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米店的粮食比秋收时会略微上涨一些。这般艳阳高照了一个多月,米店所出售的那些稻米价格,也飞速往上翻,不知不觉间竟然贵了五成。最要命的还是开始限量供应。

就在所有人担心稻米价钱,期盼老天爷能降下甘露,别耽搁了育苗耕种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倒春寒,让天气一下子从温暖的春季回到了严寒的冬季。连下了两场大雪,从某个角度想,确实滋润了土地,问题也冻死了成片成片的才秧的新苗。

饶是李家屯这边,绝大多数人家前一年因为一道加工粉丝粉条赚了好些银两,过了个肥年。这会儿也因为这场倒春寒,差点回到解放前。农时是绝对不可以耽搁的,这不,这天气才稍稍暖和一些,家家户户都抓紧时间,重新育新秧。

可惜,一来一回,农时还是耽搁了。

“她爹,地里的苗可都种下了?”米花婶子一见到自家男人李正吉,便赶忙询问道。

“都种下了。”李正吉将手里的农具摆放回柴房,接过米花端过来的大海碗,连喝了好几口水。

可算是缓过气来了。

李正吉长呼了口气,心里多少有些后悔。

按着天启朝这边的习俗,正月初三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初四那天,包子爹曾借着互相串门拜年的间隙,旁敲侧击地提醒李正吉缓几天育苗春播比较好。

可惜,李正吉当时答应得好好的,结果等到了该育苗播种时,并没听包子爹的建议,还是按着往年的时节育苗。要说这事也真心怪不了李正吉。别忘了李家五房这一支,虽然已经分了家,可顶头亲爹李平溪还在,最最主要的喜欢跟李正吉家一较高下,亲弟弟李正祥一家就住在隔壁。春耕秋收什么的。本就属于集体活动,几乎家家户户忙着育种春耕,就一家不见动静,总归容易让人诟病。再加上李正吉多少也抱着一点侥幸心里。

谁曾想育苗那几天。一滴雨都没下。也亏着李家屯是李氏一族的大本营,李家族人的地位置都还不错,绝大部分都靠近河流,不像西村头那边。

可饶是如此,育苗那几天。家家户户都不得不时刻留意着自家地里的秧苗别给渴死了。好不容易熬了过去,育好了秧苗,这才将苗分好,并日夜兼程地抓紧时间耕种上,谁曾想竟然连着下了两场大雪。这地里的脆弱的幼苗,冻死冻伤的少则十之五六损失掺半,多则**全军覆没。

“种上了就好。她爹,你也别愁眉苦脸的了。”米花婶子习惯性地拍了拍粘在身上的尘土,压低了嗓门轻声道,“实在不行。咱就去镇上……”

米花婶子如此宽慰着李正吉。李正吉蹲在屋门口的石阶上没吭声,过了许久才道:“我先去爹那儿说一声,你们先吃吧。”

话音还未落下,李正吉又背着手,出了自家院子,上隔壁亲爹那儿了。

“娘,我饿了。啥时候开饭呐。”李正吉才离开没多久,李君槿便急匆匆地从外头跑了进来,原本瘦弱没什么血色的小脸经过这些日子的调养,可算是胖了一些。因为奔跑的关系。李君槿有些气息不稳。

“哎呦,我的小祖宗哟。你咋又乱跑了?”对于自家唯一又是早产的儿子,米花婶子难免格外担心一些,生怕有个万一。

“娘。没事儿。我看着小木头呢。”翠花笑嘻嘻的,开口道,见自家亲娘脸色似有不悦,便赶忙道,“柳儿不是说了嘛,让小木头平日里别总关在家里。应该适当的活动活动……”

都是自家的娃,米花婶子哪里会不明白。当然,若不是按着七柳那丫头给的调理方子,自家唯一的儿子却是身子骨比从前健康了不少,米花婶子也不可能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猴子投胎的二闺女乱来。

“行了行了,赶紧去洗洗,换身衣服。一会儿等你爹回来了,就开饭。”

“哎~”翠花俏皮地吐了下舌头后,便拉着小弟李君槿的手去了厨房。

另一家人,几乎在同时,对比着米花家还算轻松的氛围,李正祥家更像是刚刚结束争斗的战场。经过了大半个月的休养,李正祥头上的伤倒是差不多痊愈了。即便出事后,李家二房带来了好些礼物,可到底最终落入李正祥这房的东西,远不及李吴氏预想的那般多。为此李吴氏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而这份不舒服,一直就憋在李吴氏的心里,直到这次育苗春耕。李正吉家所用的稻种是李君苒提供的,比起天启朝最好的那档稻种,光是出芽率以及抗寒抗冻性,优势那是相当明显。

若不是不想太吓人,惨了一部分天启朝这边出品的上等稻种,这一次倒春寒袭击,米花婶子家根本就不需要重新育苗重新播种。可饶是只损伤了五成,还是让憋着气本就有眼红病李吴氏的上蹿下跳的。

本就觉着自己还是个病患需要多休养几天,偏偏被自家老子逼迫着下地补种,而累得不行的李正祥,被李吴氏这么一闹,若还能不动怒,就不是李正祥了。于是,火星撞了地球,直接上演了龙凤斗。

没一会儿功夫,李正祥那屋子就跟台风过境一般。

老话不是常说什么,不作就不会死嘛。还真没说错。

比起李正祥这边的大战,远在福庵村的徐家,这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过完了元宵节的第二天,黄豆便上了门。不仅将徐家两位舅舅每家五亩地的免佃租的租赁合同送到了徐家两位舅舅手上,还将李君苒特意准备的可种五亩地的稻种以暂欠的形式,交给了徐家两位舅舅。当然,该提醒的事宜,黄豆也遵照李君苒的吩咐一字不差地好意提醒了一句。

可惜,两位徐家舅舅一个将信将疑,最终还是因为担心农时不等人,选择祖辈传下来的农耕经验,至于另一个压根就听进去。

结果可想而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君苒那稻种还算给力,损失只有五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