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第485章 被迫放弃的三齐之地(1/1)

十万战死突厥人的头颅被筑城十余座京观。

这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夏国南北各地,这回可是不同于上次,上次突厥人死伤惨重,主要是因为难水冰层突然开化的原因,当时夏国斩杀的突厥骑兵数量并不多。

而这一次,夏国却是在正面对冲中取得胜利,并且斩杀了这么多突厥骑兵后,还俘获了远超过此数的突厥人,虽然夏军的人数依然超过突厥人很多,可是已经不影响夏国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成为天下最强国度。

这条惊人的消息也传遍了所有与夏国有联系的国度,连强大的北周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齐王宇文宪悄悄的撤回了原准备趁火打劫的心思,甚至开始大肆修筑起营州、幽州一带的防御工事。

正当王泽挥师北上,准备集中五十万大军再接再厉,继续收拾难水两岸的三十多万突厥大军时,却忽然收到一封来自三齐老爹王勇写的书信,他竟然不想建功立业了。

原来当初王勇布置在大河以北的兵力遭到北周十余万大军围攻时,王勇也渡过大河前去支援,可是不想北周也先后调来十余万大军,甚至还有当初投奔北周的粟末靺鞨部军队。

这时大河北岸的尉迟伯勤所部、宇文纯所部、达奚成兴所部,还有后面调来的十余万军队基本上全部被归拢到了达奚成兴麾下听命。

二十多万大军在达奚成兴手里被指挥的如使臂指,加上攻灭北齐后获得的斩马巨剑的制作方式,从道士们那里得到了黑火药的制作配方,因此北周在武器上的代差与王勇所部并不是那么大。

而夏军虽然兵力上与北周是相同的军队数量,武器上面也不差,可是过去二十年里,三齐夏军似乎习惯了自己在兵器上的优势,此时跟对方一样的优势反而不知道怎么打仗了。

而这时作为夏军总指挥的王勇本身也因为能力的限制,先后使出多个昏招,这样夏军竟然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损失了三四万人。

相对于这时三齐王勇麾下近五十万人的大军,几万人的军队损失也不算太多,但从这时候开始夏军已经在总兵力上开始势弱,甚至连程冲都在后来一次大战中身受重伤。

随后面对北周大军的咄咄逼人进攻态势,王勇先后发动几次反攻都以惨败而告终,反而再次损失大量兵力,这时因为王泽正在辽东与突厥大军交战,王勇也不好再跟他求援。

之前前来支援的姜川、许宁、郑魁所部虽然也有九万人,但随着南青州、北徐州等地落入北周之手。

三齐之地已经从原来只有西面、北面需要重兵防守,变成了三面都要布置大军防守,因此这东海赶来支援的九万军队也必须协助防守各地城池。

另外在泰山山脉中也有大量泰山贼开辟出来的小路,这些小路虽然行走数十万的大军很难,但是一支数千人的小部队还是很容易就可以通过的,故而这里也需要严加防守。

因此王勇虽然拥有近五十万人的总兵力,可是从头到尾手里始终只有二十来万机动部队可以用,其他所有兵力全部被牵制在三齐各处,最终在四月中旬他被达奚成兴逼迫着全部退出大河以北的土地。

不过王勇也没有让北周开心起来,在撤离之前,王勇一口气将自己所占据的所有土地上的人口、物质全部迁走,哪怕是不愿意跟自己混的那些豪强,王勇也要送给南陈绝不让他们留下。

王勇这样的做法可是把北周恶心的不行,费了老大的力气却只获得了一片空荡荡的土地,虽然北周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迁移大量民众来耕种,但是毕竟要花费大量的钱粮不是?

另外如今北周境内总共才两千多万人,土地资源其实并不怎么缺乏,甚至每一名府兵在获得数十亩永业田的时候,还可以再获得近百亩的兵役田。

这些土地在士兵服兵役和以后二十年当府兵期间都可以继续耕种,因此你拿出优惠也不一定有人愿意迁来。

虽然给北周留下一些列麻烦事,不过王勇并不开心。

在济州之战再次失败,加上大河以北的这些作战失利后,王勇终于正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而二弟程冲的重伤也让他反思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意义。

仔细想想自己过去做的那些事情,除了建功立业的野心外没有任何的意义,虽然自己也打着给天下汉民一个家园的口号,可是因为自己掀起的大战,间接死在自己手里的汉民数量同样不少。

更何况如今自己的大儿子建立的夏国已经是天下汉民心目中的乐土,夏国不仅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强国,甚至都可以跟天下霸主突厥去掰掰手腕子,而且这一次还赢了。

仔细想来,王勇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其实就是培养了王泽这个儿子,有这么一个儿子还有什么不能骄傲的呢?在想了很多东西后王勇终于决定退隐,将三齐之地的一切权力全部交给王泽去处理。

当王泽看到这里时当即就傻眼了,老爹摞挑子也不是这样干的啊?

自己在战胜这一波入侵的突厥人之前,还指望着老爹能够在三齐给自己牵制一下北周的精力呢,而且老爹让自己负责三齐,可是现在自己忙着打仗,哪里有这个美国时间啊!

不过很明显,王勇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干了,老子要去镇海看孙子去,三齐的事情你自己看着收拾吧!说着便打包行李准备去夏国享福去了。

既然老爹不愿意干了,王泽也不好再勉强,毕竟今年王勇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虽然老爹一向因为练习武艺身体很好,可是毕竟年纪已经大了,因此王泽让孙兴派船接了一家人往镇海去。

既然老爹不愿意干了,那么就必须找一个能够接手的人,至少也要再拖延个一年时间,思前想后王泽干脆将三齐的政务全权委托濮阳勋处理,而兵马则是全面收缩后,以防守的态势由袁嘉为主帅统领。

这样一来若是只防御北周进攻的话,王泽只需要三十万人就可以完全做到,甚至他还可以抽调二十万人来辽东助战,这样对付突厥人就更加轻松了。

多了这二十万大军固然值得高兴,可是王泽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发现,在彻底消灭突厥这百万大军前,面对着北周的全力进攻的话,自己根本无法继续守住三齐之地。

要守住三齐之地,王泽就是同时与北周和突厥开战,因此换句话说,也就是王泽已经根本阻挡不住北周对北方的统一步伐,统一北方后北周统一江南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如今三齐之地的丢失已经是可以预见的,自己充其量也就是在三齐东部占据一处不算太大的根据地,以待后面的形势发展。

如今的三齐之地依然是人丁殷富的地方,先进的农业生产,大规模的手工工业,大工场生产让这里的民众生活水平非常高,在得知前线大军将要撤退后,他们也一个个开始准备跟随撤离。

为了不给北周留下太多的资敌物质、人口,王泽开始了对三齐再次展开大移民活动。

这一次三齐境内的三百万民众,全部都在王泽的迁移计划中,不管是这多达数百万的汉民数量,还是其中蕴含的技术人才,以及各方面的人才,他都不愿意留给北周。

这样一来,北周哪怕占据了整个三齐,日后也必须对这里进行大量移民才可以发展起来,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牵制北周很多精力,也能够限制北周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哪怕是匆忙迁徙这些民众也都好安置,于是王泽一口气从南洋、西洋、东海各地征调来七八百艘船只,而且全部都是载重三千石以上的大海船。

如果不是因为怕影响到全国那些必要的经济活动,王泽甚至可以调来一千五百艘大海船,夏国掌控东西方航路的海上霸主地位可不是白叫的,这是用上千艘战舰,近万艘商船换来的。

大迁徙开始了。

所有迁移的民众从最西面的济南郡开始,一个郡一个郡的迁移,济水上一时间布满了满载民众离开的大船,而从青州北部的沿海,向东一直到威海郡,甚至东南面的胶州港,每天都有大量民众乘船离开。

过去三齐的民众早已经有了充分的户籍统计,在组织离开时也非常便利,每一户都将在征询各人意见后,分别送上前往东海、勿吉之地、夷洲、南洋这些地方的船只。

民众迁移的重点是勿吉之地和东海、南洋、高句丽故地这些地方,反正如今的夏国地广人稀,几乎一平米只有两三个人,因此不管是哪里都可以安置大量的百姓,根本不怕人太多。

南洋这十几年来作为东西海路要道,在三齐的名气是越来越大,竟然先后有三十万人选择迁移到南洋去,这也为原本人数便越来越多的南洋增加了大量人气,仔细算算南洋的汉民甚至都已经快要到一百万了。

夏国毕竟不怎么限制户口,在这次迁移不满意之后,在当地生活三年后还可以申请迁移到其他的郡县,因此三齐民众对于这一次的大迁徙也只是充满了好奇与渴盼,而没有想象中的喧哗。

就在王泽一边忙着对突厥开战,一边迁移三齐民众的时候,忽然从北周和南陈同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陈顼和宇文邕竟然在同一天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