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节 北极熊半岛之殇(1/1)

英国自身的实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战胜德国,必需有强有力的盟友的支持。在当时,唯一能够指望的,就只有美国。但在大战的最初阶段,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非常严重,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的事与自己无关。受中立法的约束,使得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在太初十七年9月3日颁布禁运令,禁止把武器运往任何交战国家。这种作法无疑是对急需军事装备的英、法致命的打击,没有美国的武器,英国和法国是不可能撑得过太初十八年的。所以,十日之后,罗斯福总统召开国会,举行特别会议,考虑撤销禁令,因为这项禁令表面上似乎很公允,实际上却剥夺了英国和法国在运输军火和供应品方面拥有制海权的优越条件。经过好几个星期的讨论和争执,直到11月底才撤销中立法,而代之以“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新原则。这样,在美国方面,仍然保持着一副严守中立的样子,因为美国人既可以把武器自由地卖给盟国,也可以自由地卖给德国。事实上,在英法两国海军面前,德国的海军实力是极其弱小的,最多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破交作战,根本无法保卫本国的远洋航运。即使德国非常迫切的需要美国的军事装备,能够运输回国的机率几乎为零,德国人根本不敢冒这个险。而英国和法国则只要他们有“现金购货”,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运输”——虽然运输途中会受到德国袭击舰和潜艇的威胁。不过在中国打通了中亚、里海、土耳其航线之后,德国人用上了稳定高效的中**火,对于设计上并不先进的美国货也就没有多少兴趣了,而且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可以代为采购一部分美国设备和弹药为德**队缴获的美国货来搭配一下,虽然不一定装备德军自身,但是给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仆从军还是很有用的,而且德国在中国的建议之下,与南美的几个亲德国的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援助协议,用缴获的法国和波兰的订单以及现金为南美国家采购军火,甚至无偿支援了墨西哥一大批陆军装备,以至于墨西哥军队的美国货比起美国南方各州的国民警卫队都强一些。

太初十八年12月16日,罗斯福总统在从加勒比海归来,翌日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明了他的计划。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的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在离他四五百呎远的地方有一条浇水用的水龙带。如果他能拿我的水龙带去接在他的水龙头上,那么我就可以帮他把火扑灭。现在我怎么办呢?在救火以前,我不会对他说,‘邻居,我这条浇水用的水龙带值十五块美元,你得给我十五块美元才能用。’不能这样作!那怎么办呢?我不要这十五块美元——在把火扑灭之后,我把水龙带拿回来就是了。”他还说:“无庸置疑,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最直接有效的防卫在于大不列颠之得以保卫其本身;因此,姑且不谈我们在历史上和在当前都对在全世界维系民主制度于不坠深感兴趣,就是从自私的观念和美国的国防出发,我们也应竭力帮助大英帝国去保卫它自己。”他最后说:“我打算消除美元符号。”

在这个基础上,“租借法案”立即草拟完毕,提交国会。法案一经国会通过,就马上改变了战争的整个局面。它使美国能够通过协定而无拘无束地为英国一切的需要制定包罗万象的长期计划。没有规定偿付的条款,甚至连以美元或英镑计算的正式帐目也没有。英国可以从美国得到所得到的东西,无论借的或租借的,都是完全免费的。因为英国对西塔拉暴*政的继续抵抗,被认为是和美国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按照罗斯福总统的说法,今后决定美国武器的去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国的国防。当然这笔账最后会被偿还的,不是英国政府在胜利后归还,就是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给杜邦和春田兵工厂的股东们的年度报表上增添一笔可观的收入,无论如何,美国人想到了一个让他们能不用直接参战就获得战争收益的办法,当然中国早就这么干了,赚取的除了大批的中国文物的回归、硬通货的流入还有中国所需要垄断的行业人才之外,更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刺激国内产能的释放,这一点吴大官人所做的与轮椅上的老罗并无二致。

从太初十八年11月到太初十九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这段期间内,虽然英国的美元储备非常紧张,但为了帮助英国继续作战,美国政府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应急方法。美国政府买下了根据英国的定单在美国建立的几个兵工厂。他们把这些工厂纳入美国防务计划之内,将其产品大量提供给英国。美国国防部定*购了一些并非他们所急需的军需品,以便制成之后再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转让给英国。自《租借法案》通过以后,美国就成为了英国的“免费兵工厂”,规模巨大的军事装备被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了英国及英联帮部队。英国的国内生产装备不仅能够满足本国的需要,而且从十九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能力为红俄提供大量的援助,虽然这种援助到位率并不乐观。

太初十七年11月30日早晨,正当德军入侵捷克,波兰相继得手时候。吞并了波兰的红俄却在大家都没想到的时机开始了一场卡累利阿地峡之战,红俄轰炸机突然出现在芬兰上空,对芬兰的几乎全部城镇进行无差别轰炸。当天,23个红俄师在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侵入芬兰领土。俄军原本计划要在3天之内拿下芬兰,随后就会举行所谓公投建立傀儡政府。

芬兰这样一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小国,可是现在他们面对着数十万侵略军。约瑟夫当局要求为了红俄的边境安全,希望芬兰割让卡累利阿地峡给他。这种无理取闹的要求,遭到芬兰政府的严词拒绝。红俄政府对此,感到非常生气。因为就在这一年的9月和10月,红俄军队刚刚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又刚刚与德军一起瓜分了波兰。恼羞成怒之下红俄自己亲手撕毁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要大打出手了。对于克里姆林宫里的现实主义者来说,条约是没有什么神圣意义可言的,随时可以根据情况撕毁。

这一年的冬季是欧洲近百年,最寒冷的冬季。芬兰人面临着投降还是战斗的选择。尽管与红俄相比,芬兰的国力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成千上万的芬兰士兵还是默默的进入了曼海姆防线上的林海雪原之中。没有喧闹,没有口号,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红俄军的出现,给予其致命的一击。红俄军一进入芬兰,立刻就组建起一个所谓的芬兰民主政府。这个冒牌芬兰政府随即宣布,红俄军是他们邀请来的,红俄军反对一切侵略和奴役其他国家的做法,进入芬兰的红俄军是来保护芬兰人民的。

红俄空军在轰炸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后,美国总统罗斯表示希望红俄军能够停止轰炸芬兰城市。此时红俄的莫洛托夫同志给了一个经典的红俄式“诚实答复”:红俄轰炸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轰炸芬兰城市。红俄飞机确实在赫尔辛基上空执行过任务,但是卑劣的芬兰政府硬要栽赃红俄,说他们扔下了炸弹。在苏芬战争期间,芬兰军队总计击落了超过500架红俄战机。那些跳伞的红俄军飞行员不是被愤怒的群众打死,就是进了战俘营,当然这在红俄口中都是不存在的,那些只是迷航的飞行员(红俄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路痴吗?)。

芬兰虽然只有300多万人口,但是却先后动员起40万人参加战斗。当红俄军沿着狭窄的公路进入芬兰深处山区时,芬兰白色魔鬼便无处不在了。这些芬兰滑雪营士兵,都是神枪手,行动迅速,枪法精准,头脑灵活聪明。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渺无人烟的森林,密布的湖泊周围神出鬼没的打击红俄军。虽然,芬兰军队缺乏重武器和成编制大部队作战的经验,但是富于狩猎经验,团结性强,身体素质超好的芬兰士兵充分利用了在冬季密林山地小股作战、各个击破的战法。以世界上最高强的游击战打的大兵团攻击的红俄军晕头转向,简单而言就是用打猎的方式在打仗,而红俄的西方面军的数十万正规军却连熊瞎子都不如。芬兰人利用自然和人工障碍物愉快的分割红俄军,接着穿插到红俄军后路和侧面。将进入山区丛林的红俄军分割成营级部队。

在大雪中,穿着臃肿的绿色和褐色军装的红俄军成为芬兰狙击手再好不过的靶子。虽然,这些专业猎手只有老式莫辛纳甘步枪,但是他们的远距离射杀,让他们有了白色死神的尊称。

在这些芬兰狙击手中,最强的狙击手一个人就射杀了505名红俄军,创造了世界纪录。在芬兰琐碎的地形中,红俄军无法展开大部队进行最擅长的集群冲击作战。红俄军反而被地形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部队。此时,那些主要由农民,猎手和伐木工人组成的芬兰军队就会突然在一个深夜出现在红俄军周围射杀这些没有掩体,被严寒冻的难以动弹的红俄军士兵。

红俄军的后勤非常糟糕,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可以抵御零下35-40°的冬衣,他们的血液都快被冻凝固了。缺乏食品,每餐只有一小块肉和一小块干面包。热汤和热茶,基本从来都不会出现。面对死亡和极度寒冷,有些红俄军士兵已经对芬兰狙击手麻木了,哪怕自己的同伴倒下了,头也都懒得回一下。

北极漫长的黑夜,芬兰人无所顾忌的运输弹药,喝着热咖啡休息,在树林中点杀红俄军。仅仅2周战斗,红俄军第163,44师就被全歼,芬兰缴获包括坦克,大炮在内的大批武器弹药。总共有27500名红俄军死亡,芬兰人只死亡900人,也就是说红俄军每死亡30人,芬军才死亡1人。芬军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以轻武器打重武器的战斗中,打出这样悬赏的伤亡比,堪称创造了白雪中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