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燕王还是要请的(1/1)

“我们也选个人?”上官桀重复了一遍,却是一脸似笑非笑的模样,盯着儿子的眼睛不放。

上官安被父亲看得心虚,却不敢显出来,只能硬撑着与父亲对视。

上官桀倒没有太为难儿子,看了一会儿,便直接问道:“安是因为收了燕王的厚礼,却不为之办事,心里有些不安了?”

这话问得……上官安是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只能干笑。

“阿翁,不是这么说的。”上官安随口应了一句,心思却飞快地转着,希望想到一个妥贴的说话:“我是看燕王的许诺够重……”

“够重,也够没有诚意!”上官桀冷哼。

上官安一怔,倒是不明白了:“阿翁为何这样说?”

上官桀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方才还觉得你有些心计了,也算稳重了,却没有想到,你居然连这样明显的事情都看不懂!”

“阿翁……儿不懂,阿翁多教教就是了……”上官安陪着笑,让父亲随意教训自己。

上官桀却是连教训都懒得教训,直接给了儿子两个字:“周勃!”

“周勃?绛侯?”

周勃与陈平等人诛吕氏,立代王为帝,周勃以功高,代陈平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然而不过月馀,就有人劝说周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有韩信的例子在前,周勃岂能不惧?深感自危,于是上疏谢请归相印。孝文皇帝许之。一年多后,丞相陈平卒,即复以周勃为丞相。不过十多月,皇帝又对周勃说:“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周勃不能不应,于是,免相就国。

这样几番折腾,周勃越发自危,就国一年多,每次河东郡的郡守与郡尉行县至绛,因为自畏恐诛,周勃都身被甲胄,又令家人持兵器护卫,才敢与之相见。却不料,就是因为这般行事,就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欲反。书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随即逮捕周勃案治彻查。周勃恐惧非常,不知所措,面对廷尉吏的责问,却是连如何辩解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狱中,狱吏稍侵辱之。周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才在牍板的背后写了字,给了提示,不过五个字——“以公主为证”。

公主指孝文皇帝之女,由周勃太子胜之所尚,让其为周勃作证,皇帝岂能不采信?

再加上,周勃益封时,将所受赐的五千金,全部送予皇帝的舅父薄昭。到入狱时,薄昭也为之向薄太后进言。薄太后是很有主见的人,听说此事之后,也觉得周勃不会谋反,于是,等文帝朝见母亲时,太后以冒絮提(注)文帝,斥责:“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那时,孝文皇帝也见到绛侯在狱中的对辞了,于是对母亲谢曰:“吏方验而出之。”随即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周勃出狱后说了一句感慨:“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从头到尾,周勃何曾犯过错?

——兢兢业业,恐之惧之,小心谨慎,却仍是难免一场牢狱之祸,险些就是被大逆之罪加身……

——那可就是祸及家门的大罪了。

……罪……有时从来不重要……

就如高祖平定陈豨,回师长安,得知韩信已死,且喜且怜之——去心头之患,不得不增,知其无辜被戮,焉能不怜?

——功高不赏……

这是为人臣的悲哀!

上官安顿时警醒:“阿翁所言甚是。”

——燕王许的不是财帛、爵邑,而是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

——权重高位……岂作酬人之赏?

……真的是……没有诚意之极了!

上官桀见儿子清醒过来,脸色稍缓,父子俩相对而视,却是半晌无语。

上官安的耐性稍差,思忖了一会儿,还是转回话题,又提了燕王:“阿翁,我们不寻燕王,上与长公主……”

——如今,京师以周边已经无人可用,那位少帝与长公主……会怎么做?

“儿是担心……上命燕王勤王……”上官桀认真地思索这个可能,“……倒是不无可能……”

——长安之中,在大将军掌握之外的兵卒,也就是列侯的私人与郡国邸的王国兵卫了。

“燕王会答应吗?”上官安自问自答,“勤王之功,即使得不到帝位,能如齐王一般也是不错的了……”

高后崩,诛诸吕,卫刘氏,齐王一脉所出之力最大,虽未得帝位,但是,子孙封王之众,远在他国之上,齐悼惠王之祀更是至今不绝。

上官桀微微眯眼,却是摇头:“不……帝位……若是燕王勤王,帝位……便是其囊中之物了。”

上官安一惊:“阿翁言重了吧?”

“言重?”上官桀冷笑,“诛诸吕时,军心向刘氏不错,可是当时长安有陈平、周勃等人坐镇,皇帝之位岂容宗藩肆意?如今,燕王若是勤王,对付是谁?”

——霍光!

经过三代先帝的努力,大汉军制早已不是汉初可比,大将军权重,若是燕王的人诛杀了霍光,就算得不到大汉兵符,旁人也再调不动一兵一卒,到时候,长安城内,自然是燕王的人说了算!

上官安忍不住一手拍在自己的大腿上,因为用力太重,疼得直呲牙,却是顾不上说话了。

上官桀心疼儿子,嗔怒薄责:“你都多大了?还这般莽撞!”

上官安揉了揉痛处,听了父亲的训斥,便耷拉着头,低头道:“是儿一时心急了。”

“心急什么?”上官桀没好气地道。

“阿翁,我是觉得上的算计太深了。”上官安恼极。

上官桀却是冷笑:“有其母必其子。不算奇怪!”

——燕王若是勤王成功,霍光伏诛,他们上官家会怎么样?

——不说别的,光是燕王觊觑帝位,又怎么会不想除他们上官氏?

——上官家可是少帝的妻族。

上官安也冷笑:“小小年纪就这样,难怪大将军会……”

虽然没有说完中,但是,上官安已经确信,霍光这般行事就是对少年天子不满,打算行废立之事了。

上官桀没有再与儿子说话,而是径自低头沉默,半晌没有言语。

“阿翁?”上官安小心地试探着低唤。

上官桀仍旧不语,只是按着身侧的凭几,一边摩挲,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见父亲这般上官安也知道父亲必是在思索应对之策,立刻噤声端坐,一点儿声音都不敢出了。

半晌,上官桀终于抬头,望着儿子,却是道:“我们也选一个人?”

上官安一怔,实在是弄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了。

“阿翁?”

上官桀又沉默了,垂下眼,认真地思索,上官安心中焦急,却又不敢打扰父亲,只能强自按捺着,等父亲再说话。

“不如……”上官桀思索着,“我们直接拥立……”

上官安等了半天,却等来这么一句话,顿时吓了脸上血色尽褪。

“阿翁……这是不是……”上官安觉得自己有些哆嗦了,开了口,却是半天也接不下去,只能望着父亲,全身直抖。

“儿想说什么?”上官桀毕竟经历得多一些,加上这个念头是他自己心中所想,倒是不觉得骇然,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抚儿子,细细询问。

见父亲这般镇定,上官安却是更加惊恐,只以为父亲早已拿准了主意,这会儿,不过是跟他摊开了,坦白相告。

“……阿翁……兮君……”上官安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是担心女儿,还是放不下皇后之父的尊荣。

上官桀听到孙女的小字,却是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不等父亲反应过来,上官安却是拿定了主意:“阿翁,拥立之功再好也比不过血缘可靠……”

——功臣诛诸吕,却终是没有祸及孝惠张皇后以及其母家,张后卒后入安陵,张氏虽失王封,却仍有列侯之爵。

——文帝诛薄昭,却终是没有祸及薄氏,万户之封至今未绝。

……这些凭什么?

——还不是血缘?

——张氏是高祖嫡女之后,文帝是薄太后所出!

——这些才是割舍不断的依恃!

上官安的话不无道理,上官桀自然不是不明白,只是,想到帝后的事情,他还是忍不住摇头:“孙女太年幼了……”

直到这时,他才恍惚地忆起——“兮君”正是自己嫡亲孙女的小字……

上官安无言以对,思忖了一会儿,还是膝行到父亲身边,低声耳语:“阿翁,燕王终究年长期,今上心计再多,年纪在那儿,不能亲政;阿翁又是先帝指定的顾命之臣……辅少主……总归更好!”

这话说得在理,上官桀倒是意动了。

上官安又道:“燕王是诸侯王,是勤王还是谋逆……”

上官桀心领神会,扶几而起。

“阿翁?”上官安不解。

“我们去见长公主。”上官桀抿唇轻笑,“燕王还是要请的……”

注:冒絮,头巾。提,掷。(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