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将军。

——当今皇后之父桑乐侯上官安。

大汉历来重外戚之家,皇后之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天子之舅缘《大雅》申伯之意,皆得封侯。(注)

当然,自汉以后,皇后之父真正立茅受封的只有上官安一人。

这份尊荣与年幼的皇后究竟有多少关系……

——所有人心知肚明。

不止是杜延年,朝臣官吏对上官安的恭敬更多的是因为他是车骑将军,而不是因为他是皇后之父。

车骑将军典京师兵卫与两宫宫卫,四夷屯警,是名副其实的位高权重。

更何况,上官安并不是多么谦和的人,素来狂妄,若是礼数上有失,搞不好他当场就能发作。

虽然霍光与上官桀之间已经没有半分转寰,但是,只要皇后在一日,只要上官安没有再娶適妻,霍光都得认这个郎婿。

——还是长婿。

谁又敢说得罪了上官安,霍光一定会高兴?

杜延年知道霍光很重视家人,尤其是皇后的母亲,对霍光来说,更是分外不同。因此,即使是眼下这种情势,双方已经开始磨刀了,他也不敢说,霍光会如何处置上官家。

——既然如此,对上官安自然还是要恭敬的。

上官安今日却是格外不同。

见杜延年郑重见礼,他竟然疾步上前,双手扶起杜延年:“幼公多礼了。”

杜延年心中一颤。

——上官安可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称呼过他。

——再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可以称字的地步了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冠礼之后,便是成人了,除了在父前,君前,仍然被称名之外,母、兄、友人皆称以字。称字则为敬,亦为亲近。

无论杜延年心中是何想法,被上官安扶住手臂后,也只能抬起头,有些受宠若惊地对上官安道:“不敢劳将军如此。”

上官安放开手,笑道:“方才在北阙,听说幼公入宫的动静可不小……”

杜延年心念一动,立即苦笑:“让将军见笑了。仆特地绕了路,就是怕再惹出什么事来……”

“如此,吾岂非烦扰大夫了?”上官安微微挑眉,眼中的神色意味不明。

杜延年连忙摆手:“不敢不敢……”

“也罢!我也不与大夫说什么虚辞了。”上官安摆手打断他的话,脸上已经显出了几分不耐烦。

——这位车骑将军的耐性果然不好!

杜延年心中冷笑,面上仍是一派恭敬地道:“将军尽可直言。”

上官安拿不准杜延年的态度,打量了他一会儿,想到自己要问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忌讳的,便直接问道:“匈奴有动作?大将军可有安排?”

杜延年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将军还是去见大将军吧……”

上官安脸色一变,竟是一片阴霾。

杜延年盯着他,神色却是半点动——这是宫中,上官安再狂妄,也不敢把他怎么着。

上官安的确不敢妄动,他们是在宫中的掖门处,有郎官守卫,他若是妄动一下,被人告发就是大不敬的罪名。因此,他盯着杜延年看了半晌,双手紧握成拳,又松开,又紧握,反复数次,还是只能咬牙道:“大夫何意?”

杜延年不由讶然,面上却没敢显露,反而十无不解地看着上官安:“将军,延年乃谏大夫,既未加给事中,亦非大将军属吏,将军所问,延年实在无知……”

上官安冷笑:“谏大夫真是说笑了!”说完竟是拂袖而去。

杜延年挑了挑眉,没有吭声,见他走远,便干脆转身,将自己的门籍递给守门的郎官,验符之后,便进了掖门。

他正要往高门殿走,就被守门的郎官轻声唤住了。

“杜大夫,以君之见,县官会不会往边塞增兵?”郎官问得很是客气。

杜延年哭笑不得,半晌才道:“也许吧……”见几个郎官都有些丧气,他不由失笑:“诸君与其问我,不如派人看着光禄勋寺的动向,只看大将军幕府是否遣人,就知道一二了。”

几人立刻大喜,连忙行礼道谢:“谢大夫教我等。”

杜延年这才告辞,这一次,总算是顺利地进了高门殿。

高门殿是大夫的官署,大夫掌议论,对军务虽然关心,但是,自先帝开始,军务决策出自内朝,根本不与外议论,大家也就是说说,倒是没有几个人真的有兴趣知道详情,至于如邴吉一样有着给事中的加官的几人,更是不必向杜延年打听什么,真的想知道,自己去问霍光不就得了?

邴吉倒是没有过问军务的打算,不过,他还是寻了一个机会,与杜延年单独说了一会儿话。

“幼公可知道大将军对燕有何安排?”邴吉关心的仍然是这个问题。

杜延年心中一动,隐约有些明白霍光昨日含混的吩咐是为了什么,不过,他更好奇的是邴吉的态度:“少卿很关心曾孙……的前途?”

邴吉的神色仍然是一派安详,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沉默了一会儿。

“……不可以?”邴吉反问。

杜延年摇头,挑了挑眉,实言相告:“掖庭令关心不奇怪,光禄勋、大将军关心也不奇怪,但是,少卿与曾孙……有关系?”

邴吉神色一肃,抿了抿唇,半晌才道:“幼公是知道的。”

杜延年没有吭声。

他没有为难邴吉的意思,见他不欲多说,便不再问了。

沉默了一会儿,杜延年才开口道:“少卿应该相信,大将军对曾孙的关切绝对不在君之下。”

邴吉眉角一动,轻轻皱眉:“曾孙全无倚恃……”

杜延年何等聪明?一听邴吉这个话头,他便明白邴吉要说什么了,随即便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少卿,”杜延年压低了声音,以近乎耳语的音对邴吉道,“说一句不敬的诛心之言,如今的这位少帝也无倚恃可言。”

邴吉张口欲言,却又自己止住了,半晌才道:“但愿如此。”

——邴吉想说提上官家,但是,转念一想,便知道霍光正要对付上官家……这个倚恃……不说也罢。

杜延年没有再说什么,看着邴吉转身离开,才轻轻摇头,对邴吉有些怜悯了。

——霍光也罢,张贺也罢,甚至是张安世与自己,关心刘病已,都有说得出的理由,邴吉……再关心也无法说出更加亲密的理由……

——可怜……可叹……更可悲……

感慨过后,杜延年在殿外稍走了一会儿,才返回高门殿。他不是真的闲逛,而是借着这份清静寻思上官安的意图。

想来想去,杜延年还是觉得,上官安只是想知道霍光有没有从京中调兵的打算,又或者,更明确一些,打算从何处调兵。

这一点,杜延年倒不是不清楚——十之*,霍光会调羽林或者期门。

一来,这两部的确是精锐敢战,二来,霍光急召赵充国,想来是打算让赵充国领兵,除非霍光打算另派主将,否则便必要给赵充国迁职,以让其名正言顺的领兵。

——护军都尉秩比二千石,赵充国这次就算无功,也要算一次“劳”,绝对不会降秩,而朝中,秩比二千石往上,能领兵,又有空位的,除了诸将军之位,就是有中郎将了。

——中郎将在光禄勋属下,郎官不能随便调派,同属光禄勋属下的羽林与期门却没有这种问题。

……

想到这里,杜延年心中陡然一寒。

——虽然不曾明言,但是,因为张安世的关系,光禄勋属下一直算是霍光的力量……如果……如果因为匈奴而抽调羽林、期门……

杜延年忽然觉得,昨夜,霍光否定得太早了。

——匈奴这次出兵真的与燕王、上官家毫无关系?

……

——上官家……

杜延年不由心惊——也许……

——也许他们都过于关注燕王,而忘了上官家了……

——上官桀曾经随李广利征宛……

——上官桀与李陵也并非没有深交……

杜延年几乎是冲进了高门殿,向当值仆射知会了一会儿,便从西司马门出宫,绕了好大一圈,回到家中,直接就进自己的书房。

杜延年的妻子得知情况,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连忙赶到书房所在的院外等着。等杜延年出来,她还没有说上一句话,就听自己的夫君摆手道:“有事?以后再说!”话音未落,他已经走远了。

杜家女君愣了半晌,却也只能满腹心思地返回后宅。

再进未央宫,杜延年却有些发愁了,他不是内朝官吏,无法直接入禁中。

以往,霍光多在尚书台主事,他还能见到,如今,边塞示警,霍光决议必在禁中,他竟是无法得见了。

思前想后,杜延年只能找上邴吉——他熟悉的人中,此时能入禁中,又能见到的,也只剩下邴吉了。

注:出自《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原文为“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余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应劭注为“春秋,天子將纳后於于纪,纪本子爵也,故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取于小国。”“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为邑於謝。後世欲光宠外亲者,缘申伯之恩,援此交以为谕也。”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皇后的父亲与皇太后的兄弟是可以得到尊崇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