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章 无奈帝王的心酸(1/1)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残忍,这不得让人无奈。

人们现在能够知道这么多东西,还是一代人又一代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获得的。

方中愈依稀记得有一个什么糟糕的放血治疗法。

那个治疗法当初在贵族里很是盛行,甚至是一些人把它当作救命的良方,但是后来其实放血比那个病害死的人还要多。

所以正因为这样,方中愈才愈发的认识到其实在大明这个国度健康卫生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才有这么一条,虽然他知道不现实,毕竟这个时候县城,府城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好的规划。

有的只是大家随意的聚集起来,后来人越来越多,才会形成那种各种各样的县城。

那样的情况带来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方中愈现在的壮状态就像是一个大忽悠,他在不断地忽悠别人,因为很多东西他不懂,他只是见过那些东西,所以他现在说出来的话,只是一个模糊的,画的大饼。

也就是说,别人听着他说的话,感觉很有意思,似乎道理是这样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这一点中愈是知道的,所以他轩挑选了几个简单的。

其实他现在所努力的政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百姓的自觉性,或者说需要老百姓们去懂得这些。

那么朝廷在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就需要花更大的气力,简单的说呢,就是想让老百姓坐那就得让他知道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只有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这件事情是有益处的,他们才会花大精力去做,否则的话没有谁会同意的。

很多人都觉得方中愈这个时候在这里谈论生孩子是一个很不雅的事情,但是仔细想来发现中愈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环环相扣,为什么要提高更多的人口就是为了把那些人解放出来?提高人口不是一句话那样老百姓也愿意去生孩子。

生了有朝廷帮忙养,不生朝廷惩罚,生多了朝廷还有奖励。

而且在这个情况下,为了保证孩童的成活率,他还提倡怎样去保护产妇?

除此之外,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医学。

需要培养更专业的医者。

这一点方中愈也在他的计划书里面写出来了。

他提议你要重新建立一个医学健康部。

也就是说他要在朝廷内部选拔人才。

最后在朝庭外。

在天下培养更多的医学生。

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这个是方中愈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

这个时候那些大夫们还是没有组织的,也不好监管。

有的人技术很高,超有的人完全就是坑蒙拐骗,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能任由他们如此。

所以方中愈想过了择其优者。

朝廷给予奖励,甚至邀请他们来做老师教导更多的学生。

随着方中愈一个一个的解释越来越多的大人们理解了他的做法,甚至还隐隐有些支持。

因为他们发现给他们也带来了不少的东西。

如果说这里面他们能够获得最大的就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大夫。

所以他们决定了一定要支持,至于钱从哪里来?到时候再说。

他们每一个人都发现了钱的问题,但是却没有提出来。

“那这一条呢,提高鸿胪寺的地位。鸿胪寺目前在接待外宾的事情上规格已经很高了。小方大人提出这个建议,又是为什么?”

鸿胪寺卿其实也在,但是他没有说话。

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

既然是外交官,那么所对待的都是番邦外族。

“这个自然不用我多说,以后大明会越来越强大。会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我想提高他们的地位。要有专业的做外交的人才。所以鸿胪寺卿也需要专门的位置来培养这些人。与番国打交道,本来就是门学问,所以还是要有专门的人来做最好。”

其他人听出来了方中愈的意思,就是要大力的开办学校,各种各样的学校。

他所说的基本上每一条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所以最大的目的就是开办,各种各样的学校,然后让他们去挑选这些专业,甚至是强制性来做这些事。

这让其他大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这样做了,还要科举做什么?

可是为什么在这个计划书上没有对于科技做出改变呢?

很多人都很意外,毕竟读书人就是想在恩科至上来获取一些东西。

有些人一辈子读书就是为了考证那个举人。

这让他们不得不有一些感叹,看来方中愈想要另起炉灶了。

方中愈的解释让其他人都有些满足鸿胪寺卿现在也在,但是却没有说话,对于其他人眼中的眼红,他并没有太多的感受,毕竟鸿胪寺卿之前一直就是做这些事情的,就算现在提高了他们的品级,也不会职权扩大的很多地方,但是他们知道,如果真的如中愈所说以后他们的事情可就多了,需要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多。

按照方中愈的构想,以后学校里肯定是需要有这样一些人的按摩,还得他们的人去支教。

这一点倒是让他们很满意。

所以他决定回去了跟自己的手下面商量商量,看看要怎么做?自己上个折子来问问陛下的意思。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他们去吃饭。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留其他的大人,反而留下了方中愈,在宫里跟他共进御膳。

方中愈推辞,不过最后只好答应了。

对于他来说,这样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今天他所做的事情,明面上看起来是提高了,其他各个部门大人的权利,甚至是上上面心里都有些想法,是不是跟着中愈易做以后自己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去学校里做个老师桃李满天下了。

方中愈给了他们一个错觉,但是这件事情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以后到底会怎么样?没有人会知道方中愈自己都不知道那么既然如此,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在御膳之上,方中愈第一次见识到了皇家宫宴的气场。

虽然建文皇帝朱允文,平常都很节俭,但是这个时候膳房的人也不会马虎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再给方中愈,赐菜,小太监在一旁赶忙的给他。

总之中愈吃的,有些艰难是的规矩太多了。

“怎么,不太习惯?”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了看一脸囧态的方中愈。

他笑着说道。

“还好还好,只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臣有些胆战心惊。”

这话说的,就有些违心了,方中愈没见过这些吗?后世他见过了太多,而且自己也曾吃过不少大餐。

只是这个时候跟建文帝朱允文争执这些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对于他来说吃一顿饭就行了,就是简单的填饱肚子,他也没有太多的讲究皇家的讲究,主要是因为它要体现出贵族的气派,他们是天子,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显得特立独行,跟别人不一样,才最好呢。

“罢了罢了。想请你吃顿饭,还把你弄得这么不开心。看来宫里的规矩确确实是多了些,正在想想想想该怎么改变?”

建文皇帝朱允文沉思一会儿说道。

方中愈一听,立马从位子上站起来。

“臣惶恐,恐臣没有其他的意思,陛下还请您不要下这样的命令也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臣就是随便说说。”

方中愈赶忙向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告罪。

“好啦,收起你那一套吧,看着就假。这说的是真的,宫里的规矩还是太多了。有些时候真甚至在想,这里到底是皇宫还是牢笼,这么多年了,最远的地方也只到过京师。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这一片天地似乎只有这么一点地方,让朕感觉到温暖。你说这是不是一种病?”

中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话,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了这样的想法。

看来以后要少说这样的话了,不然让他怀疑自己那可就不好了。

毕竟他是一国之君,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多考虑考虑的?

“陛下,您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天下之大都是您的土地。以后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大明终究会有些变化的,也许五年后,十年后,您看到大明变得与今天不一样,那个时候你会很高兴,到处游玩的。”

中愈突然想起了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七下江南的事情。

也许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才会到处游玩的吧,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意义。

不过天子都是孤家寡人,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足以见得皇帝朱允文有的时候真的不太开心。

不过如今看来似乎好了许多,对于他来说,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做做,可以看着朝廷一天天改变,可以看着大明的百姓的生活,一天天的变好。

“真的吗?朕真的有那个机会出去走走。”

他是不相信的,其实大明对于帝王还是有很多限制的。

朝廷的官员也有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帝王,这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留下的东西。

他不能不遵守,因为那毕竟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东西。

不过又有一些奇怪,毕竟太紧,打破了很多的祖制。

似乎在多打破一个也没有什么关系,他自己心里这样想的。

“会有那么一天的会有那么一天的陛下,还请您宽心。”

安慰的话总是那么的简,单方中愈心里清楚,他说的这些话,目前在建房,你们心里就是安慰。

不过还好,希望皇帝朱允文这个时候倒没有太大的强求。

“好了,吃饭吧,好好的一顿饭,非要被你搞得这么伤感。再说这些话真可要生气了。”

建文皇帝也不理他,自己开始吃了。

方中愈也不想自讨没趣,一个人在那里慢慢的吃着饭,大厅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没有人理他们两个人就各自吃各自的饭。

本来是一段很好的御膳,但是这个时候却成为了这个样子,不过没关系,他们两人都是打打闹闹成为这样的。

时间过得很快。

诸位大臣们,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也一直都在谈论今天他们说讨论的事情。

不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今天这些东西怎么说都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而且在这个时候也让他们非常的能够理解,中愈的急迫心情。

这件事情必须要做,在他们眼中都必须要做,而且要快速的做好。

每个人都在衡量,在这件事情的得失,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将会缺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要做就好像他们从来都需要把这件事情注重起来一样。

不同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知道,这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就看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不管进入管理中文怎么说,他们都需要做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最后这个建议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要负责任。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其实很困难,因为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或者说他们没有经历过现在看到这些东西都是第一次,更何况还是要具体的去做呢。

他们只能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说这一段时间的关注来谈论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最后决定要怎么做?但是绝对不可能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做下去。

中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本来想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一次性将所有东西都抛出,这样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团结起来做大事就不会考虑到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甚至争权夺利。

内讧是大明朝廷内部很大的情况,那就是谁都不服谁这个时候如果分中愈让他们都有事情,可做,以后可能会更好一些,这就是他的目的。

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