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难为田横(1/1)

周泰那就是不死小强,他顽强的生命力几乎非人类所有。想当初在宣城救护孙权,对战山贼,身被十二创,甚至多创见骨,偏偏就是不死;其后转战江南各地,往往奋勇先登,搞得满身是疤,换了别的将领,估计都死三回了(换了是勋等文士,死十回都不止),他却浑然无事。

这回在春谷城西对战太史慈,被一箭射中心窝,本无幸理,偏偏他就是那么命硬,箭头恰好从心脏边上穿过去,未中要害。但即便如此,换了旁人,光当时大出血和其后的伤口感染,就挺不过三天去。周泰的亲卫寻着他,包裹了创伤以后,他周幼平竟然还能哆嗦着行动和说话,伸手一指东方:“往护至尊!”

亲卫们用树枝和军旗绑了个担架,扛着周泰一路躲避曹兵和乱民,迤逦向东,途中军士大多跑散,最终只有百余人得以返回吴县,前后足足七天,周泰吊着一口气,就是不肯死!

等到他躺在担架上被抬进孙权的衙署,正好撞见顾雍、秦松在劝说孙权投降。

顾雍说了:“吴会本无陷阻,利攻而不利守,所恃唯江海而已。今曹军已渡长江,东海亦轻覆我师,是震泽(太湖)、射贵(无锡湖)之间,门户洞开也。即带甲十万、粮秣趁足,亦不可守,况今之不敷耶?古来雄杰,因势成事,势其不至,逆天必亡。请主公熟计之,今日从命,尚可得保首领,若犹豫迁延。恐孙氏将无噍类矣!”

咱们无险可守,根本打不过曹军,那么除了投降,还有第二条道路可走吗?

顾元叹是土著带路党,一心想劝说孙权投降。这年月王权不下乡。尤其对于扬州、益州这类偏远州郡,朝廷诏命往往连州治、郡治都出不去,全得依靠地方实力派来协助施政,所以两州的豪族势力也极庞大,独立性极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极为浓厚。孙氏之下江东。必然会跟这些豪族起冲突,孙策专以力杀,早就把他们给得罪狠啦;孙权倒是想恩威并用,加以招抚的,可惜还没能收到足够的成效。曹操就杀过来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赤壁取胜之后,北方的势力已很难再渡江来攻,而且西方的荆州已成与国(即便孙刘联盟并不牢固),孙氏在江东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以吴四姓为首的地方豪族无奈之下,这才被迫接受了孙权递过来的橄榄枝,逐渐臣服于孙氏。顾雍、陆逊等亦成为东吴之名臣。而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曹军首先在北荆州站住了脚,进而控扼江上。得以顺利地渡江伐吴,把这一进程给打断了,顾雍、陆议(陆逊)等人难免站在家族、乡党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故此一力撺掇孙权投降。

尤其是“北人归北”的方略传过来,这票地方豪族忍不住是喜上眉梢,弹冠相庆——只要把那些淮泗人、江北人全都轰走。那孙家还有什么能量啊?即便孙权因为身为南人,仍能留在江东。甚至还是名义上的总帅(比方说当扬州刺史),他不依靠甚至是巴结大姓豪族。还有能力施政吗?再说了,曹操早就承诺把吴、会两郡的主要职务全都交给顾、陆、朱、张,“南人治南”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不能责怪顾雍等人但知家族,不虑国家,因为以当时低劣的交通状况、通讯状况而言,对于这些偏远郡县,形成在朝廷遥控下的地方自治,将是较为稳妥的政治格局。因此顾雍他们认定,只有江东归从王化,才能免除外扰,只有朝廷任命江东之人来主江东之事,才能缓解内纷,如此地方安靖,国乃富强——你瞧,我们也是在为国家社稷考虑啊。

就如同世家大族出身的士人,大多数认为只有世家掌权,国始得安,他们的想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把相反的道理抛至脑后,假装看不见而已——屁股决定脑袋,往往如是。

与顾雍相比,秦松的立场却又不尽相同——他是广陵人,属于北人,一旦孙权降服,那是必然要被遣送回乡的。前不久,跟他同病相怜的陈端病逝了,秦松还清晰地记得秦松在病榻上拉着自己的手,流着眼泪所说的话:

“吾等皆北人也,因世乱而避之江南,为讨逆将军所用,言听计从。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本不当背之也。惜乎悯天不吊,讨逆将军为小人所害,今之孙将军则逊之远矣,且不用我等语……若早归从朝廷,安有今日之难?”

孙权继位以后,对父兄所遗留下来的老臣还是有一定提防和疏远的,此亦人之常情。武将们不涉文事,周瑜本便以兄事之,或许还好一点儿,但对于二张尤其是陈、秦等辈,大抵敬而远之,并且尝试选拔吴会本地人才如顾雍等来分夺他们的权柄。到了这个时候,二张只相当于高级顾问,其实手中一点儿实权都没有,至于跟孙权相性彻底不合的陈端、秦松,唯优礼而已,基本上靠边儿站了。

这也是为什么史书上对这二位孙策时代的“谋主”记载寥寥的缘故——孙策时代才多长啊?而在其后漫长的孙权时代,他们确实就没起到过啥作用呀。

陈端、秦松,对此不能不心生怨怼,甚至会起念干脆闪人算了。原本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这回曹军提出“北人归北”,二人乃彻底不想在孙家这条将沉的破船上呆着了。

陈端因此就对秦松说:“吾无日不念桑梓,惜乎命之将终,恐难以归。昔请孙将军遣质归化,彼不应从,乃有今日……”当初孙权要是肯放弃一定的独立性,向朝廷递交人质,曹操还有大票的割据势力需要敉平呢,也就不会急着来打江东啦。等到孙家趁机遣兵南下,彻底平定扬州南部,甚至吞并交州,地方既广,户口也繁,曹操再想下手,难度系数就很大了。等到天下一统,孙氏即便不为藩镇,终孙权一代坐领江东,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此即二张、陈、秦等所谓“投降派”谋士为孙权所做的谋划,但可惜孙仲谋其志非小,因而听取了周瑜等人的建议,因着唇亡齿寒之忧,刻意要插足曹操和刘表之间的争斗,这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在二张、陈、秦等人看来,这真是太不明智了——你以为你是你哥啊?你有你哥能打么,也敢跟曹操当面叫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孙权也正是因此而逐渐疏远这票前代谋士——时时刻刻都把我跟我哥比,我哥临终前都说过了,他跟我的秉赋不同,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你们烦不烦啊!

如此恶性循环,双方的心结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陈端为此在临终前关照秦松:“曹公势大,天下终将为其一统,以江东之力以敌中原,可乎?孙氏必难久存也。文表若得归北,千万舆吾之骨以返乡梓,勿使久淹客地也。”

所以秦松就也跑过来劝说孙权:“将军继父兄之志,承二世余烈,犹昔王齐之田横也。高皇帝灭项定鼎,田横不肯臣从,乃逃之海岛,旋亦自刭。高皇帝尝书致田横,申大王小侯之诚,今将军归朝,亦不失富贵,何弃安平而固取殄灭耶?将军乃欲效田横乎?即有此意,幽州军船见在海上,恐亦无处可逃也!”

你继承父亲、兄长的基业,前后三代,坐领江东,就跟当年楚汉相争时代的齐国很相象,那齐国也是前后三代——田儋、田荣、田横——啊。后来田横不肯臣服于汉朝,奔逃到海岛之上,刘邦写信要他到洛阳去觐见,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这人比较拧,明明可以过太平日子的,偏偏跑半道上自刎了事——将军您也想仿效田横所为吗?

可是如今幽州的船队纵横东海,您就算想逃到海上去,恐怕也难以如愿啊。到时候做了俘虏,不但身死,而且受辱,这又是何苦来哉?

他们这儿苦口婆心地正劝着呢,孙权听了也有点儿犹豫——他本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加上终究还很年轻,热血容易冲头,也容易消散——正好周泰被抬了进来,一耳朵就听到了秦松所言。周幼平这个气啊,我们在前线打生打死,你们在后方劝说主公投降,你们对得起战死的那些忠勇之士吗?!

他猛地从担架上坐起身来,戟指喝骂秦松:“主公欲为田横,吾等当为五百死士,从之于地下,乃不负先代之恩!汝等何其怯懦者也!”

秦松朝他一撇嘴:“将军忠勇,奈何鼠目……”你倒是不怕死呢,可惜鼠目寸光,瞧不清当前形势——这就是一个必败之局啊,大家伙儿何必要绑在一起死?

周泰怒不可遏,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力气,竟然纵身而起,直朝着秦松就扑将过去,一拳便将秦文表打翻在地。秦松倒在地上直哼哼,半晌爬不起来,顾雍吓得掉头就跑……孙权赶紧过来扯住周泰的袖子:“幼平,息怒。”可是再瞧周泰,须发犹自戟张,半跪在地上,一只手还按着秦松的肩膀,另一只手握着拳头高高举起,可是已经不动了。

再探鼻端,已无呼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