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1/1)

除了旧有河道可以多加利用之外,鸿沟沿线还有众多的大小湖泊、河流等等,只要进行疏浚甚至直接开挖支流就能够成为鸿沟水流体系下的水渠和水库。

另外多年的战乱让很多曾经的洼地农田都已经荒废,逐渐沦为芦苇滩涂和沼泽,现在大汉依旧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去开垦这些荒地,所以在周围构筑堤坝,将其变成水库自然就变成了不错的选择。

多加利用,就是只要能利用的,最好都不放过。

大汉的经费资金本来就有限,工部自然也不可能以为后世谋福利为目的把大汉的国库都给掏空了,改造和疏浚旧有河道湖泊,自然要比在平地上重新挖一个新的来得方便。

更何况这些河道本来就是古人运河的遗留,古人已经证明过其可以作为运河使用,自然总比再新挖一条河道,面对众多不得而知的困难和挑战来得好。

李荩忱需要的是性价比,不是铺张浪费。

历史上隋炀帝固然厉害,举国之力开挖运河,可是结果呢,还不是把江山拱手送掉了,就连这大运河都白白便宜了大唐,为大唐稳定南方、成就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臣等恭喜陛下!”随驾的群臣,自工部尚书吴凭以降,纷纷向着李荩忱拱手道喜。

已经恢复平静的水面以及时不时传来一切顺利的声音,让大家已经急不可耐要向李荩忱道喜了。

鸿沟开通意味着什么,他们当然很清楚。

大汉南北之间,将更加紧密的连为一个整体。从最遥远的安南,通过灵渠、湘水进入大江,再通过邗沟就能进入淮水,最后通过鸿沟进入大河,从南方的番禺、桂林到大江中游的荆州、下游的建康,再到两淮,最后到中原洛阳和关中长安,甚至还囊括巴蜀的巴郡和成都府,这些大汉内外要冲重镇,将会被水网河流连接,只要有一条船就能够纵横天下各处。

原来的时候,中原作为腹心之地,反倒是游离于整个大汉水网脉络之外,实际上也就等于游离于大汉的经济网络之外,如果不是李荩忱本人在洛阳,而且大汉北伐之势愈发高昂,恐怕中原之地会逐渐沦为大汉经济发展的末梢。

现在有了鸿沟,华夏南北、东西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再无阻碍,纵横水流完全可以满足大汉物质运输、经济交流乃至于文化融合的需要。实际的鸿沟重新出现,而原本横亘在南北之间的鸿沟,逐渐消失。

自此,华夏南北沟通更加顺畅,九州一体,不再是一句空话。

因此无论是李荩忱本身,还是大汉群臣,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至少这足以证明,他们带给这一片土地的,不是一如既往的战乱和苦难,而是新生和复兴。

————————————

洛阳,龙门。

龙门远离洛阳城,是洛阳周围除了北邙之外少有的幽静之地,北邙那地方自然是没有人愿意久留,帝王陵墓、名臣将相坟冢连绵起伏,在任何时代的人看来都未免阴气过重。

相比之下,伊水岸边的龙门,作为书院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北魏时期陆续开凿的大佛,有的已经完工,有的不过只露出来佛的轮廓,并且多数都在之前的灭佛中被破坏掉了,然而还是有一些幸存的,俯瞰悠悠伊水和漫漫山路,为这龙门平添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在之前就已经有不少隐士汇聚龙门周围,等待乱世结束。

龙门是朝廷选定的太学之地,也是看中了这里的肃静和学术氛围。

龙门书院已经开始动工修建,而龙门书院的招生甚至要在书院完全建好之前。

朝廷稳定北方日久,急需通过书院向北方灌输大汉的文化并且招募北方士子为大汉所用,等到一个规模庞大的书院建设起来,那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裴矩走马上任之后,吸取大汉之前组建成都书院、金陵书院等等的经验,先征辟龙门既有的一些寺庙僧院改为书院,甚至就连周围不少茅舍都没有放过,反正这些屋舍多数都已经荒废,就算少数还有主人的,面对朝廷的重金,也不会拒绝,仅剩下的一两个钉子户,那就不好意思了,裴矩可不打算跟你讲道理,要么你可以选择进入书院中成为一名校工,由书院统一安排,要么你就问问随行禁卫军的刀刃是不是足够锋利了。

敬酒不吃吃罚酒,可不好。

因此很快龙门书院就有了自己还凑合过去的校舍,准备招生。

听闻这个消息的李荩忱,也只能感慨一声,这个时代的人还是不懂学区房的宝贵啊。而裴矩的干净利落,也让李荩忱更加确信,自己所托还算正确。

龙门书院就是未来的太学,或者太学的名字就是龙门书院,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太学选定这里,自然说明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不少私人书院也都陆陆续续在龙门书院周围破土动工。

这些私人书院名义上不属于朝廷,但是实际上背后多多少少都有朝廷各部以及内府的身影在,比如龙门工学院,背后就是工部在支持,而龙门医学院,背后自然就有内府的资金注入,只不过大家明面上还是不能打破官方教育由礼部主持的规矩,除此之外,也是能够让民间的资本更顺理成章的进入到办学当中。

无论是民间的工坊、药房还是其余的各行各业,在意识到书院不但能够培养当官的人才,还能够培养本行业的精英人才之后,自然都不介意在本行业的专业书院之中倾注资金,通过签署人才引进协议以及获得更多就业宣传机会等方式,在这些学院的人才毕业时获得更大的优势,以获得更多专业人才。

尤其是科技的快速进步,让各个工坊都能意识到,只是一直抱着原本的技术,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掉,所以必须要尽快引进更多掌握有更先进理论知识的人才,至于在学院的建设上投入点小钱,那对于财大气粗的他们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有了他们在背后的支持,各式各样的学院自然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甚至动作快的,建设的比龙门书院还要麻溜,而且还有工部就近监督,质量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