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回 十常侍祸乱朝纲(1/1)

皇甫嵩看到刘充回来,立刻向他走来。刘充连忙迎了上去,“皇甫公别来无恙!”

皇甫嵩摆摆手说道:“近来朝堂不稳,长恭还是先避出去为好。”

“发生了什么事?”刘充不明所以。

皇甫嵩说道:“太常刘郃于五日前故去!”

刘充愣了一下,他怎么没有听说这件事?刘郃这个便宜叔叔对他还是很好的,等到朝议散去之后,一定要去祭奠一番。

皇甫嵩看到刘充还没有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不由得有一些着急。“长恭,刘季承是你现在在朝堂之上最大的依靠了,如今他过世,肯定会有人对付你!”

刘充一听,也感到事情重大,他连忙问道:“皇甫公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皇甫嵩说道:“在我还未回返京师之前,张让等人就已经向陛下对你进谗言了。一开始陛下并没有相信,但是架不住张让等人时常如此,陛下难免会有疑虑。要不是刘季承在为你说好话,可能你也会和我一起被召回了!”

刘充不由得皱眉,他本来以为刘宏不会那么不堪的。只是他显然低估了史书的评价,他最后被谥为灵,显然是有原因的。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翻译过来就是,任性、没有在死前达成志向、崇信鬼神、不务正业的皇帝、王侯都可以被谥为灵。

而刘宏就占了任性这一点,他做事的时候往往是凭借自己的喜好,而且他的喜好往往会受人影响。他并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所以宦官吹吹耳旁风之后,他就转变了主意,完全忘记了他之前对刘充的喜爱。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立刻对王彦章说道:“你快点赶回府邸,和贾文和将这件事详细的说一遍,看他可有对策?”

王彦章立刻领命而去,在刘充进殿之前,他带回来了贾诩的一句话:“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

刘充瞬间明白了,他跟着皇甫嵩上殿,拜见皇帝。

“拜见陛下!”刘充依然礼数周全,不过心里却有点心灰意冷了。

“起来吧!”皇帝看着刘充,对他问道:“刘长恭,为何没有彻底平定叛军?你不是已经杀死了贼酋李文侯和北宫伯玉了吗?而且还抓了边章,为何跑了韩遂?”

刘充感到啼笑皆非,刘宏是根本不懂兵事,若是平定羌乱那么容易,之前的几次羌乱也不会断断续续的持续百年以上。

不过,他也只能答道:“连月攻城,士卒伤亡近万,已经不能再行追击了。而且,以步追骑,根本无法做到,不然只能自取其祸。”

张让站出来,冷声说道:“饶阳侯所言多有不实吧?若是有心追击,总能追上了。”

皇甫嵩站出来反驳道:“凡是从军之人,皆知道以步追骑是不可能的,张常侍之言太过荒谬。”

赵忠也出言道:“皇甫义真,以步克骑都能做到,如何不能做到以步追骑?”

刘充看到两人这是一定要给自己安个罪名,也不由得冷笑起来:“两位常侍如此言之凿凿,不如我们去殿外尝试一下,看看两位常侍能否追上我的马?”

张让和赵忠看到无法当面刁难,立刻对皇帝说道:“陛下,饶阳侯不用心作战,还想戏耍我等。”

吕强怒目说道:“张让、赵忠,尔等陷害忠良,还想魅惑陛下?饶阳侯大胜归来,还未行功论赏,就遭汝等责任,你们是想要毁掉朝廷支柱吗?”

张让和赵忠立刻瞪着吕强,他们早就想要收拾吕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吕强对皇帝说道:“陛下,张让等人陷害忠良,乃是奸佞之人,请陛下杀其以慰天下!”

皇帝被几人吵的不行,挥手说道:“行了,都不要吵了。”

他看向下首的公卿们,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尚书令卢植先站了出来,对皇帝说道:“陛下,饶阳侯在茂陵斩杀李文侯,护卫园陵有功。在美阳斩杀北宫伯玉,擒获边章有功,应当加赏。”

众公卿看到卢植站了出来,立刻出声复合。卢植能够担任尚书令,多亏了刘充进言,现在刘充被为难,卢植自然会站出来想帮。而公卿之中,很多都是卢植的知交好友,自然会帮着卢植说话。

皇帝看到了朝堂之上这么多人都为刘充说话,心里很是不高兴。不过一想到刘郃前两天才去世,他如果处罚了刘充,会给人薄情寡义,就将这份心思埋下了。

“如何奖赏为好?”

卢植说道:“饶阳侯此前已经是五官中郎将,辅汉将军,可以为平北将军,任执金吾,掌管北军,守卫京师。”

何进听到之后,这么可能答应。他站出来说道:“执金吾掌管京师重地,应该由一稳妥老臣担任。饶阳侯能征善战,应该出任一地郡守,靖顺地方。如今黑山张燕聚众百万,朱公伟一人恐怕难以应付,不若让饶阳侯为太原太守。”

皇甫嵩一听,立刻表示赞同:“饶阳侯正直盛年,却是需要历练一番,待为政几年之后,再召回朝堂重用为好。”

公卿当中,很多人都对刘充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并不想有一个强势的宗亲在京师,于是纷纷附和。

刘焉也站出来附和,他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刘瑁。自从他听说吴匡打算将吴苋嫁给刘充之后,一直视刘充为眼中钉。

要知道吴苋可是他相中的儿媳妇,他还想要借助吴苋的贵人命有所图谋呢!

张让、赵忠看到公卿众口一词,也不敢横加干涉。他们也看得出来皇帝并不想处罚刘充,他们在说刘充的坏话,肯定会让皇帝不悦。

而且,刘充离开京师,他们以后有的机会说刘充的坏话。

皇帝看到众人意见统一,便说道:“就按照如此办理吧!尚书台准备诏书。若是没有事情,就都散了吧!”

说完,皇帝起身返回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