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由浅入深(1/1)

第85章:(由浅入深)

第二更.....收藏哦....

天授元年七月中旬,改革一事经过上官尹风的亲自主导,在近半年的时间内也是施行的有条不紊,文武大员也是非常的配合,各地诸侯纷纷表示愿意对朝廷所颁布的法令进行遵守,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官尹风,作为东王,他的威名以及霸气给他施行的改革之路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各地诸侯对于他所提倡的行省制度表示遵守,这也意味着,以后不再有郡守这一官职,取而代之的是某省布政使一职,对于地方三司,上官尹风特别解释道:“行省制取而忠于皇权,布政使司主导一省之政务,布政使督导一省...”明朝时期的三司鼎立对皇帝负责,在这里,为了安抚那些没有被削藩的诸侯王,特地加强了布政使的地位,也就是说,布政使相当于一省之长,都指挥使司第二、按察使司第三...

都指挥使司的职权与之前的郡府大将军一职相对,由于将军封号太多,导致大部分士兵以及中低级将领来说,无法识别,所以,郡府大将军一职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都指挥使一职,也可称呼为‘都指挥使将军’,其解释道:“都指挥使司主导一省之兵事,都指挥使督导一省之军权...”

最后是按察使司,由于元代之前的刑罚都被朝廷的刑部所掌控,地方刑事的处理在于各州府之间,明朝时为了百姓之公平,特设按察使司用于监察地方官员,纠正地方刑事的对错,再由按察使司上报于刑部,其解释道:“按察使司主导一省之刑狱否决,纠察是非,按察使督导一省之刑罚...”

由于明朝时地方三司是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三司的主官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其权利之大,可以想象,所以,上官尹风特别说明按察使司的顶头上司是刑部,而刑部主官再向皇帝负责,各阶级权利分化,避免一家独大...

至于其余的内阁、五军都督府之类的官职,由于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上官尹风也就没有提及,他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提及此事...

为了深化皇权的集权制度,上官尹风将先前的官职重新进行了编排行省的地方官员官职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说之前的府、州、县、乡、镇、村等地方行政单位,三村为一镇,三镇为一乡,三乡为一县,三县为一州,三州为一府,不等数量的府组成一个行省...

府的文官最高官职为知府,州为刺史,县为县令,乡设三老,镇为镇长,村设村长,如此一来,各行省的政治传递得以更快的实施,政府之间的构架也十分的明确,处理政务也就很便捷,避免了一家独大...

虽然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十分的先进,但屯田制与军职世袭一点就造成了军队中的贪腐加重,兵员短缺,老弱病残比比皆是,所以,上官尹风提出全民选兵,每个士兵服役三年之后就可根据自己的选择留下或者回家,不必终生留在军营,这样做也是为了兵员的素质与实际战斗力...

至于行省的武官分为府、道、州、县、乡、镇、村七级,各行省的首府设都指挥使司衙门,都指挥使负责一省的军权决断,府设卫所,称卫指挥使,副职有指挥同知、指挥俭事;道为各个州府的驻防兵力,比如说洛阳三道,道的武官称为统御使,全称为洛阳三道统御使;州的最高武官为防御使;县设校尉将军;乡一级设巡检司;镇一级设地保都长;村有伍长一职;军权也被分化,防止出现叛乱...

地方三司既互相牵制,也互为相成,这也是明朝皇权能特别集中的解释,上官尹风如此做,也是先行改革,为了他以后的霸业铺路,等有了铺垫,后面的事情也能好办的多...

至于其余的将军名号,依然有所依,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职才有封号,这样做也是很好的避免了乱用‘将军’这个名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洛阳,皇城天守阁

“左丞相,你看东王所提这些可有哪些与礼仪不符的?”公孙龙看着张洞,他所说的,是上官尹风所提出的改革一事,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很好的加强皇权,使得他能够完全掌控各行省的官员与政务...

张洞自然清楚这些,他也很是钦佩上官尹风:“东王所提并无于礼不合之处,由此可见,东王真乃旷世之才,我朝定能繁荣昌盛...”

“左相言之有理...”皇甫南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东王改革一事确实不错,地方上的政务也可以有效的传达,三司鼎立,避免一家独大,但最终都要向皇上负责,如此,各地诸侯手中的权利也就被分化了,不过,削藩一事还是请皇上慎重...”

两天前的朝会上,右丞相张松首先提出了削藩一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是吵成一片,文武百官各有不同的意见,朝会上首当其冲的便是东王上官尹风和荥阳王贺英,两人是唯一出现在朝堂的人,其余的诸侯王都在各自的封地,自然也就不知道,上官尹风对此是一言不发,贺英则有些面露不悦,不过,见着上官尹风都没有提出任何意见,他自己也不敢多提,毕竟上官尹风的官职比他高得多...

张松听闻皇甫南的话,当着公孙龙的面立马反驳道:“皇甫大人此言差矣,若藩王一事不解决,我朝始终会处于战乱之中,即便当今皇上英明果断,但难保后世之人能继续维持下去,所以,各地藩王必须消除,才能以免后患...”

“右丞相和司徒大人所言都有道理...”公孙龙点点头,在他看来,藩王一事必须解决,但是现在他又需要上官尹风,且各地诸侯王肯定不愿意交出这至高无上的爵位:“现今如果强势削藩,恐怕会引起巨大的变动,于我不利啊...所以,朕还是以为此事日后再说...”

“诺...”

上官尹风府邸

“夫君,听说前几日右丞相张松张大人提出削藩一事,朝堂之上吵成了一片,为何夫君当时没有出声说一句话?”成玉菲将手里洗好的水果递给了上官尹风,如是问着...

上官尹风还未开口,慕容雪便抢先笑道:“姐姐可知道,一旦夫君开口,那皇上必然会猜忌夫君拥权自重,朝廷内的其他大人们也会私底下议论,与其开口引争议,不如闭口挣清闲...”

上官尹风笑着摸了摸慕容雪的头发,点点头,看着成玉菲笑道:“菲儿问的也是紫曦和夕月想问的,雪儿也是都告诉你们了,夫君也就不再重复了,现在皇帝的宝座刚稳,是万万不敢动我们这些藩王的,不过,一旦河北或者西北的叛乱解决了,那么,就应了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夫君何不早作打算?”刘紫曦好奇的问道,在她看来,尽早做准备就能有备无患...

听到这里,上官尹风不尽神色凝重的看着慕容雪道:“雪儿,你觉得,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

慕容雪放下筷子,仔细的想了想,也认真的看着上官尹风道:“如果换做是我,我会选择在改革之事完结之后,主动放弃爵位,然后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要么去南阳,要么去四川...”由于慕容雪也参与了改革一事,她是上官尹风的幕后智谋团,所以对于天下十三州的重新定名都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巴郡的新名字--四川省...

四川由于由东川、西川、北川、南川而得名,除了叫四川省外,私底下的百姓也习惯性的称呼为益州...

“雪儿真是夫君的好帮手...”说到这里,上官尹风明显感觉其她三女有些不满,于是笑道:“当然了,雪儿帮助夫君理清前线,你们几个就帮助夫君理清后线...”

“后线...”成玉菲有些不解...

“夫君所谓的后线,就是指咱们府内的事情...”慕容雪笑着成玉菲说着,上官尹风的大将军府内有下人近百人,除了日常的事务由成玉菲主导之外,其余的都由慕容雪出谋划策,毕竟算起来成玉菲是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