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下一步(1/1)

明亮的灯光下,沈欢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一本笔记本,上面有几个零落的名词,他则是抓着一支笔,出神地看着,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在歌王之夜结束之后,他已经和林荷溪一起从星城飞回建邺了。

八月份的建邺依旧炎热无比,夜晚也是不得安宁,不过还好,在空调的帮助下室内很是凉快,也能更好地思考。

他正在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也就是笔记本上的那几个名词,其中一个名为“唱片”的名词已经被他划上了一道黑杠。

因为对于版权的重视和对于盗版的打击力度,这个世界的唱片业环境比另一个世界确实要好不少,但是在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唱片业已经出现一丝颓势。

有些业内人士或许此刻还心存幻想,觉得随着将来互联网版权立法的贯彻,唱片业可能会重新换发青春,但是拥有另一个世界未来十几年经验的沈欢知道,互联网的浪潮是无法阻挡的。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随着数字化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音乐主流载体的改变,唱片工业的颓势势必会越来越大,直至基本消亡,纯粹以“收藏品”这么一种形式苟延残喘。

当然,流行音乐不会消亡,只不过到后面,它们会以另外一种网络版权的形势重新出现在互联网上,届时歌手靠发网络专辑依然能赚钱,而且赚得会比现在还要多。

但是这个世界终究不是沈欢曾经生活的那个世界,沈欢并无法确切地知道随着这个世界的发展,那个时间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他只知道现在做唱片,并不是太赚钱。

就拿他的《红尘客栈》来举例吧,根据田川反馈过来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五十多万张。

这个数字在现在的华国唱片界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绝对算得上优秀,可是真要说钱的话,总销售额也就1500万左右。他的分成是23%,那就是350万左右,扣除税收、分给张长富的30%,真正到他手里的,最后只有150万。

几千块赚了150万,投资回报率确实高的恐怖,但是从总量上来说收益还是太低了,尤其是在这么一张优秀的专辑、而且还是他自己拿了很大分成的情况下,这个收益总量实在无法令人满意。最重要的是,唱片行业现在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并不是说他这次再投个几十万做一张专辑就能再翻个几百倍,赚几亿的。

出唱片只能作为一个赚取人气的手段,出肯定还是要出,要继续提升自己的人气,但是在这种市场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别指望这个能赚大钱了,想要赚钱,还是指望别的方面更靠谱。

沈欢的目光落向了笔记本上的另一个名词。

电影。

从效益比上来说,电影无疑是最暴利的一个行业。

后世一部好的商业电影,票房全部都是以亿、甚至十亿来计的,这才是真正的暴利行业!

放到这个世界中,虽然要打上一个折扣,但是依然很暴利。

沈欢对于这个世界的电影行业情况也做过调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在放开来的电影分级制度下,在更加飞速发展的经济下,这个世界的华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比起另一个世界来要快得多,佳作频出,电影市场整体票房每年都在飞速上涨,票房过亿的电影已经出现不少了。尤其是进入05年以后,更是隐隐有一种“票房不过亿都不敢说自己成功”的大形势,过5亿的大爆作品在05年上半年都是出了2部,其中票房最高的那部黑马之作《电子情书》,国内票房更是达到了8.9亿的恐怖数字,紧随李尚颐所主演《狐妖》的11.3亿,在不计算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已经是华国电影史上票房第三高的作品。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下,电影市场已然成为现今非常热门的一个暴利行业,无数资金纷纷涌入。

沈欢想要赚钱,像他做《红尘客栈》这样自己做导演、拍电影、复制另一个世界的优秀商业作品是效益最高的了,因为天花板够高。

这是真正能赚几亿不是梦的行业。

要是他能做出一部5亿票房的作品来,基本上就是一夜暴富的节奏。

但是沈欢想了想,还是在这个上面划了一道黑杠,然后把目光落向了最后一个名词——电视剧。

相比起电影来,电视剧对他而言可能才是最合适、最务实的选择。

沈欢主要是从技术方面来考量的。

他跑过很多剧组,有电影的,有电视剧的,从他个人感官角度出发,电影导演的要求比电视剧导演普遍要高上许多:电视剧导演基本上大体成了就成,对于细节并不会抠到太细,镜头机位也简单,大部分时间都是摄像机一摆就演员自己玩儿去吧,但是电影导演就变态多了,有的甚至对他这么一个跑龙套的大特都要求极多,镜头也要复杂许多,这都是需要他们演员来配合的。

一个电影跑下来,比跑一个电视剧往往要累很多,这是沈欢普遍的感受——当然,那些什么《四大美人之貂蝉大战丧尸》之类的网大不在此列,那个演得倒是轻松。

对于沈欢这样一个一点独立制作经验都没有、甚至连导筒都没有拿过的新人来说,做电视剧,从实现难度方面来说,要比做电影更加靠谱,容错空间更大。他可以先在这方面积累积累经验,稳扎稳打,之后再向电影行业进发也不迟。

而且他在这方面的发行上也比电影更有优势。

在星城参加《谁是歌手》的时候,总是喜欢四处落子的沈欢已经跟节目组的后期责编“勾搭”上了。

那位后期责编跟湖广卫视台里的采购部副部长关系很密切,他以后要卖电视剧,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拜山的码头。卖不卖得成再说,至少有个地方可以拜神了,但是在电影发行上他却暂时还是半点头绪都没有,一切都要慢慢再搞。

综合几方面因素考虑,还是制作电视剧更加靠谱,收益也比做唱片可观。

按照沈欢了解到的现在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一般是采用的轮次购买的收剧机制。

首轮播放价格,现在平均在35万左右,一般是几家卫视合买,然后他们自己再细拆去,按照一部剧平均30集的现状,就是一千万。二轮会低一些,平均在25万左右,通常也是几家电视台合买,这两轮走下来后,基本就一千五百万以上了。

这是平均的,要是换到一些优秀的、或者是电视台看好的剧上,价格就上升了,首轮价格能上50万以上,今年最高的一部剧《三十年》能是创下了首轮单集70万的历史最高价格!全剧50集,首轮就卖出了3500万,着实令人咋舌不已,制作成本则为一千八百万,首轮直接就赚翻了,二轮再一走,赚个四千多万轻轻松松,还没有渠道商抢走他们将近一半的分成,更别说还有后面的持续收益了,对于优秀的剧集来说,那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收入来源。

就比如说另一个世界的《纪晓岚》吧,在首轮播出的十几年后,都能带来一年上千万的收入,着实是一座金矿。

虽然比不上电影行业,但是电视剧市场绝对是比现在的国内唱片行业要赚钱得多的。

更何况,从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来看,电视剧市场在未来会是逐年上升、越来越旺盛的,网络的兴起不但不会使电视剧制作的收入下降,反而会越来越推波助澜,不断创出新高。另一个世界的后世,就频频有电视剧卖出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天价,这是华国的音乐市场无法想象的数字。

市场虽热、前景虽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沈欢能不能玩得转。

别到时候卖不出去,那就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