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论道》(1/1)

郑重的将这本《神行百变》收藏好,唐儒接下来又翻阅起《论道》,有了上本书的收获,对于这一本他自然是抱有很大的期望。

可简单看了下,发现这本《论道》却并非是功法,而是一本修行日记,详细记载了一位武者的修炼心得。

虽然不是功法,可这种修炼心得也极为珍贵,唐儒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放下书籍,面色已经变得十分复杂。

这本修炼心得的主人,名叫李道乾,上千年前,汉末时候的一位武道大宗师,日记中也记载了他的传奇故事。

李道乾出自门阀大族,锦衣玉食,天之骄子。他自幼就喜爱舞刀弄枪,几岁时便拜当时一位武术名家为师,跟随其后修行武道。

那时候多有奇人异士,李道乾的师傅便是其中之一,不仅身为武术大家,更是一位传自春秋战国时的上古炼气士。

李道乾天资极为优秀,很快就学会了师傅的武道真传,师傅便有意要传授他炼气士法门,并直言,天下大道,唯有炼气才是超脱之法,武道不过是旁门而已,让他不要太过执着于练武。

然而李道乾却是极为倔强,不认同师傅的观念,认为武道也能够超脱得求大道,两人因此发生了强烈的争论。

古时涉及到道统之争,向来都不是嘴上吵吵两句那么简单,最后争论的结果便是李道乾师傅一气之下将他赶出门庭,李道乾自愿废除一身武道修为,净身出户!

自从会后,李道乾开始满世界游历,拜访各路名家,求学问道。

其实自古以来,炼气士都非常神秘或者说小众,那时候的主流反倒是修仙修真,有外丹食气法,更有内丹渡劫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旁门左道,诸如咒巫术,苗蛊术,鬼道,魔道不一而足。

而武道,在当时普遍认为,甚至连旁门左道都不如,一个练武之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触摸到旁门左道能到达的境界,更别提主流的仙道,根本无法比较。

李道乾胸怀满腔热血,却是遭受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不信自己痴迷的武道毫无前途,他心性坚忍不拔,遭受这些打击,却并未因此放弃武道追求。

因为他的天资极为优秀,拜访各路名家时,不乏一些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看中了他的资质,想要收他为徒,其中有仙道也有其他旁门左道,每次李道乾都会问:“修习此道,长生否?可超脱?”

一些人答不上来,顾左言他,一些人毫不犹豫,直言修习此道便可长生超脱。

对于前者,李道乾直接转身就走,对于后者,他又会多问一句:“武道能否长生超脱?”

无一例外,他得到的全是否定。

甚至一些旁门左道,还会嘲讽他的天真无知,李道乾丝毫不气馁,既然众人都认为武道不值一提,只是微末伎俩,那我便向世人证明,此道可长生,亦可超脱!

这一年,李道乾二十有五,曾经深厚的武道修为,因为与师傅的道统之争,甘愿废弃,二十多年来的苦修付诸东流,但他决心从零开始,破而后立。

前二十年的武道修为,他只花了两年的功夫便重新修得,但此时在武道上,他已站在巅峰,或者说,武道上没有前路可走了。

当时的武道武术,其实都是从战场杀敌术演变而来,招式很简单也很有效,但都是为了杀人创造出来的,也只有招式,而没有现在所谓的功法心法。

于是,李道乾根据自身所学,再加上周游天下,拜访各路名家所得的收获,苦心钻研,最后创出了一门武道功法,或者说,也是最早的武道功法。

这无异于开创了一个新流派,从草创,到后来登堂入室,一点点的发展壮大。

李道乾受到炼气士的影响很大,第一位师傅便是神秘的炼气士,于是借用了炼气士的相关理论,提出后天、先天,并借助武道开辟出识海,最后又将识海融入自身,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先天之后,他又借助道家修真的理念,开创出四大境界,分别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化气境,将先天真气(罡气)化为元气;化神境,以肉体炼化神魂,练就不死阳神;还虚境,将阳神与肉身完美融合,最终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最后便是合道境,以武入道!

这四大境界,分别对应了修真的金丹、元婴、洞天、渡劫的四大境界。

可以说,李道乾凭借自身一己之力,硬是将世人瞧不起的武道,开创发展到超脱之道!

……

……

看完了这位李道乾大师的生平,唐儒除了佩服也只有佩服,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老前辈,可以说是当下武道的开山祖师。

老实说,他其实也不太看重武道,因为自己修行的是炼气术,而《旭日烈阳诀》也并不是武道功法,神女姐姐说得很清楚,这是神君创造的神功!

至于纯粹的武道,或者说华夏古武,从最开始的不受看重,一步步发展到如今,成为了世间超凡力量的中流砥柱。

李道乾绝对居功甚伟,当初那些嘲讽他的人,怕是也预料不到千年之后会是当下这种局面吧?

炼气士几乎绝迹,修正仙道也成了传说,唯有一些旁门左道还在垂死挣扎,武道则成了最大的一股超凡力量。

“可惜,现在的武道传承也不完整,而且既然那时候各种流派都非常盛行,为何到后来全都销声匿迹了?”

带着感慨与疑惑,唐儒继续翻阅。

这本《论道》前部分记载了李道乾开创武道的经历,中间则提及了各大流派,逐一分析不同流派的优缺点,重点谈到了炼气士与修真仙道,前者传承最久远也最神秘,直指大道,后者在当时是最主流的派别,至于其他的一些旁门左道,只是略有提及。

后半部分,则是整本书的精华,阐述了李道乾自己对‘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