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1/1)

“没了。”李荩忱举起另一只手,“朕以朕的信誉发誓。”

“陛下还有信誉啊?”乐昌惊讶的说道。

“没有么?”李荩忱的手已经不老实的开始捣乱。

乐昌登时没了力气,软软的靠在他的怀里:“有,陛下最有信誉了,求求陛下,快放手吧。贞儿她们还看着呢。”

李荩忱这才松开手,笑着说道:“这就是不信任朕的下场。”

而旁边的尉迟贞吐了吐舌头。

明明前天还给繁儿姊姊梳头来着。

这么娴熟的技术,骗谁啊。

当然陛下是要面子的,这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荩忱似乎感受到了尉迟贞时不时瞥过来的目光中蕴含的意思,对着她嘿嘿一笑。

尉迟贞只觉得背后一阵寒意,果断的去整理奏章了。

——————————

返回洛阳的第一天,陛下召见了太尉府和海军主帅,传达出的自然还是大汉有可能在某个地方发动战争的信号,不然王昌不应该出现,西北战事收尾的话和海军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回到洛阳的第二天,李荩忱便先去视察了户部和御史台这两个一个负责掌管财政、一个负责监察的部门,表达了自己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百官监察体系的重视,这自然也传达出来另一个信号,大汉依然要打牢经济基础,并且有可能进行新一轮的吏治改革,或者至少是清查工作。

李荩忱才刚刚从御史台出来,大汉各级报纸的记者就已经在御史台门外等候,不过今天并没有采访环节,所以实际上留在这里的记者只是为了避免有什么突发情况发生,自家没有人在此地随时记录罢了,而陛下视察御史台的新闻,此时应该都已经写的差不多,准备付梓了。

陛下看上去心情不是很好。

这是所有人在躬身行礼时,用余光看到的。

作为记者,他们的嗅觉显然更加敏锐。

这说明很有可能有人要倒霉了。

李荩忱转身就上了马车,而御史台的一应官员齐齐行礼送行。

殊不知,上了马车之后,李荩忱一直紧绷的脸一下子松了下来。

马车上并不是空荡荡的,乐昌正斜靠在软榻上,捧着一卷书,看的津津有味,见到李荩忱上来,便缩了缩腿,给他腾个地方。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尉迟贞则是一身干净利落的男装,手里捧着一个本子,另一只手拿着墨笔,饶有兴致的看着记下的内容。

随着报纸的发展,毛笔显然已经不适合记者使用,大家忙着采访和记录的时候,总不能还专门有一个人在旁边研墨,即使是提前弄好,液体也不好携带。

应对记者的要求,工部尝试用石炭打造出了墨笔,实际上就是没有后世铅笔那么坚硬、但是好歹可以书写的铅笔罢了。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了李荩忱三言两语的指点。

这么简单的发明,也轮不到李荩忱提出完整的建议了。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李荩忱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后世常见的物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形状不一样,叫法不一样,但是一样的功能无疑在提醒着李荩忱,这个时代正在自己已经规划好的道路上快步向前走。

乐昌轻轻笑道:“陛下演戏演完了?”

李荩忱颔首。

没错,刚才很多人看在眼里的陛下的愤怒,实际上不过是李荩忱演出来的罢了。毕竟关于一些官吏贪污腐败或者不作为的奏章,早在昨天就已经送到了李荩忱的案头上。

要是愤怒,也不至于今天进入御史台之后再愤怒。

这个表演从李荩忱进入御史台一直持续到他离开。可想而知,明天就会有不少报纸上出现《陛下视察御史台,神情严肃》之类的新闻。

这足以表明李荩忱对于现在吏治的不满,很容易就揣测出李荩忱接下来会着手整顿吏治。

如此,一些贪污受贿正高兴的家伙们,应该就会先收敛收敛。

“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乐昌秀眉微蹙。

通过这种“烽火戏诸侯”的方式来震慑下面人,一次两次或许还管用,三次四次,大家就都当看热闹了。

陛下生气又有什么用,也没见把我们怎样啊。

李荩忱登时狡黠的一笑:“第一次和第二次只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罢了,难道朕真的会坐视不管么?现在朝廷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对付西北吐谷浑身上,等稳定西北并且可以向西域踏足之后,朕肯定要把这些家伙全部都收拾了,趁机为新一轮的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腾出位置。”

旁边的尉迟贞自然是听到李荩忱和御史台主事的陈禹、杜齐对话全过程的,当即补充道:

“另外朝廷对外征战,正是这些家伙一直狐假虎威,趁机搜刮民脂民膏。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是这些家伙借助朝廷的政令做出来的。偏偏在明面上,他们还都是一心为公的好臣子。”

“如此说,陛下是不打算把这些人留到进攻高句丽之后了?”乐昌忍不住说道。

李荩忱一笑,不置可否。

乐昌不由得娇哼一声。

这家伙,连自己都瞒着。

不过想想也是,马车之中只有三个人,但是架不住马车外面还是有人的,谨慎一些总没有坏事。毕竟陛下打算着让这些家伙露头之后,一网打尽。

“接下来去哪里?”乐昌懒洋洋的说道。

跟着陛下出来,美名其曰去考察各部以及内府,但是实际上去户部和御史台这些地方,皇后是不方便露面的,不染多多少少都有后宫干政的意味在。而尉迟贞作为李荩忱的小秘书,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所以她跟在李荩忱身边,诸位大臣们也都默认。

不过即使是这样,尉迟贞还是一身男装,免得引起外人不必要的误会。

这个时代的女子,在李荩忱的推动下,社会地位的确有所提升,但是这还有触动到后宫可以干预政事这种底线。内府的建设本来就已经是李荩忱的一种试探了,外廷可以容忍。

而尉迟贞跟在身边,是因为陛下缺少一个能够联络内府和外廷的渠道,外廷在此也是受益的,双方有什么不好说直接解决的矛盾,可以通过秘书监和尉迟贞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