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姑娘要和县令主薄家议亲的事儿,在村里传开了。说到薛家姑娘,便不能不提沈家大房的沈君熙,当初他们俩家议亲有一部分人知道。

可能是陈氏在外面说了什么,那部分人议论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沈家和薛家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当初人家姑娘还那么小,用不着急着订出去,姑娘又不是没人要,更何况薛家条件那么好,还担心姑娘嫁不出去吗?”

殊不知,当初薛家就是怕错过了沈君熙这个会读书的好苗子,才早早地定下来。现在反口那么一说,众人好像也很能接受,毕竟沈君熙落魄了,拿什么去娶薛家的姑娘?

不是没人站出来帮沈家说话,说薛家人势利眼,出尔反尔。

旁人马上笑道,那你扪心自问,要是和沈家定亲的是你的女儿,你乐意让女儿嫁过去吗?

那人讪讪地道,当初定亲不就是图人家好,现在人家不好了立刻抛弃,说来说去都是自作孽,关人家沈家什么事。

如今倒好了,没人说薛家的不是,倒是人人都在笑话沈家的落魄。

沈家本家的老太太从晚辈的口中听闻了此事,如今她跟着老三沈东英,老三的媳妇王氏问她,老大家的这事儿要不要插手?那薛家有点欺人太甚了,老大虽然分家出去了,可到底是姓沈的。

老太太就没那么激动了,她做沈家媳妇的时候,上头婆婆抱养了她第一个孩子,也就是老大沈东明。后来她又生了老二老三,自己都看顾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想老大沈东明。

在别人跟前养大的,当然比不上在自己跟前养大的。老太太和过世的婆婆关系不太好,连带着看老大沈东明也不顺眼。熬到婆婆吴氏过世后沈东明到了娶妻的年纪,娶的是吴氏给他定下的杨氏女。

老太太当家作主母之后,对沈东明夫妇处处漠视,她十分看不上这个被婆婆教得既不聪明又不会来事的大儿子。沈老爷做了一辈子读书人,他和妻子一样对老实愚钝的大儿子不喜,反而偏爱能读书的老三。

至于沈家老二沈东齐,他虽然不会读书,但是他会经营。他家的茶园是整个茶山村最大的,赚的钱也是村里最多的。十年前,沈家老二联合老三在村里开了一家沈氏私塾,将沈家在茶山村的地位劳劳奠定下来。

沈君熙就是在那时候显露了读书的才能,那几年是他们家和本家关系最好的几年,因为沈家老爷有几分看重他。不过这一切在五年前全毁了,他们家和本家的关系一夜之间又回到了从前。

人生冷暖,也不过如此。沈东明再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张口到本家要一分钱,是他咬着牙到码头上扛货物,一文钱一文钱攒下来,治好了妻子和儿子的病。无奈怎么努力,他们家熙哥儿还是落了不能说话的病根,这是沈东明最难以释怀的地方。

经此一事之后,他对本家算是彻底绝了念想,什么父母兄弟,都没有自己来得可靠,他不去肖想了。

沈母杨氏神情落寞地从菜地里回来,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拎着一把青菜。进院里瞧见丈夫坐在门槛上抽烟,她轻声劝道:“少抽点烟,你那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两天夜里总是听见丈夫咳嗽,她寻摸着上哪摘点枇杷叶子回来煮水给他喝。

“没事。”沈东明磕磕烟杆,问道:“咋啦?看你那副受气包的模样。”这俩天外面风言风语呢,他叫妻儿不要听不要听,偏生妻子受不了半句闲话。

杨氏扭头道:“我做饭去了。”放下锄头和青菜,“熙哥儿呢?”

沈东明冲着厨房努努嘴,“炒茶。”

杨氏吃惊道:“熙哥儿会吗?”

沈东明道:“你进去瞧瞧。”

厨房里头,沈君熙动作熟练地翻炒着茶叶,偶尔捞点在嘴里尝尝,火太大了就除火,火太小了就添柴,做得挺稳当的。杨氏站在门口欣慰地想,有他爹的风范。

沈家炒茶的手艺一代传一代,沈东明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手把手教的。这一代传到沈君熙,他起初为了科举几乎没怎么接触炒茶,是后来发生了变故才捡起这门家传的手艺。

学艺至今有三年了,今天算是第一次单独动手。

沈父尾随杨氏进来道:“怎么样,我尝尝。”

沈君熙回头发现父母,便笑了笑,把炒好的茶叶用竹子编织的簸箕端给沈父。

“看颜色还不错。”沈东明随手扒了扒,拿起一小撮放进嘴里尝尝,他评价道:“过火了,太脆,下次注意点。”

沈君熙认真点头,用手语表示明白了,下次会注意的。

杨氏也尝了尝,觉得跟丈夫炒出来的茶叶没什么俩样,说道:“这不是跟你炒的一样吗?”熙哥儿是第一次自己炒茶,她觉得能有这火候就已经很不错。

沈东明道:“你是师傅还是我是师傅?”做师傅有做师傅的内行,徒弟第一次动手千万不能赞得太满,好也要说不好,还有进步的余地,那才行。

杨氏笑道:“我是外行人,您是师傅。”

一家子裂开嘴笑了有一会儿,沈东明拍拍手道:“今天的茶都交给你炒,等你炒好了我亲自去卖。”他家熙哥儿第一次炒的茶,做父亲的想听听客人的评价。

沈君熙点头答应,回头把剩下的茶叶炒完。

他们家的茶园不算大,每到清明前后这两个月,月月都有不错的进账。清明茶过后就是夏茶,夏茶味重而偏苦涩,不如春茶细腻清香,卖得不是很好。到了秋天茶市又回暖,因为秋茶好喝,味醇而香远。如果说春茶是位妙龄少女的话,秋茶就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

就沈君熙自己而言,嗯,他家不喜欢喝少女也不喜欢喝少/妇,他喝的都是夏茶。

沈东明说要亲自去卖茶,沈君熙就不去了。对于梨花镇,他的心情有点复杂。既想故地重游,又近乡情怯,恐怕去了也无用。

xxxxx

宋满派心腹何三去茶山村打听姓沈的人家,何三收了宋金梅不少好处,回来说了沈家不少好话。他说沈家是村里的大户,家中有人经商,有人开私塾做先生,祖上一直都是读书人,家风很是有口碑。

原先听说是个贫穷的泥腿子,宋满很不乐意结亲。眼下情况又不同了,至少那个男人还是个秀才公。宋满大字识得几个,也是后来有钱了才学的,他最喜欢和读书人打交道,那样显得他有学识。

这门亲事就挺好的,他现在觉得。

何三支支吾吾地说道:“万事都好,就是有一点瑕疵。”

宋满问道:“是什么瑕疵?”

何三嘿嘿笑道:“这位秀才公五年前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就不能说话了。”

气得宋满很无奈,没好气地道:“你直接说他是哑巴不就得了。”这人哑了,就没法参加科举了,他只能一辈子是个秀才公……但是秀才公也好过没有。

咬了咬牙,又被宋金梅吹了几阵耳边风,宋满最终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派人去沈家通个气,叫他们来提亲。”他一点都不担心沈家会不会来,他家是梨花镇的首富之家,不来的是笨蛋。

第二早起,何三亲自跑去了茶山村,务必要促成这桩亲事。

宋家的马车慢悠悠地晃进茶山村,何三使了个小子下去问路,问问看沈君熙家在哪儿。

小子问的乡民指了指一个小男童:“他家就住在沈君熙家隔壁,让他带你们过去。”

瞧着是个小孩,小子从怀里掏出一把炒瓜子,递给他道:“给我们带路不?”

小孩接了瓜子,飞快地在前面带路。跑到沈东明家的院子外面,他喊道:“沈君熙,有人找你啦!”喊了几声他回头对赶车的小子说:“人家不在家,采茶去了。”

小子问道:“上哪采茶?”

小孩冲着山下努努嘴:“那边儿。”他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道:“沈君熙的娘在家,我走了。”

杨氏听见隔壁家的二蛋蛋在叫嚷,她放下手里的绣活赶紧走出来开门。她家熙哥儿在镇上有同窗,偶尔会来找熙哥儿聚聚,不过近两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来。杨氏还是希望他们来的,那样熙哥儿才不会那么孤单。

“是谁啊?”她打开门瞧见一辆崭新的马车,这绝不是熙哥儿的同窗,他们坐不上这么好的马车。

何三上前道:“这位夫人,可是沈君熙公子家的?”

杨氏茫然道:“正是呢,请问您是哪位?”

何三道:“何某是梨花镇宋府的管事,找你们家公子有要事相商。不知可否屋里一叙?”

“梨花镇宋府?”这名头太响亮了,连二蛋蛋都知道那是有钱人,杨氏疑惑道:“贵府与我们家熙哥儿有何相干?”

何三笑道:“沈家夫人不必着急,是好事。”他再一次让杨氏请自己进屋里去,说这件事不好在外头提起。

“既然如此,二位请进吧。”碍于宋府的名头太大,杨氏拘谨地把人请进去,端上两杯茶,她说道:“我家丈夫和哥儿很快就会回来,您且稍等片刻。”

何三点头道:“沈家夫人莫要紧张,既然沈家老爷和令郎就快回来了,我们且安心等一等。”看在宋府少爷要和沈家人结亲的份上,他的态度是很好的。不管宋景微是不是就此失宠,总之他是宋府的少爷没错,只要他还姓宋的一天,宋家老爷就不会不管他。

太阳渐猛,沈家父子一人背着一背篓的茶叶回来了。瞧见自家门口的气派马车,二人皆面面相窥,想不通会是谁人。

沈东明道:“莫不是你的同窗来寻你?”

沈君熙摇摇头,那是不可能的,他和同窗已是渐渐不来往了。有时候在镇上卖茶叶卖得晚了,他其实不是去同窗的家中留宿,而是随便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过夜罢了。

“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沈东明边走边说道:“你娘那个傻娘们,什么人都敢招呼,也不怕遇到了歹人。”虽是这么说,其实没有多生气,他们这一带的风气还是很好的,鲜少有歹人出没。

听见门口的动静,杨氏松了一口气道:“他们回来了。”

何三抬眼望去,打头是个四十余许的农家汉子,五官端正,皮肤黝黑,除了出色的身量之外,其余都是普通寻常。他身后是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长相干净,气质稳重,一看就是踏实的人。

“沈家夫人,那就是你家老爷和公子?”

杨氏忙不迭地点头道:“是啊,就是我丈夫和我家哥儿。”她迎上去,帮助沈父和沈君熙把背篓放下来,沈父虎着脸低声问道:“那是谁?你怎么把人放进家里来?”家里的男丁都外出了,她怎么就不长心眼。

“他说他是梨花镇宋府的管事,那可是宋府……”杨氏微微咋舌,好像提起那名头就要钱似得。

沈东明一愣,看向何三,又听杨氏在耳边道:“说是来找咱们熙哥儿,有要事相商。”他就奇怪了,穿得人模狗样的老爷,找他们家熙哥儿啥事?

何三笑吟吟地走出来,对沈东明拱手道:“在下何某,是梨花镇宋府的管事,想必这位就是沈家老爷?”

沈东明不像俩个弟弟,走到哪儿都有人尊重,他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连忙回礼道:“不敢不敢,我就是这家的主人沈东明,请问何管事来找我家熙哥儿何事?”

何三呵呵笑道:“不忙不忙,沈老爷请进屋里来,咱们坐下慢慢详谈。”

沈家一家三口相视了一眼,默默走进屋里,在他家那张老旧的八仙桌上一人占据一角。

何三先喝口茶润润嗓子,然后说道:“明人不说暗话,何某这次前来其实是为了我家少爷的亲事。”视线扫了沈家人一圈儿,他的眼神最终定在沈君熙身上,“沈家公子,你可还记得四月初九的下午,和你肌肤相亲的宋府少爷。”

沈君熙睁大眼,何三一句话打破了他的安然自若,在他心中激起万千涟漪。

沈家人一头雾水,揪着何三问道:“什么四月初九,什么肌肤相亲?何管事你说清楚。”

何三不管他们,他要沈君熙先回答他的问题,他再次问道:“沈家公子,你还记不记得?”

在沈家人的茫然注视下,沈君熙对何三点点头。

何三这才笑着说道:“那就好,我家老爷已经知道二位的情谊,本是不同意的,可是我家少爷苦苦相逼,老爷爱子如命,只能遂了他夙愿。”

且不管沈君熙多么惊讶,沈父和杨氏还是摸不着头脑,沈父问道:“究竟是怎么个来龙去脉,何管事能否告知?”听着像是熙哥儿和宋府的少爷有了干系,但是这可能吗?

何三说道:“本不该何某来开这个口,不过情况特殊,我便长话短说。”他把四月初九那天下午的事情掐头去尾重整一番,就变成沈君熙和宋景微两情相悦,相会时不慎被长辈发现,最后求得长辈同意。

至于知情者沈君熙会不会狡辩,何三一点都不担心,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把宋府的少爷往外推。

这个故事如果忽略掉其中的计算,完全称得上是个浪漫美好的故事。至少沈家夫妇是这么想的,他们齐齐用莫名的眼神看向儿子,沈东明心中在想:好啊,原来你早就在外面有了相好,亏得我和你娘还百般安慰于你。

杨氏跟丈夫的想法不一样,她想得更深更远:她家熙哥儿虽然出色,但是宋府的少爷是什么身份,他们沈家招惹得起吗?

总之一个宋府少爷,把沈家人都砸懵了,没有一个人心中是平静的,就连表面淡然的沈君熙也一样。

何三十分体贴地透露道:“我家少爷也是个痴情人儿,为了你们家公子,他竟然喝了河水。”

河水那两字,成功地让沈家夫妇心脏漏跳了一拍,特别是杨氏,她两眼发光地追问道:“您说什么,河水?”可是想想又不大可能,毕竟那是宋府的少爷啊。

“没错,那天我家少爷喝了河水。”何三叹了口气说道:“若非如此,我家老爷也不会答应。”话锋一转,他严肃地问道:“不知贵府打算如何操办?”

听闻河水,夫妇二人是狂喜,听闻贵府二字,夫妇二人环视自家的破旧屋子,皆露难堪之色,他们家怎么娶得起宋府的少爷,想都不敢想啊。

单是薛家那样的门第聘礼就不低,更别说梨花镇的首富宋家,那得多少银子才够下聘。

沈东明神色愧疚地虚了沈君熙一眼,闷声说道:“这事儿……恐怕我们家办不好,您看我们这家子……”一目了然,就不是个像样的。他向来知道自己穷,没本事,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恼恨自己,为何那么穷,那么没本事。

何三仿佛知道沈东明的为难,他说道:“沈家老爷不必担心,我们老爷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人,他说了,只要你家公子对我们少爷好,那就万事都不是问题。”就怕沈东明还不明白,干脆直白了说:“聘礼什么的,意思到了就行了。感情好才是过日子的首要,沈家老爷你说是不是?”

这话沈东明爱听,他十分赞同地点头道:“你们老爷说得很对,是这样没错。我和我家婆娘是穷夫妻,在一起几十年了,从没红过脸。”这么一说,他就觉得宋府的老爷是个顶顶好的人。

何三道:“那就这么说好了?”

沈东明想了想,笑道:“只要宋家老爷不嫌弃我们家穷,不嫌弃我家熙哥儿……”宋府的老爷,知道熙哥儿不能说话吗?

何三摆摆手道:“不会不会,我家老爷很满意你家公子,他早就打听过了。”

这话让沈家一家三口都舒了一口气,包括沈君熙也一样,他开不了口,便安静地倾听。有些事他父母不知道,但是他心中有数的。宋景微究竟和他是不是两情相悦,他最清楚不过。可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想拒绝这样的机会。

反而在听到宋家老爷很满意自己的时候,悄悄松了神,展了眉,硬是打心里头生出嫩嫩的喜悦。

“那就这么说定了,何某这就回去答复老爷,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何三打完了这场胜仗,便拱手告辞。

沈家夫妇热情地送他出门,并说好一定会择日上门。

沈君熙没有跟着出门相送,他仍坐在屋里头,那模样在沈家夫妇眼里显得有些呆。

沈东明难掩喜色,送完何三立刻回到屋里质问沈君熙道:“你这孩子,还不快点交代,你和那宋府的少爷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氏也好奇道:“是啊,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大人物,我和你爹怎么不知道?”她家熙哥儿孝顺听话,有什么事从来不隐瞒。

这次倒不是沈君熙不想说实话,而是不能说,他宁愿父母一辈子都不知道其中的计算。

“你说你们刚认识不久?”杨氏看完沈君熙的手语,担忧道:“那宋家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你们刚认识不久,他为何执意要下嫁?”要是真的那么喜欢她家熙哥儿,那也是宋府的少爷往家里娶才对?

当然不是杨氏希望自家哥儿被人娶回去,她巴不得宋府的少爷嫁过来,问题是此事太过蹊跷,有些解释不通。

沈君熙想了想,比了几个手语,就不再解释了。

杨氏和丈夫沈东明面面相窥,然后脸都红了,他们家熙哥儿啥时候变得这么不要脸,有这么称赞自己的吗?

“哎呀,算了算了,他肯下嫁就是好事儿,咱们不要计较那么多。”沈东明烦恼的事情还很多,他说道:“快点去请媒婆,准备准备熙哥儿的八字。”

杨氏点头道:“是这个道理,我这就去张罗。”

沈东明说道:“从明个开始,咱们家要收拾起来,不行再邋邋遢遢了。熙哥儿的媳妇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别让他看不惯。”

杨氏和沈君熙无奈,他们家每天都收拾得很干净很整齐。要想达到能让宋府少爷看上眼的程度,得重新建造新房子才行。

建新房要钱,沈家没那么多钱。

宋府说不要聘礼,但是他们家不能真的不给聘礼。到时候布置婚房,置办新家具,举办婚礼,请人吃喜酒,都是一笔一笔的花哨。

沈君熙听着杨氏唠唠叨叨地嘀咕,一方面是苦涩,一方面是欣喜,真是个矛盾的滋味。

“熙哥儿啊,事不宜迟,明个咱们就让媒婆上门,后天咱们一家三口就上门下聘吧?”沈东明转了好几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太着急?看着妻儿,他急吗?

杨氏和沈君熙点点头,不是说他们家老沈急,是赞同明天就说媒,后天就去下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