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飞鸽传信(1/1)

高主事禀告道:“属下得到消息,那袁术众叛亲离,兵尽粮绝,不日便要起身投奔青州。”

刘墉心中暗自奇怪,这消息极其机密,你是如何知晓的?便假意道:“这消息可靠么?莫非寿春也有我们的细作?”

“那倒没有,不过消息应该不会错的。”高主事言辞凿凿,又解释道,“属下与刘表内弟兼军师蔡瑁交情匪浅,这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况且袁术生死与荆州毫不相干,蔡瑁也没理由欺骗属下。”

刘墉点点头道:“既是蔡瑁所言,当无虚假。”又笑道:“能搭上蔡瑁这条线,高主事怕是没少用心思吧?”

高主事也笑道:“如今刘表老迈,州中事物大多托于蔡瑁。蔡瑁新纳二妾,极其疼爱。属下便奉上香皂、瓷器等物为礼,蔡瑁自是欣然接受。而后,蔡瑁传话手下,对属下的生意网开一面,多加关照。属下也不时寻机送些珍奇古玩,珠宝首饰,蔡瑁更是欣喜,视属下为知己,常在一起饮酒畅聊。这消息便是在酒后说出来的。”

刘墉哈哈大笑,赞赏道:“高主事,你这钱花得值啊!”又道,“高主事,你切记不要主动打听消息,蔡瑁并非泛泛之辈,小心别让他生疑殃及自身安危。”

高主事心中感动,躬身道:“多谢公子提醒,属下知道了。”

刘墉拍拍他的肩头道:“什么事都别操之过急。只要这层关系在,总还有机会的;若是蔡瑁警觉,那就前功尽弃了。”刘墉知道,像高主事、宋九曾经濒临绝境的人对自己的活命之恩那是感激涕零,总想尽快报恩,那是极其危险的,因而不得不再次提醒。“你们都要掌握一个原则,任何时候安全都要放到第一位。要知道,你们的性命不仅是自己的,更是你的家人的。我刘墉不想。也不需要你们有报恩的想法。”

高主事两眼含泪,颤声道:“公子所言,属下记住了。属下也从没套过蔡瑁的话。”

刘墉点点头道:“那就好。”

高主事忽道:“公子,一日蔡瑁在愤懑中曾说起一事。不知有无用处?”

“高主事请说!”

“刘表前妻早亡,育有二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续娶的夫人便是蔡瑁的二姐,不过却再未有出。蔡夫人喜爱次子刘琮。将自家侄女许之为妻,并欲说动刘表将基业交与刘琮。刘表虽宠爱蔡夫人,却又担心‘废长立幼’而致局势动荡,一直不肯答应。如今两兄弟明争暗斗,荆州大地早晚必生事端。”

刘墉正色道:“此事极为重要,高主事费心了。不过只要刘表活着,荆州便不会有事,所以还不用着急。如今最要紧的还是袁术之事……”刘墉沉思片刻,又轻叹一声道:“如此一来,长沙我是不能再去了。”

高主事奇怪道:“公子。长沙之事可方便让属下去办?”

刘墉眼睛一亮,答道:“没什么不方便之处。我只是有一个病案想请长沙太守张仲景诊治一下。”

“如此简单之极。公子无须前往长沙,只需将病症告知属下,三五天便可将诊治方法呈与公子。”

刘墉又惊又喜道:“主事如何能办到?”

高主事傲然答道:“属下网络已遍及荆襄各州县,各郡之间皆有信鸽往来,极是方便快捷。”

刘墉大喜,怎么自己没想过用信鸽传递消息呢,忙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想到用信鸽来传递消息的?”

“公子难道忘了以前富义招贤纳士么?里面便有养鸽驯鸽之人。情报传递最要紧的便是及时、迅捷,这信鸽正好能派上用场。”

刘墉欣喜若狂,又问道:“如此一来。是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信鸽来传递消息?”

高主事勉强一笑道:“公子,鸽子可没那么聪明。它们只能记住两三个经常生活的地方。”见刘墉有些茫然,高主事继续解释道:“如何用鸽子来传递消息呢?我们先将它在襄阳喂养几个月,它便会牢牢记住这个地点。以后即便是带它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它也能回到这里的。同样的。我们又将鸽子带到长沙喂养数个月,它又会记住那个新的地方……”

“这么说,这只鸽子便记住了两个地点。就可以在这两个地方间传递消息了?”刘墉有些明白,在一旁插话道。高主事点点头,刘墉又疑道:“若是在几个地方都喂久一些时间呢?”

高主事道:“多了反而不好了。鸽子可不会按我们设想的那个地点飞,有时还会迷路的。若中途耽搁那便失去作用了。”

“我明白了。”刘墉点点头。心中暗道,原来电视上演的那些在行进途中便能收到信鸽传书的情节是杜撰的,又问道,“你们经常用鸽子传递信息么?”

“是。”高主事拱手答道,“不过只能传些不太要紧的消息。只因担心鸽子为人捕获,或是被有心人射下来泄露了机密。”

“你们做得妥当,很好。”刘墉一阵赞赏,又笑道,“我传几个写密信的法子给你们,保管别人看不出端倪来。”

高主事大喜道:“如此最好。不过还是先将公子的大事办了吧。”

“好!”刘墉点点头,将陈登的病症说了出来。高主事一一记好,抄成三份,把纸卷成小筒,插进三只鸽子腿上的羽管里,走到院中,双手一松,三只鸽子便展翅直冲云霄而去。

高主事解释道:“其实这些鸽子都是飞过许多次的,不过还是加两只稳妥些,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什么变故了。”

刘墉一阵轻松,便问道:“高主事,如今生意如何?”

高主事捧出帐目,呈给刘墉。刘墉一看,先赞了一声,这高主事完全按自己的要求建立了销售台帐,每本是一个大类,瓷器是一本,纸张又是一本。刘墉抽出瓷器这本,这下面又有许多小项。如瓷盘、瓷碗、瓷碟、瓷杯等,每个品种又是数页,旁边插有标签,可以随时查找。刘墉随手翻到瓷碗处。左边记着进货的时间、价格、数量和存放的位置,右边则是销售的时间、数量、单价、金额、库存,每一笔都记得仔仔细细、井井有条。

刘墉很是满意,笑道:“这般记法高主事可有为难之处吗?”

高主事恭敬答道:“此法虽较繁琐,却极为便利。每日存货多少、盈亏几何、货物位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说是一劳永逸。属下极是佩服,公子之技真是高深莫测。”

刘墉摆了摆手,微笑道:“我也是学的别人,算不得什么。”指着帐目又道:“我看襄阳每月进出频繁,帐目可有差错吗?”

高主事道:“属下便是担心此事。每笔均要算上两次,没有差错才写上去。只是数量宠杂,属下算得又慢,又不敢假手与人,因而……”

刘墉插话道:“这事好办。高主事可在府中或下属里挑几个忠诚可靠。头脑灵活之人,再给我造几件东西,明日夜里,我再来你处,教会他们,到时你便可放心让他们去做,你也省心多了。”

高主事大喜,俯身拜谢。刘墉又将算盘的构造细细说了,瞅着无人盯梢,慢慢地带着周仓仍回客栈。

第二日。刘墉让其他随从四处游玩,自己则带着周仓前去卧龙岗。刘表治下的州府未逢战乱,与北方几不设防的出入城管理相比是极为严格的,不仅要缴入城税。还得有当地官府开的路引才成。刘墉亮出刘表给的印信,那守门的军侯板着的脸上顿时堆起了花。

刘墉问明方向,正要出发,却见两骑战马一前一后飞驰而过,路人纷纷躲避,前面一人约二十岁模样。提着一口大刀,后面一人约三十岁,手握钢枪,两人均全副戎装,杀气腾腾。

“听说已经比了三天了,还没分成胜负吗?”

“这两人武艺都差不多,我看再比几日也分不出胜负来。”

周仓见前面这人提的大刀和自己的类似,心中技痒,更听说两人在城外大战,更是心中难耐。

刘墉瞧着心中暗笑,问那军侯道:“这二人是何人,怎么经常出城比武吗?”

那军侯媚笑道:“公子有所不如。这二人中,拿枪的名唤文聘,提刀的则是魏延。”刘墉心中一惊,竟然一下子遇到襄阳城中最厉害的两员武将。却听那军侯继续说道:“那魏延虽说只是个佰长,却武艺出众,不将长官放在眼里。这文聘便约定两人比武,如魏延输了,便需安心听令,哪知这二人比了三日却仍未分出胜负。”

刘墉谢过,对周仓道:“周大哥可是想前去瞧瞧热闹?”

周仓一脸正色道:“保护公子乃是周仓本分,岂能因私忘公。”说着话,那眼睛却止不住向那两人远去的地方偷瞄。

刘墉心中暗笑,道:“给我说实话,想不想去看?”

周仓摸着后脑,咧开大嘴哂哂笑道:“周仓没别的爱好,看到有人比试就忍不住,何况还有一人和我一样使的大刀呢。只是芸姑娘交代了要保护好公子……”

刘墉一把止住了周仓言不由衷的表白,“我准你去,你去不去?”

“当真?”周仓心中狐疑,拿不定主意。

刘墉脸色一板,道:“到时我自会回去,我只数三下,你可别后悔哟。一、二……”那二字刚出口,周仓便像中箭的兔子般窜了出去,翻身上马,一边跑一边叫道:“公子保重,周仓去了。”刘墉终于止不住,大笑起来。

襄阳城外道路极阔,人也稀少,刘墉好久没有骑过马了,见此良机,便纵马急驰,不一会儿,已到隆中。刘墉见那山势渐高,道路渐窄,自己也已尽兴,马也乏了,便放松缰绳,任由那马沿山路前行,自己也好一饱山村秀色。

只见山脚下有几个农夫正在耕田,一边种地一边唱道: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世人黑自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墉跳下马来,牵着来到水田边,拱手问道:“敢问此歌可是卧龙先生所作?”

“正是。公子有何吩咐?”

“请问孔明先生家如何走?”

一个农人手一指,道:“公子请看,南面那儿有一山岗,这就是卧龙冈了。冈前林中那几间茅庐草舍就是卧龙先生的居所。”

刘墉却没马上离开,又问了些农时、栽种之事,那些农夫见这公子衣着华贵,却彬彬有礼,先自有番好感,谁知这公子对农耕之事也颇为熟悉,更觉惊奇,再听见刘墉口内一连串的富有哲理的农谚,更是惊讶不已。

其实这是刘墉的一贯作派,却不是矫情,另外他也是想了解这个时候都种些什么,产量如何,病虫害是哪些。果然,此时非但没有玉米、土豆、红薯之类,产量也是低得吓人,不足后世的十分之一。很奇怪的是棉花依旧没有,刘墉有些不明白,棉花原产于印度,早在西汉时便传进国内,为何四处都没有人种呢?难道是没有发现它的作用么?刘墉叹了口气,辞别众农夫,向卧龙冈而去。

又走了二、三里路,只见对面道上一名老者骑着驴缓缓而来。刘墉见那道路并不太宽,忙跳将下来,将马牵到一边。

那老者见刘墉谦让多礼,颔首赞许。刘墉见那老者约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面容清瘦,背着一个酒葫芦,颇有一番仙风道骨的味道,不由心中一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