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五之数(1/1)

李飞白既给他开出千户之职,可见钱家军的人数足在千人之上。一支千人之数的人马,一年吃喝用度岂是小数目,李飞白却能一力承担,又岂是赚了点银子能够的!

俞大猷笑了笑,道:“没想到,李老弟不仅是县令幕友,还是个大财主呢?”

李飞白道:“都是机缘巧合,赚了点银子,虽不甚多,一年拿出个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还是能够的!”

俞大猷再吃一惊。本以为李飞白一年拿出的银子仅是三五万两,没想到竟是十几二十万两银子!

一支千人的队伍,一年三五万两银子已能打造出一支精锐出来。一年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能打造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实在无法想象!

他道:“李老弟为了钱家军如此破费,可见与钱家军的头对关系不错!”

李飞白道:“钱家军的头头钱子俊是我大哥,结义的大哥!他想建一支军队好保家卫国,我这个义弟不支持,哪个支持!”

为了打消俞大猷的所有顾虑,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也不骗俞大哥,俞大哥勿须为钱家军的前途担忧,实不相瞒,钱子俊就是钱布政使的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钱大哥想建功立业,做岳飞岳爷爷那样的英雄,钱布政使哪能不支持。所以,钱家军的前途一片光明,俞大哥去那里做了千户,肯定有所作为。”

俞大猷本以动心,可听到钱子俊是钱布政使的儿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儿子,又犹豫起来!

经过上书刘石湖的事后,他对这些高官完全失去信心。

刘石湖一个三品还如此嫉贤妒能,差点要了他的性命,贵为二品的钱布政使只怕更甚!

而他对那些衙内们更无好印象,觉得不过是仗着自己老子的能耐,胡作非为的混蛋罢了!要是自己去钱家军当个千户,有功,肯定是钱子俊领。有过,则全要他来背!

那他,去那里当个千户有什么意思!

他想一口拒绝李飞白,但想到自己如今已惨成这副模样,有如一堆臭狗屎,人人见了他都要绕道走。

唯有李飞白见了他不把他当臭狗屎,不仅不绕道走,还力邀他去钱家军当千户。如此盛情他怎好一口拒绝!那也太不给李飞白面子了!

要拒绝也只能婉转的拒绝!越婉转越好,最好让李飞白知难而退,不再提起此事!

他道:“李老弟盛情邀请,说句实话,我十分想去!但我这人比较轴,有一套自己治军的方法,去了怕与钱将军的理念不合。我再不肯低头服从,只怕会让钱家军分成两派,累得钱家军一事无成!”

李飞白看得出俞大猷还是不想去钱家军当千户,倒也不急,不过十分想知道俞大猷这样的军事天才有什么样的治军理念,道:“不知俞大哥的治军方法是什么?”

俞大猷伸出一个手掌,道:“我觉得天下所有事都是五五之数,治军更是如此!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超过五个人就管不过来!”

李飞白还是头一次听说,超过五个人就管不过这种说法!不过想想也是,他的那些厂子,以前他一个人就能事无巨细,管得井井有条。现在厂子一多,精力马上不够用了!

他本来让俞大猷说说治军方法,也有见招拆招的意图,无论如何也要打消俞大猷的顾虑,把其用到钱家军去。这时倒十分想知道俞大猷的五五之数,究竟是什么意思!当即打起精神听着。

俞大猷道:“所以,我想把军队里的编制彻底改变一下!五人为一小旗,由旗长负责。五旗为一总旗,由总长负责。五总旗为一百户,由百户负责。五百户为一副千户,由副千户负责。五副千户为一正千户,由千户负责。”

他说到这里摇了摇头,道:“这只是初步设想,到时官职可不见得仍叫千户副千户,得另改个名字!毕竟,一个小旗六人,一个总旗就得三十一人。五个总旗为一百五十六人,称百户有点牵强。五个百户时人数已达近八百人,一个千户将管近四千号人,再叫千户实在不合适!”

李飞白一听便知,俞大猷这个所谓的五五之数,很可能是才想到的,并没经过深思熟虑,自己并没从中学到什么,足见是个推托之言。

他笑了笑道:“钱家军的军制与大明的也不相同,倒是和俞大哥的有些相近。”

俞大猷道:“哦,钱家军的是什么军制。”

李飞白道:“十人为班,设班长一名。三班为排,设排长一名。三排为连,设连长一名。三连为营,设营长一名。三营为团,设团长一名!”

俞大猷皱了皱眉,道:“恕我愚钝,实没看出此军制跟我的五五之数有何相符!”

李飞白道:“一班除了班长,尚有副班长一名。副班长带五人,班长带五人,是不是便符合俞大哥的五五之数?”

俞大猷道:“算你对!那三班为一排,又不合五五之数了!”

李飞白立马开始胡诌八扯起来,道:“每排除了有三个战斗班,还有一个火铳维修员和火药供济员,这不就符合五五之数!”

俞大猷点头道:“这么说,钱家军是支神器营?用的全是火铳!”

李飞白道:“不用火铳,一年哪花得了十几二十万两银子!”

俞大猷动了心!

火铳在使用上虽比弓箭麻烦,但威力却比弓箭大上许多,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京师重地有支火铳营,并称火铳为神器营的原因所在。

火铳的威力比弓箭大上许多,相应的造价也比弓箭高上数倍。因其价格昂贵,不可能装备整个大明军队,所以京师重地装备的火铳最多,北疆次之,中原再次之。

想较而下,沿海没有敌对势力的重大威胁,火铳也就装备的最少!至于这些年近乎于猖獗的倭寇,也是近两年才引起朝廷的重视。

说重视其实也不重视,不然也不会称其为寇,并不派大军来剿,只是责令地方清剿。

倭寇所以难剿,仗得是刀快以及刀法娴熟!而与之对战的又不是大明精锐,卫所兵员空虚,派不出几个人来。真正打倭寇的其实是地方武装,别说训练有素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农闲服役的百姓。

说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过份,与倭寇对阵,倭寇有如狼入羊群,根本不是对手!

俞大猷曾想,对付倭寇最好用弓箭,不等倭寇上前直接射杀。直到有一次,他亲身体验与倭寇打了一仗后,就知用弓箭根本不可能射杀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