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4章 是你的蛙干的吗(1/1)

这个世上有很多危险的工作。

很多人会去做,有很多人害怕,不会去做。

在这个时代,伴君如伴虎,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方孝孺,这个时候是忐忑的,虽然身为帝师,但他,现在越发的感觉到,无能为力,在之前,他说出的那些主意,给朝廷带来了多大的风险,让朝廷,遭受了多少的损失,他心里很清楚,但是,朝堂上下,还有陛下,似乎将这件事情忘记了,但他心里清楚,没人忘记,只不过暂时因为,中愈的原因,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但是他知道,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风险,那个时候,那些东西就将成为打垮他们方家。压垮他和他儿子的,最大的一棵草。

所以,他这一段时间已经很低调了,一直在家潜心研究,中愈留下来的那些东西,之前终中愈跟他讨论了关于,儒学,关于儒家,之前的发展,还有之后的发展,所以他一直都在改变。

中愈留下来的东西,对他来说就像是一种,新鲜的血液,给他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大门,在那个时刻他想到了,最好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那就是,在儒学的地位上,他的地位更加的高,他可以不管他的事,但是,与儒学儒家相关的,他必须要管。

他心里想的很清楚,一旦他做出了改变,会给当今的朝堂带来多大的影响,给天下的学子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他不能退却,因为这关乎到他们一家人的性命。

如家,在这个时候,流派还是很多的,但是大家,幸福的还是程朱理学,至少目前来说,朝廷开恩科取士,也是,采用的,八股。

八股文,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的严苛,但是多少已经有了那样的样子,所以,需要更多的学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那上面潜心研究,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中愈告诉他的,脱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都没有实践过,全靠耍嘴皮子,又能获得多大的益处了,所以,在这一刻上,他深深地相信,中愈说的都是对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想,保护好自己的这个儿子。

中愈做的事情有多么的离经叛道,他已经渐渐的感觉到了,虽然之前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自从,大明幻夜骑出现之后,他就知道,中愈走向了,可以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而那个道路,现在,充满着荆棘,必须要有人保驾护航,杭,如果让他单独一个人在前面猛冲的话,带来的,肯定是毁灭性的伤害与打击,所以需要在其他方面保护她。

这也是他和他的妻子,方郑氏一直讨论的事情,中愈,毕竟年纪太小了,再朝堂上,根基太弱,纵然有这些叔叔伯伯们,愿意帮助他,但是,如果真的触及到了某些核心的利益,恐怕,就不能够了。

他是儒臣,他学的是儒家,但并不代表他就傻。

当年太祖高皇帝,为什么,不愿意重用他,考虑的原因太多太多?

当然,也就是他表现出来的太过忠厚,甚至是只能做老师,而不能做,大臣。

所以希直先生,出名的,是教学,不然王爷不会,请息植先生,去,教导数,王府的子弟了。

建文皇帝在一旁看着他,方孝孺拿着,建文皇帝弟过来的折子,其实心里是很忐忑的。

他,翻看那些折子的速度很慢,似乎想要把上面的每一个字都看的很清楚,而且这个时候他隐隐有些紧张,因为他看到了。

不同的折子,里面多少都流露出了对大明幻夜骑的,好奇。

几乎每一个统帅都提到了,大明幻夜骑的战斗力,而且,在那一场,对外战争中屠杀了一个前元鞑子的小部落。

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他们可以以500多人的兵力,就屠杀了一个,数倍于己的小部落,这才是重点。

大明将士的战斗力有多强,建文皇帝,虽然说,不太了解,但是,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如果大明将士的战斗力真的如此之强的话,平叛战争也不会打了3,4年,而且损失惨重,所以,他也意识到这里面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想听一听,方孝孺的意见,毕竟只有他,才是那个对方中愈影响最大的人。

当然这些想法也是外界其他人的想法,当他们不能探听到里面的秘密的时候,他们就会猜测,从种种的蛛丝马迹中猜测,也就是这样,他们认为,方中钰的一切,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都来源于他的父亲,方孝孺,也就是希直先生。

没有人会去告诉他们真正的答案,因为,答案只有中愈自己知晓,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虽然父亲给他留下了不少的东西,他也跟父亲交流过,但是那些众多的想法都来源于那个后世的灵魂,来源于后世的何洪俊。

大殿里的气氛很是安静。

方孝孺,并不急着回话,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着急问话,他们都在等待,或者说,方孝孺,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他已经看到了,诸位统帅,想要的,无非就是中愈手中,那些练兵的方法,但是之前他听,中愈说过,在驸马爷梅殷和魏国公,徐辉祖的军中,他已经派人在训练那些东西了。

也就是说,这位统帅,看中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至于建文皇帝,心里具体的想法,没有人知晓,也许连建文皇帝朱允文,自己心里都很矛盾。

之前,在战争平定之前,他确确实实是支持方中愈的,不管中愈做了什么事,他都是应允的,甚至给了三分,空白的圣旨。

两份圣旨已经用掉了。

中愈,之前在自己的汇报中,也提到这些。

那两份圣旨其他的作用建文皇帝朱允文,都是很清楚的,他也相信的,中愈那句话,便宜行事,在很多时候都会起到大作用的。

如果真的要等到,回京请旨,再回到,前线的话,恐怕会耽误太多事情,所以,对于中愈来说某些情况下,皇帝还是挺佩服他的,但是这也,隐隐有一些,不一样的意味,在里面,特别是这一次,在燕王朱棣投降之后,,母后的态度,让建文皇帝朱允文,更加的,纠结了。

也许在内心之中,他是不希望,燕王朱棣,投降的,他的那位四王叔,应该只有死了才能化解他心中的疑虑。

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身居高位者,谋得事,远大。

也许,皇权,本来就是自私的,朱允文,就更加的自私,所以,他还是希望这样的人越少越好。

当然这些折子讲述的都是,终于劝降燕王成功之前的事情。

所以对于最后的结果,他们都不太清楚,但是多少是知道的,燕王朱棣,就算不,投降也会被活捉。

没有人承担的起,杀掉,一个大名藩王的,罪名,就算是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都不行。

换句话说,就算是朝廷真的有意要杀掉燕王,也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毕竟天下人都看着呢,朝廷刚刚宣布,在京师那里,赦免了,诸位王爷,恢复那些,被囚禁的,王爷的爵位,虽然没有封地,但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朝廷,不再追究那些王爷的故事,

这个时候,燕王朱棣,要是出了什么事,恐怕朝廷是,怎么说也说不清的?

这些罪名都会算在建文皇帝,中愈的头上,不管他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也不管他有没有暗示那些人做这样的事?

如果燕王朱棣真的出了什么事情的话这件事情,一定会站在他的头上,而且,会把这些情况,狠狠地记录下来,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那些在前线的,诸位,统帅们,也会使之中关键的人物,他们留在青史上的,不是美名,而是骂名,甚至是波及到自己手下的将领,还有身后的家人。

既然这个责任已经达到大家都承担不起了,那么,就先别说吧,至少,要保护好,燕王朱棣。

方孝孺,看一份折子,眉头就皱一份看一份折子,眉头就更皱一份,当他看到中愈的,折纸的时候,心里的疑惑就更加大了,自己的儿子,到底要干什么?

他的内心已经很惊讶了,这已经超出了他对以往的认知,甚至她现在才知晓,原来中愈,居然从皇帝那里拿走了三份空白的圣旨,也就是当初皇帝赐给他的东西。

那个时候他问过中愈,皇帝到底给了他什么,宝贝,那个时候,中愈于笑着说以后,父亲,自然会知道的,没想到现在他知道了,还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建文皇帝朱允文,在一旁看着他,他又越发紧张了,但是脸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心里确实苦不治,中愈啊中愈,你这做的都是什么事啊,

虽然,他并不清楚,中愈到底做了什么,也不知晓,建文皇帝,朱允文,把这些东西给他看的原因,但是他多少猜到了一份,他拿不定主意了。

讨论归讨论,那个时候,平叛战争还没有结束,燕王朱棣和他手下的叛军依然虎视眈眈的看着,金狮,随时都可能越过凤阳路,打进京师,所以那个时候,建文皇帝朱允文,考虑的是如何打败这些人,在那个时候,中愈的那些建议,他都可以,听一听,但是还不着急做决定,但是现在这个最大的阻碍已经被拔除了,这一切事情都走到了前面,

是时候做一个决定了,至少对于他来说,他心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想法,才能在那些事情宣扬开来之前,找到一个妥善的安排方法。

方孝孺,也是拿不定主意的,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做这些事情,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他虽然不敢完完全全同意,自己儿子的意见,但是,从目前来看,自己儿子所做的每一项决定,都对后面的事情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说别的,锦衣卫的名声现在比,前方军队的名声还要好,为什么,因为,有,方中愈在,小方大人领导的,锦衣卫,没有向太祖高皇帝那个时期,让人们特别害怕,虽然他也保留着一定的神秘性,但是老百姓们,并不害怕他,为什么,因为知道,锦衣卫,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朝廷,好,为了这个国家为了百姓好,

很多事都很奇怪他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让他都有一些应接不暇,但是这些实打实的改变,他也是看在眼里的,至少,他知道,这些事情,如果没有方中愈的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只有支持,只有保护,虽然他的力量,还不够高,但是,一些事情还是能够做到的。

稍微在心里思考了之后,方孝孺站了起来,向建文皇帝又行了一礼。

“陛下,刚刚的这些奏折,臣都,一一,看清楚了。不知道,陛下,想要问什么问题,臣会给陛下一个完美的解释。”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满,但是不说的话,会让皇帝以为他没有底气,所以,方孝孺,还是尽量让皇帝感受到他的坚定。

“老师,我想问一下您,中愈所说的这些事情,还有诸位统帅,他们上报的东西,您都知道吗?这些东西是不是来源于您?”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想听一听,方孝孺的意见,从他的角度来说,有些事情知道比不知道的要好,整个大明都是他的,他要将这一切都掌控在手里,太多未知的东西让他感到恐惧,就好像当初,不敢相信,燕王朱棣会造反一样,他的死亡,凭借着,一藩之地,整个朝廷对抗,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事实打了他的脸,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还将朝廷逼得步步紧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