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九四四(1/1)

随着八路军根据地的扩张,八路军与日军的督导队打了几仗,结果是负多胜少,吃了一些亏,日军的气焰再度嚣张起来,不过,日军督导队的人数毕竟不多,虽在局部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大局上,依旧是八路军占据了主动。

冬去春来,时间终于到了一九四四年,在这一年里,世界反法西斯战局不断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日军的联合舰队遭到美国人毁灭性的打击,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与此同时,在苏联战场上,苏联红军倚仗着强大的人力与物力不断高歌猛进,完全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虽然每次战斗,苏联红军的死伤人数都远高于德国人,但是,苏联人拥有着强大的人力与生产能力,庞大的资源,他们的武器虽然粗糙但却实用,他们的战术素养不高但却炮火猛烈,后备兵员充足,正是倚仗着这种强大的国力与后勤保障,苏联人不断收复着失去的领土,而收复领土上的居民又踊跃加入苏军,到了战争后期,苏联新增兵员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来自新收复领土中。

随后,盟军在英伦三岛聚集了百万大军,此时的英美等国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不开辟第二战场,那么苏联人将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越来越大的利益,于是,在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率领下,百万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终于进入了欧洲大陆,纳粹德国的覆灭已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德国人似乎并未太过于重视美英盟军,在德国人的眼中,苏联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德国人在西线只布置了几十个师的兵力,而且多为二线部队,而在东线则聚集了几百个师,聚集了德国陆军中的精锐力量。

然而,就算如此,德国人也无法阻挡住苏联人前进的脚步。

德国人研究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包括喷气式战斗机,V2导弹,这些划时代的武器却因为数量稀少或是缺少燃料而最终没有太大的建树。

此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不断谋划着战后的格局。

罗斯福已经连续四届蝉联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担任总统职务时间最长的总统,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付出了大量的物资与财富,这使得美国实际上成为了盟军的后勤总部。

美国几乎以一己之力担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物资消耗。

正因为如此,罗斯福的话是极为有份量的,在他的倡导下,美英中取得了开罗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中国在战后的大国地位,蒋委员长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领袖。

罗斯福总统对蒋委员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中国在战争结束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他甚至提出战后把琉球群岛还给中国,中国出动军队控制日本,然而,蒋委员长并没有那么长远的想法,他只是想收回东北、台湾等被日本占领的领土,对于琉球问题根本没有想到。

于是蒋委员长选择了沉默。

等蒋委员长终于缓过味儿来的时候,时机却已经过去了,中国失去了一次拥有琉球群岛,占领日本的历史机会。

至于英国,也同意废除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是英国人却拒绝归还香港,对此,蒋委员长也选择了妥协。

而苏联的领袖斯大林,并没有参加开罗会议,因为苏联的斯大林觉得,中国不配拥有与他平起平坐的机会,为此,美英苏三国只好更外举行了雅尔塔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苏联人回拒了罗斯福,他们认为,蒙古必须独立,至于原因,斯大林后来说,中国现在虽然还弱小,但是,谁也不能担保中国在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不能再次崛起,所以,蒙古必须独立,以作为中苏两国的缓冲区,见斯大林如此强硬,再加上战败德国主要还要靠苏联人,所以罗斯福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至于丘吉尔,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好感,完全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就这样,在没有中国人参加的情况下,美苏英再次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赤裸裸的践踏,弱国无外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当然,为了让中国能牵制日军,罗斯福对中国的态度总体来说还是很友好的,尽量提升中国在战后的地位,比如美国决定在战后的联合国中,给予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如此一来,中国将成为一个真正崛起的大国。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此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由于美国掌握了制空权与制海权,日本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被切断,进入东南亚的日军成为了孤军。

与此同时,日军在天上打不过中美联合空军的飞机,飞虎队已控制了中国的整个领空,美国的重型轰炸机B-29开轰炸日本本土。

日本人在天上打不过中美联合空军,就打起了地上的脑筋,他们认为,只要攻占了中美联合空军的前进机场,就可以阻止美军轰炸日本,同时也可以夺回在中国的制空权,于是,为了援救东南亚的日本孤军,同时也为了攻占中国的机场,日本大本营制定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代号。1943年日本大本营制定了“一号作战”。

其作战目的为:一,夺取将成为美B-29轰炸机基地的桂林和柳州;

二,通过占领桂、柳地区以应付将来盟军由印度、缅甸和云南指向华南方面的进攻;

三,在海上交通日益不稳情况下,打通南北的铁路,以开辟经法属印支与南方军的联络;

四,通过摧毁重庆军的骨干力量以策划重庆政权的衰亡。1944年1月,因兵力不足作了修订,分为京汉作战(称“扣”号)和湘桂作战(称“投”号)。随后下达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和南方军总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