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绝地反击(1/1)

朱厚熜身着便衣,神情有些不悦。彭岳听完旨意,小心地观察着,已经许多天了,朱厚熜说完旨意,都没有理彭岳,彭岳每次只得讪讪离去。彭岳心里清楚因为杨一清的缘故,朱厚熜不得不对自己心存疑虑。可彭岳预感今日朱厚熜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百善孝为先啊,朕欲让父母封号更进一步,无奈大臣们不允,就连张璁,桂萼都…”朱厚熜顿了顿,没有说下去。

彭岳知道朱厚熜孝顺,现在对礼议结果竟然还不满意,又想翻案,而且张璁等人竟然不同意,彭岳也感到惊奇:“也没把他爹妈搬到太庙,他们倒还挺较真。”彭岳心道。

“彭岳,你认为朕该如何是好?”朱厚熜似乎没想问彭岳,却又不经意间问了出来。

彭岳赶紧抓住这个机会:“陛下旨意不行,乃是因大臣掣肘。大臣合力,陛下不得不纳谏。”

朱厚熜听到这,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朝宣宗皇帝为了牵制群臣,培植内侍势力,得以和大臣对抗。”彭岳抬头看了看黄锦不在,接着说道:“但造成宦官干政,似非明智之举。”彭岳抬头看朱厚熜,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不过很快眼神便黯淡下去。

“陛下不如发动民力,引领舆论,对大臣予以牵制。况且有锦衣卫在,可防舆论暴乱。”彭岳看朱厚熜有些犹豫,赶紧添上最后一句话。

朱厚熜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你可说说详细之策。”

“陛下可着人将自己的想法,政策,意见印于纸上,于民间刊发。民间也可自发组织,刊发意见,只要着官府加以管理即可。既可宣传政策,形成舆论压力,压制群臣,也可开启民智。”彭岳小心地观察者朱厚熜的神情。

“但是…这方法听起来是不错,但是实施起来…怕是有难度…”朱厚熜语气中还是有些犹豫,显然,对于这种前朝都没有做过的事,他也不是很有把握。

“陛下,此事乃是开创之举,万不可因为没有把握而放弃…”彭岳也看出了朱厚熜的犹豫,“想秦皇汉武,雄才大略,他们做的事,哪件不是开创之举?陛下也应不惧未知,敢行开创之事,才能成千古之治啊!”

“你说的有理…”朱厚熜好像在努力为自己打气,“是我有些举棋不定,过于犹豫了…”

“陛下并不是犹豫,而是考虑的周全。毕竟陛下要时时刻刻从国家大计来考虑,而我们想的却是片面了…”彭岳赶忙为朱厚熜打起了圆场。

“但陛下切莫因为一些细节而考虑的太多,古往今来,哪件改革大事有万全之策?”彭岳慢慢引导着朱厚熜,“况且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给他们一个机会进行识字教育,岂不更好?如果出现什么差错,我们大可以迅速改进补救,而且锦衣卫对民间监视很严密,绝对不会出现什么令陛下不愉快的乱子!”

“嗯,那这件事情…就试一试吧…”朱厚熜长舒了一口气,幽幽地盯着彭岳,好像想要从他身上寻找些勇气。

“此刊物可叫“报纸”。”彭岳用自信的眼神给了朱厚熜一个回答,“陛下锐意改革,开创新政,不仅要革旧,还要创新,而报纸正可以成为陛下改革的先声大旗,为陛下的改革引导方向,为陛下的改革奏响凯歌!”彭岳现在越来越明白自己要多看些古书,多读写文章的重要性了,和满腹经纶的朱厚熜交流起来实在是困难,自己实在是词穷啊!

而且此时彭岳心里已经蕴藏了一个巨大的想法:“他要利用今人之智,一点点推动明朝社会进步,也许以后的历史会因此而发生一点点改变呢!”想到这,彭岳不禁兴奋起来。

“以你之才,万不可再屈居于行人司,爱卿此次切莫推辞,朕要将你调至吏部,就先擢你为吏部主事吧。”朱厚熜此时听彭岳一说,确实有些难掩心中兴奋之情:“报纸之事,详加斟酌,这件事,就由你主管吧!”

“谢陛下恩典。”彭岳屈身行礼。

“彭岳”朱厚熜脸色一变:“杨一清…现在怎么样了?”

“啊…”彭岳脸上一惊,“杨…大人急火攻心,背部生疮,已于昨日…逝世了。”

“啊?”朱厚熜不禁有些惊奇,“朕记得杨爱卿的身体…不是很好的吗?当初他任三边总制时,还曾驰骋沙场,怎么突然就…唉…”

彭岳见朱厚熜满脸哀婉之色,也不似做作之态,心知朱厚熜对此也是甚为惋惜伤心,便上前说道:“杨大人虽然身体康健,却是性格刚烈,他知道了陛下怀疑他的忠心,内心不禁伤感,因此才积了急火,遭此不幸…”彭岳说到此处也是有些哽咽。

“朕何时怀疑过他的忠心?”朱厚熜说完这句话便又有些底气不足了,因为自己确实是因杨一清收受张容钱财,而对杨一清心生怀疑,继而才对他进行了处罚。

“杨大人并不是对陛下有怨气,而是对自己有怨气…”彭岳知道绝对不能将错误归结到朱厚熜身上,即使是朱厚熜真的错了,“杨大人死前一直后悔做了令陛下不高兴的事情,他说他不应该收受张容那二百金的钱财,他甚至悔恨不该提拔张永的兄弟,不该给死去的张容立碑…”

“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朱厚熜低声说道。

其实刚才朱厚熜听彭岳那么一说,心里不禁有些感动,原来杨一清至死都一直在思虑着自己的过错,而没有责怪到自己身上。本来朱厚熜对此也有些怀疑,但是见彭岳说得是情感真挚,也不禁信了起来,并且他也愿意相信自己倚重的大臣临死前一直是惦念着自己的好,而不是自己的过错。

“杨大人还说,他是一时糊涂,本来他只是念着旧日之谊,才为张永立碑。他说自己就不该收受那二百金,本来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却给了他人口实,让陛下为难,结果还因此失了陛下赏赐的二百金。杨大人痛哭得不偿失,自己得了张永的二百金,却失了陛下赏赐的二百金,实在是因小失大。陛下这二百金是多重的分量,岂是张永那二百金比得了的…”彭岳说得是声情并茂,就差流出眼泪来了。

“非是杨爱卿糊涂,而是…朕糊涂了…”朱厚熜皱着眉头叹道,此刻他也渐渐想明白了这件事情。其实官员私下里相互馈赠是常有的事,并且二百金确实不是一个大数目,就算是当作杨一清为其树碑的报酬,也是说得过去的。自己之所以那么上纲上线,只是因为张璁等人把这件小事摆到了明面上,并且此事牵涉到了张永,翻出了旧账,自己便顺着这条线把事情想歪了。

“陛下莫要出言自责…”彭岳见朱厚熜有追悔之意,心里不禁高兴起来,“杨大人一直说这是他自己做了错事,他还托我向陛下请求,罢免了张永之兄张富,张永之弟张容的官职,免得陛下会因此而不高兴…”

“这倒是不必了…”朱厚熜苦笑一声,“其实张永在任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朱厚熜现在一想,自己即位之后,张永确实很老实,没做过什么错事。只不过是自己一直对武宗时期“八虎乱政”心怀愤懑,所以才一直对张永有很大的意见。现在想想,就算杨一清与张永私下结交沟通,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异想,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此事确实是自己多虑了。

“杨大人说其实他真的只是感念着张永除掉刘瑾的功劳…”彭岳盯着朱厚熜的神色慢慢说道,“杨大人说当初“八虎乱政”其实主要是刘瑾作恶最多,谷大用次之,但是其他人只是一个帮衬作用。后来能够除掉刘瑾,张永出力最大,实在是功不可没。并且除掉刘瑾之后,是钱宁,江彬乱政,宦官就没什么大的作为了。虽然张永做了许多错事,但是此功足可以抵其过,况且张永在平定宁王叛乱中也是出力不少啊…”

“但是张永的过错也不少啊,朕不能只看其功,而不重其过。”朱厚熜严肃地说道,显然“八虎乱政”的阴影不是彭岳几句话就能消除的。

“陛下赏罚分明,真乃明君!”彭岳见话不投机,赶忙将张永的话题绕了过去,以免触怒朱厚熜,“所以这真是杨大人认为自己的糊涂之处,他只想得张永的大功,而忘记了张永的过错,所以杨大人临死前请求陛下收回对张永家人的赏赐…”

“不必啦…张容,张富在锦衣卫的任上做的还是不错的…”本来朱厚熜只是见彭岳刚才为张永开脱而不满,现在又听到杨一清要处罚张永的家人,细心一想,人家确实没做什么错事,如果这样处罚他们,岂不是显得自己小气了?

“杨大人还说陛下不要记怪他,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彭岳发现拿感情忽悠朱厚熜很管用,干脆就接着编起了谎话,“如果陛下不肯原谅杨大人,恐怕杨大人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呢…”

“唉…朕根本就没有怪罪过杨爱卿…”朱厚熜神色黯然,想到自己冤枉了杨一清,杨一清竟能如此,心里不禁追悔。只不过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彭岳现场编的谎话,自己只能在这里自我感觉良好了。

“如此我便替杨大人谢谢陛下了…”彭岳说着便纳头拜了下去,“陛下圣明,我们做臣子的都是感佩在心。

果然每个人都爱听好话,身为帝王的朱厚熜更是如此。听到彭岳这一声声类似于奉承的夸耀,内心却没有什么不舒服,“回去替朕在杨爱卿灵堂前送几句话,告诉他不用再自责了,朕不怪罪他…”

“臣一定把陛下的旨意带到…”彭岳抬起头轻声说道。

“杨爱卿有没有交代过别的事情?”朱厚熜盯着彭岳问道。

“有,杨大人说陛下还要继续在张璁张大人的协助下,进行清理庄田,罢免镇守中官等举措…”彭岳坚定地看着朱厚熜,“杨大人还说伏愿陛下改革顺利,开太平盛世,创万代功绩…”

“杨一清是忠臣啊,朕不该怀疑他。”朱厚熜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没有想到杨一清竟然在临死前竟然惦念的是自己这盛世太平,难道真的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来自己真的是错怪杨一清了,看来杨一清确实是一个千古忠臣。

而且朱厚熜不禁又想到了张璁。朱厚熜是个聪明人,他现在已经想清楚是自己心绪过激,受了张璁等人之惑,所以才错怪了杨一清。但是毕竟是自己亲自下的旨,也只能自己吃下这个哑巴亏。并且杨一清在死前却还支持着张璁的改革,希望自己能继续重用张璁。两相比较,朱厚熜不禁佩服起杨一清的人品,而对张璁产生了些许厌恶。但是他却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其实杨一清死前差点把张璁给骂死。并且朱厚熜一想到自己被张璁利用了,自诩聪明的朱厚熜便觉得心里不舒服。

彭岳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杨一清已死,必须要将杨一清的死利用好,这样利用感情打动朱厚熜,当然能衬托出杨一清光辉高大的形象。并且说杨一清支持张璁的改革,肯定有利于塑造杨一清那一心为公的形象,这样一来,反而对张璁是一个打击。而且如果日后张璁想要挟私报复自己,朱厚熜想起今日之事,肯定会更加厌恶张璁,自己无形之中也会得到保护,毕竟自己现在还在支持张璁,到头来也没说一句诋毁张璁的话。

“来人啊,传旨,收回对杨一清的处罚,赏二百金,谥“文襄”。”朱厚熜现在也只能做到收回对杨一清的处罚,这已经算是自己的巨大让步了。

附注:武宗时期,朝政较为混乱。先是宦官专权,“八虎乱政”,后来刘瑾被杨一清等人用计诛杀,宦官势力渐弱。后来锦衣卫钱宁得到武宗宠信,祸乱朝廷,后因谋反罪被诛杀。最后武官江彬得势,武宗死后也被立即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