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迎接皇上(1/1)

“现在,就是我们北进的最佳时机!”在应天府内,一个人语气很平静地说道。書哈哈

听到他的话,座上之人,个个露出了笑容,他们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刘基,这个本来默默无名的人,此时正在朱元璋的面前陈词,而李善长,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刘基从来都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北进,是需要紧密筹划的大事,无论谁首先提出来,以后若出了状况,恐怕都会受累。既然刘基这么想出风头,就由刘基来说好了。

当然,刘基没有这么想,对于他来说,现在看到这局面,再不北进,那是不符合己方的利益的。

“青田兄,继续说下去。”在正中间的主座上,朱元璋满脸笑容。

“我们现在,需要把徐将军和汤将军等在外的诸路兵马,全部抽调回来,组成一支二十万的军队,向北推进,直指大都!”这个机会究竟为何这么好,已经不需要刘基再来叙述,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北进的问题。

自古以来,战斗都是从北向南打的,北方民族,本来就彪悍,由北向南侵略,而且北方地势高,南方地势低,这是一个战略优势。

现在,他们需要从南方,进行一次北伐,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听到刘基的说法,一旁的李善长终于开口了:“青田兄,我们现在已经占领了很多城池,抽调兵力,但是,也要在各大城池,留下必须的驻守兵力,这样,我们实际能够抽调的,不会超过十三万人,倾我们所有,也不会超过十五万,如何才能够凑出二十万的军队来?”

这两年,朱元璋的军队在急剧地冷着,同时,治下的土地也在不断地冷着,仅仅是在这些土地上驻扎守城的兵力,就已经非常紧张了,凑出二十万的大军来,朱元璋也知道很难办到。

虽然在江南,已经没什么敌手,不会像汴梁那样,被敌人惦记,但是,必备的驻军,也是要有的。

听到李善长的问话,刘基脸上笑了笑:“如果只有我们的军队,那的确是不够,不过,北伐这么重大的事情,又岂能只有我们一支军队?”

刘基这么一说,顿时,朱元璋心里就如同明镜一般,不错,自己怎么会忘记,在自己的东面,还有一个好兄弟啊!

“陈大人麾下精兵无数,这次,我们出动十三万军队,同时请陈大人出动七万军队,这二十万军队,不就凑齐了吗?”刘基说道。

北方鞑子,虽然经过了这几次的消耗,但是,实力依旧是有的,尤其是扩廓,这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而陈风的军队,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请陈风的军队一同北进,这也是一个良策。

“对!打垮鞑子,也是风弟的一个心愿,这次北进,将鞑子彻底从大都城内赶走,一定要在风弟的手下实现!”朱元璋说道。

有了朱元璋的表态,下面的人,自然也知道如何来决策了。

“王爷,现在,我们就需要派人去平江,将陈大人请来了,共同商议这次北进之事,而且,听说这次蓝夫人马上就要生了,王爷,我们也该派人去祝贺一番,而且,三夫人最近喜得千金,蓝夫人若是生了个男孩,我们也可以联姻。”刘基说道。

虽然在此之前,陈风就已经有了几个孝,最大的,此时都已经几岁了,但是,刘基最看重的,却是这次蓝夫人所生的孩子。

因为,蓝夫人,是陈风的正妻,按照礼制,这个孩子,要比那个什么青青所生的男孩,还要有地位。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父母之命,现在刚刚出生,就定下亲事来,也是常有之事。

因此,刘基这么一提,朱元璋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些好处,点头道:“青田兄所言甚是,就按照你说的办。一晃近一年没有见到风弟了,也真是想念。”

将徐达等人的军队召集回来,准备北进之事,发布讨逆檄文,这些,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也足以和陈风进行一次会面了,朱元璋心中有一些激动,毕竟,眼看着鞑子就要被赶走,汉人的世界,终于重新建立起来了。

刘基刚刚帮朱元璋指定了决策,就看到周德兴走了进来,向朱元璋说道:“大哥,江北传来紧急情报。”

现在,朱元璋虽然也主要在江南活动,但是,滁州等地,还是朱元璋的控制区,那里也时常会有情报过来。

朱元璋接过了情报,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刘基注意到了朱元璋的脸色,心中也是一紧,北方还有什么情况,能够让王爷这么担忧?

不过稍后,朱元璋就恢复了常态,这个情报,虽然非常绝密,但是,现在这些人,都是自己最亲近之人。

“各位,一个好消息,汴梁失陷,刘福通将军战死,我们以为,皇上也随之玉碎,刚刚滁州传来消息,皇上已经到了滁州!”朱元璋说道。

皇上到了滁州?这还是个好消息?这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了!顿时,所有人都皱了皱眉头。

本来,当汴梁出事的消息,传到了应天来的时候,所有人脸上都是喜色,没有想到,李思齐这么给面子,把他们最大的麻烦给去掉了。

现在,朱元璋最头疼的事,不是手下军队不够强大,不是地盘不够多,打败了陈友谅,就已经过了最初级的那个阶段。

现在,朱元璋很无奈的,就是头顶上虽然没有了老丈人,却还有皇上,只要是北方的红巾军,就得听韩林儿的号令,这就是一个旗帜,因为韩林儿他老爹,那是白莲教的教主,而当初红巾军起义的班底,就是白莲教的教徒。

虽然现在朱元璋在极力地淡化白莲教的影响,但是,他却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形象,因此,一直都对韩林儿还算是恭敬的。

如何将头顶上的这个帽子摘掉,困扰了朱元璋很长时间。

所以,上次听说汴梁被围,刘福通没在汴梁,李思齐攻得很猛,朱元璋都要喜上眉梢了,接着,一场大水,既给了朱元璋北进的足够的理由,又帮朱元璋解决了难题,朱元璋几乎要感谢李思齐了。

可是,现在,却得到了韩林儿脱险,还跑到了滁州去了。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你就是跑到了平江,朱元璋也会当作不知道,但是,现在却是到了滁州,还通知朱元璋,我韩林儿来了。

韩林儿来了,皇上来了,要一脚踩在朱元璋的头顶上,朱元璋此时心里,那是极度不爽,但是,却偏偏还要装出个样子来,欢迎皇上前来。

没有人认为这是个好消息。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朱元璋手下的心腹们,没有一个发言。

“王爷,既然皇上来了,不管于情于理,我们都需要将他接到应天来。”就在这时,刘基终于说话了。

接到应天来?听到刘基的话,李善长心中不由得讥笑,这个刘基,是嫌应天不够热闹吗?要是让韩林儿到了应天,己方再商议事情,坐在最上面的,岂不是就换成了韩林儿了?

听到刘基这么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个反应。

“青田兄,你真的觉得,让皇上来应天,比较合适?”座上的朱元璋也问道。

“是的,王爷,既然皇上已经到了,那么,我们必须要将他接到应天来的,我们还要每天给他磕头,还要听从皇上的圣旨,因为,他是我们的共主。”刘基说道。

想当初,刚刚将刘基叫到这里来的时候,刘基连韩林儿的座位都不拜,现在,刘基居然说,要天天拜这个皇帝?听到这里,朱元璋已经知道,刘基这么说,是有深意的。

“我们需要派人,将皇上接过来,皇上一路旅途劳顿,我们该派艘好船,去接皇上,也好让皇上在旅途中,多休息休息。”刘基不顾其他人的眼神,继续说道。

派船去接?走陆路,到了长江边再用船接,应该更近吧?

“王爷,水路很安全,除了那里,水势有些急啊。”这句话刘基说得非常轻,似乎在自言自语一样,却在朱元璋的耳边轰响。

不错,这个主意高!

得知皇上幸存,朱元璋非常喜悦,立刻就派人前去迎接,只可惜,在半路上,船只遇到了危险,皇上不幸驾崩,这些事情,和朱元璋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将小明王扔在滁州不管,难免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朱元璋迅速表态,前去迎接,足以表示诚意,至于船翻,那只是一个意外而已。

虽然船翻,也会有人说闲话,但是,除了这么做,就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否则还能怎么办?

“青田兄,接皇上来应天,事关重大,就交给你去全权处理了。”朱元璋说道:“我在应天府,为皇上营造宫殿,以后,就让皇上先在应天府安顿起来了。”

“是。”刘基静静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