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能不退兵,至少是暂时不用退兵,让李准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准也知道,自己这口气不能松太久!
因为等御医学会了那阴阳十八针以后,如果真能让赵权的病情有气色的话,那时候赵权是肯定要班师回朝的。
不管这会不会影响战局,也不管赵权想不想回京,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就算是李准他自己,也不敢再将赵权留在太原,留在前线了!
毕竟……仗打输了,可以和辽国和谈,要是人没了,特别是赵权,如果他出了什么问题,不光是李准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就算太原和前些所有的将士,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离开皇上寝宫的时候,石中元跟着李准走了出来。
两人作为同僚,又是现在朝堂上的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有些事,当然还是要明说的好。
毕竟李准曾经是石中元这一批人的领头人,虽然现在双方的政见出现了相左的情况,但李准的民望摆在那里,起码还是悬在石中元的心头上的。
石中元不能忽视李准!
所以石中元对李准说道:“大人,这一次……大人考虑得确实有些欠妥!”
说得还是很委婉的,而且……以石中元现在副相的身份,居然口口声声称呼李准大人,这也表现出了石中元对李准的敬意。
李准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直直地盯着石中元,看了很久很久。
石中元知道李准的脾气和性格,眼前这个老上司精明、果敢、睿智,而且坚毅!一个拥有睿智和坚毅性格的人,他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一个对自己思想很坚定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特别是……这个人还是身居高位的人!
所以石中元继续说道:“下官也知道大人为了这一战呕心沥血,心中放不下,但是……难道将皇上的安危赌上去,这样真的好么?”
这样真的好么?
李准在心里问了自己一句。
答案很显然,作为一个臣子来说,拿自己君王的生命安危做赌注,拿肯定是不对的,甚至是大逆不道,有违人臣之道。
恐怕在石中元他们心里,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才会上疏弹劾李准,不过当着李准的面,石中元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
李准看着眼前这个当年的后进,现在的朝堂副相,他摇摇头,对石中元说道:“你不懂,你终究不懂……”
一句话,说得石中元一头雾水!
自己不懂?
不懂什么?
在李准面前,石中元真的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所以只能看着他,希望听到李准后面的话。
李准继续说道:“难道你看不出来,这一次不止是老夫的坚持,皇上他……也一直在坚持么?”
皇上也在坚持?
石中元闻言身躯一震。
李大人说皇上也在坚持,那么皇上在坚持什么?
看着李准悠悠离去的背影,他并不宽厚的背部上,似乎承载了太多太多,导致现在失去了应有稳重,显得离去得有些急切!
很显然,李准的急切,是因为前线的战事。
联想到战事,石中元一下愣在了原地!
皇上的坚持,难道就是因为这一次和辽国的战事?
难道说……
皇上拖着病重的身躯,来到这太原前线,其实根本就不是出于大势所迫,而是因为……皇上他本身内心的希望?
一个帝王,坐拥天下,江山、权力、美色、钱财,应有尽有,他还能有什么希望?
更何况,这一次发病,都几乎要了皇上的命!
很显然,皇上他自己也是意识到了自己时日不多的,所以他才要来到太原,想要在自己这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一雪前耻,将当年自己在太原的失误,和对辽国纳岁币的耻辱,都一扫耳光!
皇上他这是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这是在为自己死后的声名拼搏一把,难怪李大人说自己不懂!
现在,石中元终于懂了!
原来这一切,并不是李准的坚持,而李准也并不是那个为了民族大义,而将君王的安危不顾的逆臣,恰恰相反的是,这满朝的文武之中,只有李准一个人才知道赵权的心思!而李准这样做,也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尊重皇上的想法。
满朝文武,居然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这是何等的悲哀?
其实朝堂之上的官员大臣,都不是平庸之辈,但赵权病重以后,他们都一直在给李准压力,这其中除了有些人是像石中元这样确实没有细想和不知情的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知道了或者是也猜出了赵权的想法,有的人是认为这样做不值得,代价太大,所以才反对李准的;有的人则是因为担心皇上出事,到时候全军崩溃,辽军杀过来,李准支持不住,然后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和现在的地位,所以他们也反对!
石中元本来和李准还有纪平,以及曹刚的关系都不错,赵权御驾亲征之前经历的太子和万民祈福一事,石中元也一直都清清楚楚。
开始的时候,因为赵权的病情,他没有细想,现在想通了皇上的想法以后,石中元再回过头来,就不由得想到了之前为了能让皇上下定决心亲征,而甘心辞去枢密使这个职位,将位子让给李准的曹刚了!
很显然,曹刚是早就知道了赵权的心思,而且曹刚也是一直在竭力促成皇上御驾亲征的!
不然的话,曹刚为什么会故意请调到山东去,将李准替换回来?
曹刚他明明知道,皇上信任李准,而李准……则是一个坚毅的人,一个有主见的,还有……李准也是一个好战的人。
四年前安辽一战,李准就是主战派!
想到这里,石中元无奈地笑了笑,因为他突然想到,纪平当初也是支持御驾亲征的,感情这满朝上下,大家都知道了,就瞒着自己呢!
想到这里,石中元不由得将目光看向了南方,在南方很远的地方,那个为母守孝的少年,他是不是也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