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京城(1/1)

本来连氏已经下了决心跟着齐国公离开京城,谁知道李翊却被皇上突然关进大牢,连氏那颗本来已经歇下来的心又变得蠢蠢欲动。齐国公对于李翊也是心里埋怨,他没想到自己这个侄子如此胆大妄为,居然打起了王大学士的主意,丝毫没有考虑到会不会连累到国公府。

本朝规定庶子不能继承爵位,而且府里也没有庶子,因此齐国公当时将李翊立为世子,但是李翊被抓之后,被夺了世子之位,连氏觉得有了盼头,天天在齐国公耳边叨叨,要从旁支过继一个,立为世子。

齐国公心里可不是这样想,皇上显然已经对自家厌烦至极,两个他本来看好的人相继出事,不夺了这个爵位都有些说不过去,想来还是要留着自己应付即将起的战事,这时候最好还是安分些的好,哪里能想连氏想的重新再立世子。

齐国公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连氏,连氏虽然满心不乐意,但是总算是安静下来了。再加上重新执掌了府里的中馈,也暂时将这个心思放在一边。而且知道琦玉在城外的庄子上失踪,心情不知道有多好,这个眼中钉竟然这样就消失在自己眼前。唯一让她有些郁闷的是自己的大儿媳黄氏也因病去了,只剩下一个贵姐儿。其实此时黄氏已经远嫁到江南,夫妻琴瑟和谐,倒比以前在国公府的日子快活不少。

连氏重新执掌了府里的大权,又加上国公府的世子之位悬空,哪些旁支的亲戚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本来因为李翊的深陷囹圄,大家唯恐避之不及,惹祸上身。这时候一看皇上并没有迁怒国公府,因此又纷纷上门奉承连氏,尤其是家中有儿子的,更是走得勤快。

连氏娘家得亲戚因为当年的事情,再加上连氏失势,也有些日子不上门了,这会儿见到国公府没事,李翊两口子失踪的失踪,刺配的刺配,便又重新拉拢连氏。连氏本就觉得上次的事情对不住娘家人,这下子自然是跟嫂嫂吴氏热络的不得了。

这段时间,连氏忙着应酬这些亲戚,被人奉承着,根本没有心思顾着自己的两个孙女,可怜两个孩子终日跟着两个丫鬟婆子混在一起。后来还是连氏身边的人提醒将石氏从庵里接回来,带着两个姐儿。连氏这才派人去将石氏接回来。

谁知道到了庵里才知道石氏重病,于是请医延药,耽搁了好些时日,待到石氏病体痊愈之后才回到国公府。连氏知道石氏因为媳妇儿、儿子相继出事,支撑不住才病倒的,别也没有怎么难为她,只是将两个小孙女交给石氏照应。

其实李翊送琦玉离开京城之后,就去了石氏那里,为了怕母亲提前知道事情的真相,被人发现端倪,只是隐晦地跟石氏提了几句,让她一切放心,外面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相信,只相信自己的儿子就是。

石氏听了李翊模棱两可的话,心里有些七上八下,但是儿子的性子她很清楚,他不愿意说的事情,怎么也问不出来的。

果然到了第二天,京城里就传出消息,齐国公世子夫妻不和,世子夫人去了城外的庄子,半夜竟遭了难,不知去向。

石氏听了当时就懵了,自己的儿子对媳妇儿情深义重,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她有点不相信,但是儿子头天晚上的话,又让她不放心,不知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她遣人去打听,传回来的话也是一样,便有些心惊,后来再到李翊被下大狱的消息传来,饶是有李翊之前的话垫底,石氏终于也是撑不住病倒了。不过也正是她这一病,也让大家对李翊的遭遇更加唏嘘。本来浪子回头,又袭了爵,前途一片光明,谁知道却突然遭遇妻子失踪,自己发配,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算来算去,大家便又想起引发这对京城有名的恩爱夫妻不和的罪魁祸首——梨落,于是各大家族,便拿着这个例子教育子侄,莫要出去拈花惹草,惹了风*流债,得不偿失。各位官家太太也在自家夫婿耳边吹风,更加严密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免得一不小心惹来祸端。一时之间京城的青楼妓馆,生意一落千丈,人人怨声载道。李翊万万没想到他导演的这一出居然还附带了一个这样的结果。

再说李翊被发配的时候,石氏撑着病体亲自到城外送儿子,李翊看见母亲憔悴的样子,心中大恸,埋怨自己没有处理好,让母亲这样伤心。石氏见儿子胡子拉碴,身上也是粗布的衣衫,哪还有半分京城贵公子的风采,不禁悲从中来。李翊劝慰母亲,石氏哪里止的住悲戚,还是杨熙在一边说道,自己可能也要奉旨去庆城一趟,自然会好好看顾李翊,这才让石氏稍稍放心,收住眼泪。

原来朝阳公主与李翊本来交好,杨熙与李翊也是莫逆之交,因此他们夫妇双双来给李翊送行,给李翊送了些衣物并银两,给押送的官差也是两封银子,让他们一路上多加照看。

石氏刚刚病愈,哭了一场,身上有些不痛快,因此朝阳公主同着她先行离开。趁这会儿,李翊问了杨熙,才知道皇上害怕庆城生变,派了杨熙去庆城坐镇,然后让自己的大伯父出兵讨伐福王。

不说李翊同着官差上路,且说杨熙回了京城之后,便也准备着去庆城。因为这些年没有大的战事,太平盛世尚文不尚武,朝中可派的大将本就有限,又因为王大学士一事,朝中多有被牵连的,几乎没有可用之人。皇上无奈之下想起了自己的妹夫杨熙。因为朝阳公主是皇上唯一的亲妹妹,所以兄妹两个关系还算不错,这次李翊能够逃过一劫,朝阳公主也是功不可没。

此时正是用人之时,什么驸马不能参政,也管不了那么许多,正好杨熙又是文武双全,派去庆城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