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春风起(3)(1/1)

番外·春风起(3)

许家一片热闹, 所有人都洋溢着笑容。赵国强和许晚松坐在客厅里聊天,许元弘和许元朗俩兄弟坐在一旁陪着, 偶尔应答上几句。

赵清宁也知道今儿是两个哥哥的好日子, 难得没有喊着他们去村里走走逛逛,而是乖巧地坐在一旁听着大人们讲话。

许晚秀则跟着大嫂李小萍在厨房里头忙活着,大嫂是这顿饭的主厨, 许晚秀在一旁打下手。

许母原本还想跟着进来, 许晚秀不让,她搀扶着老人家在客厅里坐好, 笑着说道, “娘您就别折腾了, 在这听小弘小朗说话。”

老太太在外头坐了会, 又是搬了张椅子在厨房门口那坐着看, 时不时和媳妇闺女搭话。

今天的主角是许元弘和许元朗, 饭桌上的话题自然也是围绕着他们俩兄弟。

大人们习惯在饭桌上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原先每餐饭多数注意力都是分在了赵清宁身上,现在都在讨论许元弘俩兄弟。

好在赵清宁也不生气, 她和两个哥哥关系好, 自然盼着他们能够过得好。她私底下甚至是和许晚秀跃跃欲试说道, “娘你说, 等到我参加高考, 也能像小弘哥小朗哥这样一次就考上吗?”

“只要宁宁够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许晚秀耐心地听完女儿的话, 笑着伸手揉弄着她那一头柔软的秀发, 安抚着小丫头躁动的心。

赵清宁小朋友挺聪明的,但她对于简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总是带着点三分钟热度和股微不可见的傲视。

许晚秀只希望小丫头能够多磨磨性子,她和赵国强也不可能护着她一辈子的。当然这点担忧,她未曾表现出来,也没有和赵国强说过,免得他瞎担心。

赵国强也难得地在饭桌上多话起来,他和许元弘俩兄弟分享着些他当年在外的经验,反正就是多和人友好相处,保持初心不要飘,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许晚松和李小萍在一旁点头附和着,许母听了也很是赞同,许元弘和许元朗俩兄弟听得认真,他们向来是崇拜这个小姑父的。

赵清宁坐在一旁欢快地吃着肉,她从小到大都这样,是典型的食肉小孩。因为对高考这个新事件有着足够好奇,她也竖着耳朵听着爹和舅舅、哥哥们的对话,当下对爹爹又是更加崇拜上几分。

这件事过后,赵清宁回学校继续上课,赵国强继续在钢铁厂里忙着。

年后,经济放开,但县城里的人仍旧是和以前一样,踏实地等着每月拿粮本去购买粮食,盼着进厂。

从中央到市里,下达了新的文件,知青除了参加高考上大学回城,每个公社都有名额,表现优秀的知青可以获得名额回城。

为此又是引发一场争夺回城名额的明争暗斗。

倒是许元弘和许元朗俩兄弟在家人们的期盼下,去了大学里读书。

许晚秀某回去许家,许母就高兴地拉着她说,“秀秀,娘告诉你个好消息,小弘和小朗俩都寄信回来说,原来大学里还会补贴粮食,每个月有三十斤呢,还有补贴钱。说让咱不用担心他们,也不用寄钱过去。”

“哎呦果然那句什么话说得对,知识就是钱,考上大学原来赚得比在厂里打工的还多。”许母乐呵着说道,这读大学的待遇都快赶上在钢铁厂干活的孩子他爹了。

当然许晚松赚的钱,肯定是比许元弘许元朗每月拿到的钱要多的。但读大学这待遇也确实是,说出来村里人都会羡慕的地步。

许晚秀心想着,要是回头许母知道俩孙子毕业后出来可以包分配工作,那怕是不能再高兴了。

她牵着许母的手笑着道,“现在大力培养优秀人才,小弘他们俩有学识,又愿意学,那自然是有好待遇的,娘你也能安心些。”

许家这年是高兴地很,哪怕是村里还和以前一样,收成不好,但起码俩孙子考上了大学。

很快村里得到了消息,农村里不再拘着公分和集体耕作,每家都能根据人口分到田,自己负责自己的农田,种了多少粮食最后收成多少,除去上交的那部分,剩下的都是私人的。

这可把许母给高兴坏了,她握住儿媳妇李小萍的手说道,“咱娘俩勤快些,说不定还能种多点粮食。”

村里人全部都觉得迸发出无限的希望和动力,磨刀霍霍想着在新的一年好好干,干得多收成多,家里粮食多了吃得好,这日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他们带着最朴实的期盼,拿出锄头继续在农田里挥舞着,不再像以前只为赚工分机械干活般麻木,脸上是带着笑意和对未来的期许的。

这边县城里,许晚秀和平常一样去买菜,也感受到点变化。她站在一个熟悉的摊位前买新鲜鸡肉,大娘边斩杀着鸡,边懊恼地唠嗑道,“闺女,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集市里卖东西的人多了起来?”

她指着东南面那边,又指了指西南面那边说道,“那些都是近来新摆的摊位,刚开始自然是比不上我们这边的,但他们后来卖得便宜,自然把客人都吸引过去了。”

大娘又是感叹道,“还是你这闺女念旧,还来大娘这买鸡。”

许晚秀听了后是哭笑不得,她会选择来大娘这,一来是习惯了,大娘这里卖的鸡肉都是自家养的,新鲜得很,肉质肥美,家里父女俩都喜欢;二来是,她还不知道那边新开了不少摊位。

不过这美好的误会,倒也不必说破。她笑着说道,“大娘这里的鸡肉新鲜肥美,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自然还是选择来您这买。”

她付完钱后,先是去其他摊位买完肉菜,再是绕到大娘刚刚说的新开的摊位上瞧着。

那些知青年纪大的都三十多了,也有年轻的二十几岁,此时似乎还有点放不开,不敢抬头望向来往的客人,只有在有人询问时,腆着脸小声地回答着问题。

这样含蓄的态度自然很难留住客人的,不少人因为新奇凑热闹走过来,又因为老板不算热情地招待而离去。

许晚秀清晰地看出这些知青脸上的懊恼又无奈,她信念一动,又走去其他几个小集市里,不出意外也有不少知青在卖东西,有从村里收上来的鸡蛋,不要票只收钱,倒也有人愿意买。

她看完后走回家,路上也瞧见有知青在卖东西。

现在市里下来了文件,允许私人买卖,鼓励百姓拿出自家的东西出来卖钱,去买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促进金钱的流通,带动经济的发展。

夜里赵国强躺在床上,许晚秀和他说起这件事,他颔首应道,“最近县城里比较乱,我们钢铁厂里这边也是,多得是有人想要打点关系,送人进来找个岗位。”

“哎也正常,县城里能正式赚钱的活就在那,突然回来这么多人,怕是家里也是不够住了。”许晚秀无奈摇头道。

其实县城里的人过得并没有那么风光,房子小人多,小孩子长大成家生孩子,现在猛地家里又回来个二三十岁的大伙子大姑娘,上哪去找地方住,上哪去找活干。总不能白吃不干活。

但县城里各种厂里的正经岗位都是不缺人的,要么家里有能力疼孩子的各显神通,要么是只能靠自己去摆摊位谋生。

这也是知青回城的一大难题,回来了后就业安定问题无人解决。不过乱过这阵子,应该就会好些,连带着城市经济也会发展起来

许晚秀靠在赵国强怀中,仰着头笑问,“那有人找上你不?”

“自然是有的,我不见就是了。”赵国强闷笑出声道,他不仅不会见,还会严管这些事。从他接手钢铁厂负责招人开始,在这方面就卡死了条件,一定要是在钢铁机械工程方面有一定了解,有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考核。

就连当年他大舅子许晚松要进钢铁厂,他最多也就是帮着提供书籍,给他讲解些内容,能够最终考进来钢铁厂,凭借的都是许晚松自己的本事。

现在黄厂长退休,他成了钢铁厂的厂长,更得以身作则。要是在他这松了口,那头那些稍微有些职位权利的乱了心,胡乱塞人进来,那钢铁厂才叫是废了。

许晚秀就知道他会是这个回答,虽然这些年他在处理事情上圆滑了些,但在大事上还是坚持着原则的。不过她还是柔声交代道,“你拒绝的时候也不要太冷硬,免得遭人记恨。”

知道她这是关心自己,赵国强笑着点头应道,“我知道的,你不是也常说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可都记着,并且身体力行着。”

这话还是头些年赵国强刚进钢铁厂,在厂里例会上和另外一个领导各执己见,闹得有些僵的时候,许晚秀和他说的。

她说,“我知道你的意见没错,是对的,但完全可以换种说法去和他交谈,这样省力不费劲。”

钢铁厂里到底不比部队,不像以前收下的兵只能接受命令不能反抗。赵国强也明白这些,只是一时没改变那讲话风格。后来处理的事情多了,自然也就圆滑不少。

现在谁见了不说句,赵厂长会处事?

见赵国强提起当年的事,许晚秀笑着捏了捏赵国强宽厚的掌心说道,“这话你居然还记得。”

“你说的话,我全都记着呢。”赵国强回握住她作乱的手,笑着说道。

接下来这段时间,许晚秀难得地起了兴致,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可做,她就去外面考察铺面。

现在城市里经济也开放起来了,有前瞻意识的发展得好,要发展起来赚钱可太容易了。

许晚秀也想搭上这阵春风,发展下事业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