个的局面就要崩溃了……代善更是记得当年努尔哈赤刚起兵地时候,这科尔沁部的起兵可曾经到建州女真的地面上大肆的抢掠,那时候老汗的应对也就是隐忍,并且是低声下气的求饶示好。这才是撑了过去,难道这事情要重演。

各旗贵人原来的矛盾,在这样的大敌面前,都是被摒弃到一边,开始共同谋划如何应对。

平日里这些人一言九鼎,操持满清国政,可此时商议却颇有些焦头烂额地感觉,拿不出这么多兵马去堵。要是全面动员,第二年恐怕就要支撑不下去。

唯一能决定的就是把英亲王阿济格和勒克德浑调回来,去往辽中广宁后屯卫和广宁卫之间率兵镇守,同时发急信给在北面的郑亲王勒克德浑,让他带兵回返,要不然局面都要维持不下去了。

豫郡王多铎去往朝鲜汉城的时候,曾经在辽南和辽东与朝鲜接壤的地带,大肆地抽调丁口。并且搜刮汉民的物资。如今那边也是烽火处处,村屯中的汉民百姓时有变乱。地方官每天都在发告急的文书。

在那边已经是抽调不出兵马镇压了,代善把手笼在袖子里,豪格用手支着额头,脸色不好看,却都已经拿不出主意了。

此时众人都是想到了一句话,汉人地话语形容的真是贴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许就是如此了。

站在正堂当中的摄政王多尔衮走来走去,也是不知道该从那里拿出兵力来,尽管这两年年景有些缓和,可经济情况并不是那么好,按照以往的做法,阿巴泰率军入关劫掠,会带回大量的物资人口。

有这些作为补充,满清也就能熬过这艰难时光,但如今却是反了过来,好在多尔衮按照皇太极临死的吩咐,各处收缩,这才勉强维持了下来。

如今到处需要兵力,多尔衮却不敢搞抽丁动员,生怕损伤了农时,第二年整个的局面就要崩溃,多尔衮什么镇定从容睿智的形象全都是丢在了一边,在正堂上走来走去,焦躁地说道:

“围城太过消耗,多铎折腾了这么久也没有结果,让他和鳌拜,从汉城那边撤回来,在定辽凤凰城和朝鲜义州那边镇守,守着辽南辽东这一边,鳌拜率领镶黄旗的兵丁回盛京,在这里机动。“

多尔衮涩声的说出自己的布置,一名正白旗的笔贴式在那里飞速的记录,不时的抬头看看两边的两位亲王,如果代善和豪格有异议,那多尔衮地话就不能形成命令,不过两位亲王都是沉默。

过了会,肃亲王豪格才说道:

“让多铎和鳌拜多抓些朝鲜地民夫回来,总算是个补充,要真是万不得已,男丁都被动员起来作战,总要有干活的人……“

听豪格这么一说,多尔衮却想起了方才所说地事情,洪承畴那边关于吴三桂的意见,如果招降了这么一股力量,那可真是极大的补充,可如今这个局势,大明的辽镇兵还有投降的必要吗?

摄政王多尔衮咳嗽了两声,沉声说道:

“本王有个法子,那明国的总兵吴三桂手中兵马、人口众多。又一直……”

话刚说了一半,就听到外面的府中有尖叫和哭喊,这局势如此地崩坏,可这些混帐奴才还让人这么不安生,代善和豪格都是把注意力转向尖叫的方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尔衮的脸色都已经是变黑了,处于爆发的边缘。

屋中这么沉默了一会。能听到外面开始有些喧闹,多尔衮刚要吆喝亲兵,王府内的管家却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

这屋中的众人都是身份尊贵之极,门被推开,这名管家就低头跪在那里,有些惶惶然的开口说道:

“主子,主子,洪先生在自己地住处上吊了!”

距离双方在亭中商谈还不到两个时辰。刚才那洪承畴还是神色如常,怎么突然间就上吊自杀了,屋中的三人都是面面相觑,洪承畴到底有什么本事,代善和豪格并不知道。不过当年皇太极极为看重,就说明此人的重要性了。

而多尔衮更是知道这位前大明蓟辽总督的能力,这样的人物真就好像是满清的宰相之才,将来肯定要大用。怎么说死就死。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对多尔衮来说,不过是死一个谋士,对代善和豪格来说,不过死一个无关紧要的汉人而已,多尔衮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

“死就死了,弄出去埋了就是,来这里呱噪甚么!”

生前洪承畴自觉得颇被满清上下器重。荣华富贵不在话下地,想必没有预料到今天的这种局面,女真人看汉人,就是看奴仆牛马,并不平等相交。

这时候,那边跪着的管家举起一张纸片,开口又是禀报道:

“这是在洪先生住处看到的纸片,可能是死前所写。请王爷过目。”

多尔衮冲着边上的笔贴式点点头。这名正白旗地书办上前几步接过那张纸片,大概扫了几眼。朗声的念道:

“悔晚死三年,恨取辱万载……”

多尔衮和代善、豪格三人再怎么接触汉家的文化,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会理解,至于详细地意思,这名笔贴式也不会多说,免得在这个不合适的场合被殃及池鱼。

突然间,多尔衮心里莫名其妙的烦躁异常,冲着那名管家和笔贴式挥挥手,让他们退下,摄政王府的管家本以为这每日间都给王爷参赞机要的洪先生是何等重要的人物,他突然自杀,如果自己不及时禀报,搞不好是大祸临头。

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局面,几位王爷根本就是无动于衷,还记得当日间王爷养的一只海东青死掉,王爷都是好几天没有笑脸……

这名管家一边琢磨,一边退了下去,心想多亏自己没有多话,把洪先生从绳套上解下来地时候,这位先生脸上还有无奈的苦笑,颇为的怪异,也不知道到底是在想着什么,这王府客卿的荣华富贵不享受,去死什么啊。

早在两年之前,大明朝廷就专门设祭招魂,还有专门的祭洪辽阳死难文,到现在大明还没有人知道洪承畴投降了满清,现在洪承畴的死,更不会在满清的上层中激起什么波澜,不过是个投降过来的破落文人想不开罢了。

当日间,洪承畴被俘虏,皇太极把他带到沈阳盛京,一力招降,可洪承畴每日间就是看书写文,不发一言。

皇太极把耐心消磨干净之后,已经准备动手杀人,范文程去洪承畴居住地宅院偷窥,发现有屋檐鸟窝地泥点掉在他的衣襟上,洪承畴在那里拼命地擦拭,看到了这个的范文程和皇太极禀报说道:

“这洪承畴未必会有求死殉国的气节,连衣服脏了都如此的爱惜,何况是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极这才是止住了杀心,到最后收降了洪承畴,这期间还有什么庄妃献身洪承畴,感化其归降的段子,是真是假,就不足于外人道了,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洪承畴在满清入关之后,是对南方攻略的主要指挥者,调度各路兵马,把残存的各种势力都是清扫干净,替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承畴的确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可当日间被俘,正是绝望无计的时候,洪承畴没有自杀,可已经是平淡在满清这边生活了两年多,洪承畴却在今天突然自杀,这可真是个奇怪的现象……或许,这也并不奇怪。

满清兵马对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战胜的记录甚至要比和大明的胜利还要辉煌,尽管驻扎在广宁后屯卫驻扎的正红旗都统阿塔穆知道消小心谨慎,可还是准备去试试对方的斤两,如果这草原上的土默特部骑兵是虚张声势,那就彻底的打垮他。

每隔几天,就有数千骑兵来到大康堡和万佛关这边耀武扬威,大摇大摆的来,然后大摇大摆的走,速度不快。

在七月初五那天,正红旗都统阿塔穆率领满蒙骑兵四千余,准备在草原上截击这蒙古骑兵……

七月十二的济南,已经是颇为的炎热,在齐国公府的内堂,主簿袁文宏正在拿着各处来的文告向李孟诵读,带着铁面具的孙传庭坐在一边。

“小王将军那边在汉城留下五百兵马镇守,带领朝鲜驻屯军开始北上,鞑虏多铎部已经退到开城以北,朝鲜驻屯军决定在朝鲜盐川和定州一带设营,收拢辽东辽南的逃亡汉民。”

“河北总兵张将军来信,蓟镇北面的冷口和喜峰口都已经打通,给养和弹药可以送到陈永福、欧曼先生和张坤的军中。”

李孟背着手站起来,走到墙壁上挂着的地图跟前,看着辽镇和满清的位置上,拿起放在下面的炭笔,拿起笔在地图上的永平府、草原上的兴中还有辽东和朝鲜的边境都划了一道,轻声的自言自语道:

“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