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震动长安(2)(1/1)

第800章 震动长安(2)

慕皎皎扑哧一笑。“好,我知道了。除非人定下了,日子都看好了,否则我绝对不告诉你,就让你脑子里继续保持着大娘子还留在你身边的假象,可以了吗?”

崔蒲闷闷点头。

旋即,他又一头钻进慕皎皎怀里:“娘子,我伤心!”

慕皎皎无语抬头望苍天。

大娘子的年纪真的不小了。所以,既然决定了要回长安给她找人家,慕皎皎便迅速收拾一通,便带着大娘子、大郎君以及二郎君往长安回去了。

“小娘子留下来,让她陪你解解闷。”临走前,慕皎皎这么对崔蒲道。

崔蒲低头看看身边的小女儿,便见小娘子仰起头来冲他傻傻一笑,便从怀里摸出一块桂花糖来:“阿爹,吃糖,好甜的!”

崔蒲咬了一口,发现的确很甜。可是,再甜的糖也抵消不了他明知道大娘子要出嫁自己却无法阻拦的苦啊!她连忙把小娘子抱进怀里:“一块不够,阿爹还要更多。”

“这样啊!可是我也没多少啊!”小娘子小脸皱成一团。但最终她还是咬咬牙,忍痛将包着桂花糖的油纸包拿出来,全都送到崔蒲跟前,“我就这么多了,全给你!阿爹你吃了就不哭了哦,你要乖哦!”

“嗯,阿爹吃了就乖了。”崔蒲点点头,就着小娘子的小手连吃了好几块桂花糕。

慕皎皎透过车窗看着这对父女俩的动作,不由摇头。再回头看看大娘子,她低声道:“这一次,你阿爹是真伤心了。”

“是我不对。可是……”大娘子也禁不住眼眶红红,双手连忙抱住慕皎皎的胳膊,“阿娘,我心里还是难受!”

“好了,女儿家嘛,遇到这种事难免伤怀。而且你好歹还真心实意的喜欢过一个人呢,体会过少女怀春的甜蜜滋味。可比其他稀里糊涂就嫁了人,和夫君举案齐眉过一辈子的女子要幸福多了。”慕皎皎摸着她的头柔声道。

大娘子含泪点点头。“阿娘你说的是。有你和阿爹护着,这些年我已经够放肆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伤阿爹的心,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

被伤过一次,这孩子懂事多了。虽然他们宁愿她不要变得这么懂事。

慕皎皎轻叹口气,便只揉着女儿柔软的头顶不再说话。

这一路,他们走了将近三个月才回到长安。

抵达长安之际,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四月的长安可比凉州温暖多了,街上的少男少女们衣衫轻薄,色彩斑斓,一个个满面笑意,浑身上下满满的都是青春的活力。

大嫂郑氏带着一屋子妯娌将慕皎皎母子几个给迎了进去。

先去拜见崔夫人。崔夫人日盼夜盼,盼着几个孙子孙女眼睛都快盼瞎了。好容易盼到孩子们回来,她赶紧就将大娘子给拉到身边坐下。

“快快让祖母看看!哎呀,瞧瞧我家十二娘子,这模样,这人品,绝对的万中无一。也就你们夫妻俩小气,这些年了也不见带他们回来给我看看!”

大娘子低着头小声道:“是孙女不孝,同阿爹阿娘无关。他们日日已经够忙了。”

“听听,这孩子多善解人意?长得好,人又温驯听话,六弟妹你们夫妻俩真是积了几辈子的德才养了这么个好孩子?改日带她出去走走,只怕别家的小郎君眼珠子得黏在她身上了!”郑氏笑道,也对大娘子赞不绝口。

其他妯娌、以及大娘子这一辈已经娶妻的兄长们的娘子也纷纷附和。

现在的崔蒲和慕皎皎身份早不如以往。除却老大崔葏外,崔蒲就是崔家这一辈最能干的人。而且细说起来,将这对兄弟相提并论也是可以的,毕竟崔蒲以一介庶子的身份,前十七年默默无闻,后面二十多年突然就奋起,才四十不到的年纪就已经做上了三品大员。虽然还达不到封疆大吏的水准,可是,漠南漠北那里的封疆大吏却都是他的好兄弟啊!便是长安城内的勋贵子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这个地步?

而且他的仕途也不全是靠崔家帮扶,在官场几起几落,几经凶险,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如今,他算是在凉州站稳了脚跟,也在崔家站稳了脚跟。大家即便心中羡慕嫉妒,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夫妻是真有本事。至少能奋斗到今天这个地步,那就是多少人一辈子都办不到的!

而对于最得崔蒲宠爱的大娘子,他们自然也是卯足了力气去讨好。

甚至,在得知大娘子要回长安选亲的时候,多少人家里头都已经轰动了!这些日子上门来打听情况的人家就已经不少了。想必,等再见到大娘子这般容貌,上门提亲的人家要踏破门槛了。

不得不承认,大娘子真是会投胎啊!

崔夫人拉着大娘子的手问了她半天话,才心满意足的转向慕皎皎,便又板起脸呵斥:“你呀,不是我说,就是太惯着六郎了!你看看你们夫妻俩干的好事!好好的小娘子,就生生让你们给蹉跎到这个年纪。要不是我一个月一封信催你们赶紧送她回来,你们是不是还打算将她留在身边不嫁人?”

这个年代的女子一向早嫁,像大娘子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许多人都已经是两三个孩子他娘了。

慕皎皎被教训得无话可说,只能低头认错。

郑氏等人忙不迭又柔声的劝。再加上大娘子轻声细语的为父母宽解,崔夫人脸色才好些,但当晚就将大娘子留在身边。自然卢嬷嬷这次也跟着他们回来了。和崔夫人主仆相见,两人免不了又是一通激动泪流。

而大郎君和二郎君因为是男丁,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便只在一开始跟着慕皎皎进来拜见了长辈,然后就被崔林带去和其他兄弟们共处了。

晚上崔阁老回来,和崔葏一起考较了他们的学问,随即父子俩也都对兄弟俩赞不绝口,下定决心要趁此机会也把兄弟俩的亲事给赶紧定了。

“的确是该定了。十二娘子都十八岁了,那两个小郎君也一个十六一个十四,要是在长安,他们的亲事早该说定了。结果就因为一直在外头蹉跎,也遇不上什么好人家,就一直拖到现在,真是太可惜了!好好的几个孩子,一辈子都差点耽误了!”晚上,崔夫人还忍不住和崔阁老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