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关于四月十二日凌晨的事件(1/1)

帝都皇宫门前的广场上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事件——抱歉诸君,我只能言尽于此,剩下的都是大明帝国的机密,说多了我也很害怕自己会被拖出去续了啊。最近民间盛传,前前任皇帝听信妖道流言,用红衣男孩作法续命,一开始还只是某些邪.教的中伤之语,但最近却愈加流行开来,变成了全民老少茶余饭后的笑谈。当然,明面上大家依然都会装的很正经,绝对不会去开圣上家的玩笑。

但我现在如今谈到这个笑话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虽然今早上被刻意的用水冲刷过,可是广场上弥漫的那份淡淡的血腥味却愈加挥之不去,初时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呆的时间长了之后就愈发难以忍受。和战场上那铺天盖地的硝烟味不同,这种纯粹的鲜血的味道更加令人感到恶心与反胃。

我一路走过去,起码发现了十余处清洗未干留下的血迹。

我催促徐兴快点走过这片地域——大明的规矩,在这皇宫门前除了少数特殊情况下之外,是不可以开车的——就像是古代在皇宫门前不能纵马一般。

大明这些破规矩还真多。不是我抱怨,但这必须得赖在赖月京的头上。堂堂穿越者,本来个个都应该是逆天改命的人物啊,怎么就改不动大明这个国家?难不成他还喜欢上了这些繁文缛节不成?

呃……真的也没准。要是我有一天当了亲王没准也会这般——我摸着良心说话,实在是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可以经受住权力的诱惑而不堕落。

估计是徐兴也快忍受不了这里的气味了,他点点头,也随着我一同加快了脚步。

可是这个时候紫禁城的气氛却更加令人难以人忍受。

在我主动上前,向荷枪实弹,守住某个最好不要明言的大门的士兵通报过后,巍峨的皇宫正……呃,侧门被打开了——我们还不够格被用正门接待,实际上只有在他国元首、藩属国王或者某位大儒圣人来访,某位元帅将军大胜归来的时候,正门才会被打开。

门在被打开之后迎接我的是更多荷枪实弹的士兵,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禁军,精锐中的精锐,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子。

“两位这边请,陛下在御书房等你们。”皇宫里值班的年轻女官战战兢兢地替我和徐兴引路。我看的出来,她的身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水,看来是异常的紧张。

我趁着周围没人的空档向她低声询问:“小姐,请问您知不知道昨天晚上或者今天早上在皇宫门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因为什么发生的”

徐兴皱着眉头看了我一眼,又抹了抹鼻子,却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我的行动。

女官很明显不想回答,不过在看到周围没人,又实在是架不住我的询问和我偷偷塞给她的红色票子,方才小声说道:“昨天早上皇帝陛下宣布要依照宪法行使自己的战时权力,将内阁直接至于自己的领导之下,而常公却极力反对这件事,他认为目前和苏联的战争依旧只是边境冲突,贸然收回大家的权力分厂可能会引起政治动荡殊为不智,然后两人就事论事,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没什么,可谁成想下午竟然有一帮常公内阁的官员,率领着同盟会党员甚至是工人、学生等支持同情同盟会的团体来到广场上静坐。一开始陛下也是好言相劝,谁知道领头的家伙就是不晓事,非要陛下答应他们的条款,甚至要修宪。他还威胁若是陛下在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将会众叛亲离,连军队也不会支持陛下,这下子可触了陛下的逆鳞,他话也不多说,甩了甩袖子直接会皇宫去了,然后今天凌晨就有一大批打着沐家和金山部旗号的军队进了城,他们把皇宫门前的广场封锁起来,又出动了五对负重轮坦克,对门前广场上的异见分子进行了镇压。就在你们来之前,官方媒体发布了公告,将广场上的静坐事件定性为了暴动,而常公也被安上了意图谋逆的罪名抓起来了……”

说到这她就不肯再多言语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快到御书房,周围出现了大量的警卫,不宜再多说了还是她认为只有这些是可以透露的。

唉,边军就是这样,对京城中的风向变动听不到半点的消息,出了什么变故只能给别人当刀子而当不了用刀子的人,看来想要爬的更高还是在中央做事更快——话说我明明是个文官,怎么考上进士以来就一直在和军队的丘八们混?啊啊啊,不是我瞧不起军人,实在是我并不是干这行的料啊……

眨眼间御书房就到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话不多言,三跪九叩。虽然明面上大明目前已经不兴跪拜礼了,可目前是在面圣,又是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来到京师,还是知趣一点好,恭敬一点好,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会做人啊。

徐兴也是一点就透之人,在看到我的动作之后立马也跪了下去,甚至不比我慢多少,看上去就像是他本来也打算如此做的一般。

我的头并不敢高抬,没有办法看到皇帝的相貌,不过我还是通过御书房的落地镜看到了一点皇帝的表情——我刚刚进来的时候,他脸上的余怒仍旧没有消失,而在我和徐兴下跪之后,他则明显的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惊愕,可能是许久没有人对他行这样郑重的礼节了吧——大明如今的繁文缛节,还是在接触过西方的情况下,简化了不少的,比如跪拜礼就是被简化掉的。

跪拜礼在如今大明的地位有些特殊,这种礼节并没有被视为是对个人尊严的侮辱和等级制度的表现,朋友等平辈之间在某些极为郑重地场合中也会互相行这种礼节——当然,不是夫妻对拜,只能说夫妻对拜是这种礼节的一种形式。相反它从日常生活和公务场合中消失,仅仅只是因为它太过繁琐,极大的降低了办事效率。

看来我如今的行为,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