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朱瞻元从他的耳目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当然,也算不得太准备的消息,就是有人想拿点好处,透过来的一点小信息。他二叔朱高晸在拉拢了燕藩军队里的一些小军官。
当然,都是挑了那等资质不错,底子又薄。若是投靠了二叔朱高晸,能扶起,也能压下去的小军官。
从那名单上,朱瞻元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纪义吗?
这个人朱瞻元岂能不认识。
前一世,这可是他二叔的好走狗。为了废掉这一条狗,他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当然,真的说起来,也是这纪义娶妻不贤,若不然,他想简单的废掉他,还真不容易啊。
前一世关于纪义的那些事儿,在朱瞻元的脑海中回想起来。
纪义,宣惠三年投军。
加入了燕藩对宣惠帝的一场清君侧的战争。说起来,也是老资格了。要升迁是有资历的。特别是后来,由得二叔出力,把他塞进了拱卫司。
这纪义有本事,不知道怎么的勾搭上了他那大姑母的婆家小姑子。
婚后,因为大姑父李壤的照顾,还算得官运亨通。真说起来,还是祖父对这人的赏识,让他更是如虎添翼。
这一人,在前一世时,朱瞻元没少被他算计。
若不是后来,他那不贤惠的妻子纪李氏露出了破绽,还真是不容易收拾啊。
如今嘛,呵呵。
朱瞻元巴不得这人投到二叔的手下去。
没有二叔对军权的染指,如何挑拔了二叔的野心?
二叔的野心不暴露,祖父如何会讨厌了他一直欣赏的嫡次子啊?朱瞻元是恨不能,早早让二叔滚去了藩镇就藩。
只要离开了权利中心,一个藩镇的藩王,注定是起不了浪花的。
因为,他祖父就是藩镇起家的。在祖父之后,藩王的权利会被大大的削减了。想一想,前一世祖父对待藩王像是养猪一样的策略,朱瞻元就是心头闷笑。
若是二叔朱高晸去了藩镇就藩,终身不得出了京藩的城池。
唉呀,那跟一个大一点的牢笼有区别吗?
特别是祖父当上天子后,又会慢慢的削了藩王的军权。亲卫是没有了,就一支观赏用的亲卫队?
那能顶事吗?
守护一个藩王府安全还成。想造反,完全没可能了。
十月初五。
百官与燕王的三辞三让戏码后。在百官们的纳头跪拜中,燕王终于决定了,他要担起了天子的责任来。
朱瞻元是当场见识了,一个新时代开启的人之一。
场中央,燕王立那儿,如一擎天柱,巍峨如山。四周全是拜服在地的官员们。朱瞻元莫名的,觉得他的祖父的身影显得非常的伟岸。
朱瞻元突然觉得,也许这就是他想追求的。
就像是祖父一样,为天下人创造出来一个太平盛世。
让自己的明君之名,流传于青史。
登基的事情,在燕王答应了,要登大宝后,自然是纳上了日程。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便是燕王让登基仪式简略一些。
“祖父,可是让燕藩的祖母,以及父亲母亲、二婶婶、三叔三婶,也来京城为祖父贺登基之喜?”
朱瞻元在私下时,对祖父寻问了此话。
在心中,朱瞻元明白的。祖父不会同意的。
因为,南边的京城,不是祖父心中的理想京城。祖父心中的京城,在北边,在蓟城。
“是啊,父王,像瞻元侄儿所讲,应该让母妃南下才对。”朱高晸的嘴里,只提了他的母妃。对于兄长和弟弟来南边,他心头是不乐意的。当然,嘴上没讲。
原由够简单的。
若是父皇登基了,太子呢?
朝臣会不会要求立了太子?
一旦立太子,肯定是嫡长子的朱高熙上位。朱高晸可不想大哥当太子。毕竟,大哥成了太子的话,朱高晸想上位的希望会变得更加的渺茫。
“不必了。”
燕王简单的回道:“待本王登基后,这京城将迁往蓟城。”
“至于如今的京城,成为陪都即可。”
燕王对于南边的这一座京城,没什么太好的印象。这里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怎么可能在这里常住?
北边,那蓟城才是燕王苦心经营的老巢。
鱼儿离不开水,人嘛,还是自己的巢住着安心。
天子又如何?
没人护卫,没有心腹经营,这京城掌握了,还要花功夫打理的。与其如此,在南边与这些官员斗来斗去,燕王就是直接掀桌子。
他要在蓟城另立天下中心。
用燕王的心底话讲,就是朕的地盘,朕作主。
宣惠三年,宏武二十五年,这一年,十月十五日。
燕王在这一天,于南边的京城登基称帝。
燕王没有接受了宣惠帝的宣惠年号,而是续了宏武帝的年号。这一年,宣惠三年,在大周朝的史志上,正式的称呼是宏武二十五年。
燕王以宏武帝的嫡四子身份,登基称帝。
没错。
燕王同样续了宏武帝的后宫马皇后的儿子们玉碟。他把他大哥、二哥、三哥,以及他自己全部记载成为了皇家玉碟上的马皇后生育的嫡子。
以嫡子身份,承继父皇的大统。
同时,燕王还宣布,来年改年号为永和。
十月十五日。
京城是热闹的。
新天子登基,肯定要祭祀。
那天坛地坛,百姓是见不到的。不过,皇家的队伍路过时,百姓能瞧一瞧帝王的威风。
倒是朱高晸这个儿子,朱瞻元这个孙子,肯定是在周围护持,能亲眼见证了一代帝王登基时的盛况。
朱瞻元这一天,表情都是严肃的。
但是,这不影响了,朱瞻元瞧得出来,二叔朱高晸的心情非常好。
对此,朱瞻元也能理解,王爷的儿子,跟皇帝的儿子不一样。二叔得意,也是必然的。毕竟,这些日子里,京城时给二叔吹了东风的人,不在少数啊。
朱瞻元冷眼旁观。
看他起高楼,等待着,看他楼榻了。
祭祀,祭天坛,祭地坛。祭祖庙。
燕王在祭天坛,向上天祷告之前,那是穿着王爷的服饰。在向上苍祷告后,才会换了天子的冕服。
那肩挑日月,缀有星辰,十二章,十二流珠的天子冕服,让朱瞻元瞧着是万里山河的重担。当然,更是一个男人一辈子最骄傲的权柄操于手。
在朱高晸看来,就是无尽的野心,无限的权力。
朱瞻元瞧得出来,他的皇祖父那一身的帝王冕服,让二叔心中的野心之从,更甚了吧?
挺好的。
二叔不作死,如何能摁死他呢?
只有他跳哒的越欢快,才会让皇祖父心生了警惕吧。
朱瞻元默默的垂了眼帘。他只是一个好孙儿,一个好孙儿足矣。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有些事情,能说不能重。
这中间的分寸,朱瞻元自己拿捏,拿捏好了就是关键。
宏武二十五年。
十月下旬。
南边的京城在忙碌。因为,帝王发话,要领大军回蓟城。
寿康宫。
常太后还住了这里。
当然,宣惠帝的两个庶出弟弟,已经被帝王册封给了两郡王的封号,打发到了不太富裕,也不太贫寒的益州去了。那地方除了偏避些,倒也没其它什么不好处。
这时节,凉意有些重了。
望着重重宫墙,常太后的目光是郁郁寡欢的。
她一个老妇人,落得如今的境地,还能如何?只是苟活。富贵吗?
寿康宫的一切,自然是富贵可见的。只是,全是寂寞罢了。只是,常太后还是得好好的过着属于她的日子。
很快,有响鞭声来。
常太后知道,这是帝王驾临时的提前预告。
果不然,不多时,帝王到来了。
“皇嫂,打扰了。”
常太后看着这位小叔子,淡淡的。
帝王不在意,帝王笑道:“朕准备搬师回蓟城。皇嫂,不如随大军一起去蓟城坐一回客人吧。想来,朕的皇后,还是想念皇嫂这位妯娌的。”
帝王在登基后,也算得大度。
给他的嫡出大哥追封了一个皇帝尊号。当然,常太后,也变成了常皇后。不过,是一位空有皇后尊号,却是没半分实权,过得软禁生活的过去式皇后罢了。
“圣上的吩咐,岂有人敢反驳了?”
常皇后淡淡的回话。“也好。既然皇嫂也没有异议,便是如此吧。”帝王说完话后,对身边的嫡次子朱高晸说道:“你是晚辈,要记得多来给皇伯母请安。便是你皇伯母的搬迁事宜,你这个晚辈
也不妨多进一进孝心。”
“儿臣明白。”
朱高晸应得一个顺溜。他也是听出来了,父皇这是不想让这位皇伯母跟宫外有什么来往。总之,这位常皇后当一个摆设,就足矣。
到了逢年过节的皇家家宴时,拉出来当一个牌匾挂一挂。
“明白就好。”
“朕还有政事,就不在这里多留了。一切由得高晸这个晚辈给皇嫂跑跑腿。”帝王说了这话后,离开了。
留下来的朱高晸自然是拳拳心意,准备办妥了皇父的吩咐。常皇后是冷眼旁观,不多语了什么。常皇后是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她往后的半辈子,大概也就是这般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