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刚送走乌桓使者和户部尚书等一众官员,承庆帝松弛衰老的脸皮便瞬间垮了下来。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镶金嵌玉的龙椅上。

张之鹤端着一盏冒着热气的太平猴魁,呈到承庆帝手上,“皇上,先用茶,说了那么会子话,该口干了”。

承庆帝接过茶盏,啜了一口,不冷不热的温度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他拍了拍张之鹤的手:“唉,还是鹤郎你贴心。”

张之鹤抿唇一笑,“皇上这话说的,这不都是奴婢该做的么。”

承庆帝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就很难得了。多少人都做不好自己该做的事,要我说,这满朝文武……”他鼻子里冷嗤一声,“这满朝文武——能像鹤郎你这般做好分内之事的,只怕都没几个。”

张之鹤握住承庆帝的手,“皇上,可是乌桓使者有什么非分之求?您跟我说说,也好让我给您分分忧。”承庆帝摇摇头:“倒也不算什么非分之求,都是惯例了。乌桓新王即位,按惯例咱们大梁是该例行赏赐的,只是那使者说,乌桓去岁遭了雪灾,域内泰半百姓食不果腹,衣

不蔽体,朕就寻思着,这次的赏赐就该比往常更丰厚些,不然这乌桓使者恐怕不好打发。”大梁立国时曾与东胡各部落交战数年,最终才使得东胡各部投降称臣,但说是称臣,东胡各部却并不归大梁管辖,除了名头上的臣服,便再没别的关系了,近些年大梁与

胡地关系有些紧张,普通百姓甚至不敢越过边线,因为一旦越过边线去到胡地,就很有可能一去不能回。大梁作为东胡各部名义上的“首领”,自然也是要尽一些义务的,比如每逢各部落首领更替,或遇上天灾人祸的时候,大梁总要赐下大笔赏赐,一来安抚东胡各部,二来宣

扬天朝强盛国威。

这笔赏赐的数目本就不小,若是要更丰厚些,哪怕倾大梁全国之力,也绝不是蚊子吸血的程度。

“只是——”承庆帝皱起了眉头,“户部那些官员,一听朕要赏赐,就装穷叫苦,就差直说朕的国库已经穷地叮当响了。”承庆帝眉头死死皱着,一想起这事儿就气闷不已。他觉着自己也够悲催的,在太子的位子上苦苦熬了二十多年,终于从太子熬成皇帝,这还没享受两年呢,户部居然就跟他叫穷,说先皇在时落下多少多少亏空,他登基后

造园选秀建行宫又花费了多少多少银子,只听户部官员们的那些话,他这个天下之主的九五之尊,竟然穷地叮当响了。

苦恼的事还不止这一桩,“除了例行的赏赐,乌桓使者此次前来,还想要为乌桓王求娶一位大梁公主。”说到这里,承庆帝的眉头皱地更紧了。

张之鹤觑着承庆帝的脸色,心里盘算了一圈,有些明白承庆帝为何为此苦恼。承庆帝子嗣不丰,直至如今,也只四子三女,三个女儿中,最小的宁音公主也早就出嫁生子,儿子林焕都十几岁了。因此,承庆帝绝没有真正的“公主”可以嫁给乌桓王。但这也不是事儿,没有皇帝的女儿,也可以是皇帝的孙女、外孙女,届时封个公主的名号,乌桓王难道还能跟承庆帝较这个真儿?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承庆帝不仅没适龄

的女儿,就是孙女、外孙女,也实在没几个人选。

张之鹤在脑子里快速过了遍几位王爷公主的子女,赫然发现,适龄的女孩子竟然寥寥无几,而最适合的,竟然就是睿王之女——云霓郡主。“按理说云霓那丫头是最适合的,可睿王和睿王妃,还有太后,都把她疼地如眼珠子一般,断然不舍得送她去那蛮夷之地受苦。唉……别说睿王他们了,就是朕,看着这孩

子打小儿在跟前长大,若非不得已,也是万万不想让她受罪的。”“我原打算从宗室中随便选个女孩子封做公主送去乌桓,可那乌桓使者还特地说要美人,那意思,恐怕寻常的姿色他们还看不上,可姿色上佳的女子,哪个不是各家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再说,近些年已从宗室中选了好些女孩子去东胡各部和亲,结果大多音讯渺渺,如今但凡势大一些的宗室,都不愿把女儿送去和亲,更何况是姿色上佳的女儿。”除了那实在败落的破落户,恐怕没几个皇亲想把女儿送去和亲的,一来大多父母疼女儿,二来,女儿留在大梁,寻一门可靠的高门贵亲,所得好处可比一锤子买卖的

和亲多多了。

承庆帝絮絮叨叨地跟张之鹤倾诉着心里的苦恼,浑然没有半分防人之心。

张之鹤心里转着念头,面上却依旧不急不缓地伺候着承庆帝,听他说完了心里苦恼,便扯些俏皮话儿牵动他注意力,没一会儿就把承庆帝哄得眉开眼笑。

“还是鹤郎懂朕……”承庆帝握着张之鹤的手,脸上的褶子因为笑容而重重叠叠摞在了一起。

张之鹤清秀苍白的脸上露出温顺的笑。

是夜,睿王府迎来了一位遮遮掩掩的客人。

“和亲?”

“……可有人选了?”

“云霓?哼……”

“……父王,我这里倒有个好人选。”

客人来了又走了,悄无声息地没入夜色,又悄无声息地回到暮色深重的深宫。

看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没有人知道,这一次夜访,让无数人的命运——地覆天翻。

……

翌日清晨,文郡王难得地起了个大早,他很是梳洗打扮了一番,直至镜中的青年浑身上下找不出一丝瑕疵,才志得意满地坐上马车,朝着皇宫而去。

与此同时,宜生带着七月去了渠家。恰巧林焕也在,一见七月,登时就跟见了肉包子的狗似的,死缠烂打地跟在七月身边不挪地儿了。自诩称职好哥哥的渠偲自然也得一步不离地守在两人身边,生怕七月妹

妹被林焕臭小子欺负了。

宜生对林焕的感觉不错,见状便让几个孩子去玩了,只吩咐阿杏一定要在旁边看着。身边没了一群吵吵嚷嚷的熊孩子,宜生便去找渠易淞,这一去,就听到一个大消息:老乌桓王去世,新乌桓王即位,新王使者昨日已抵京面圣,如今户部正为了给新乌桓

王的赏赐而苦恼不已。

渠易淞和渠明夷就正在讨论这事儿。

“乌桓鲜卑等部皆是狼子野心之徒,如今大梁以民之膏粱饲狼,虽能得一时安稳,但长久以往,无疑是养虎为患。”渠明夷有些忧心忡忡。“这也是不得已。”渠易淞长叹一声,“先帝初登位时,也曾大兴兵戈北伐蛮夷,可僵持数十年,损耗人力物力无数,也才勉强使东胡再度称臣,协议不再每年侵扰边境,南

下威胁京师。而如今国库更是空虚,西北大营的军士数量都一减再减,军饷年年拖欠,大梁兵力十不存一,若此时再兴战事,以大梁如今国力……实难承受。”渠易淞忽然狠狠拍了下书案:“可恨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个的国之蠹虫!若不是他们个个罔顾大局,只趋私利,国库何愁不丰,国力何愁不强?陛下此时也不必为一个小小

乌桓而愁眉不展了。”

渠明夷挑了挑眉,张口道:“贪官污吏固然可恨,只是……先皇和当今也——”实在不是什么明君。

只是他这句话还没说出口,便被渠易淞瞪了回去。

渠明夷耸了耸肩。

有一个如此忠君爱国的父亲,也是压力山大呀。

宜生到时,父子俩正在讨论,见她来了,也没有特意避着她,因此宜生才得知了乌桓使者进京的消息。

听着父亲和兄长的讨论,宜生的注意力却不在他们的话题上。靠“赏赐”得来的安稳必然不会长久,她觉得这甚至根本不需要讨论,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满朝文武没几个眼瞎的,自然也都看得出来,但看得出来跟能够解决是两码事儿,若不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讨论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于事无益。至于先帝和当今是否明君……哪怕渠易淞竭力为皇帝保全面子,从宜生的角度来看,这两位还真像兄长说的

那样。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靡费无数财力人力最后却只得来一个虚假的安稳;一个胸无大志喜好享乐,登基以来政事上无一建树,宫殿倒是一座接一座地建,未见选拔出什

么能臣,御前百官的颜值却蹭蹭地往上涨。

于黎民百姓来说,这两位的确都算不上什么明君。

不然的话,前世也不会有那样一场几乎倾覆了大梁的起义出现。

经历过一世的宜生对这些看得很清楚,但是,看得清楚却也无法改变,以她的身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整个皇朝的命运?

所以,她并没有对此思索太多,听到乌桓使者的消息,她只是想到另一件事,一件渠易淞和渠明夷没有讨论的事。

前世,乌桓使者也是在这时候来京,也是这般讨要赏赐,以及——求娶公主。宜生记得清楚,最终乌桓使者的确带走了一位“公主”,但这“公主”原本并不是什么尊贵的公主郡主甚至县主,而是一个与当今皇帝出了五服的破落宗亲之女。皇亲国戚说起来风光,但也分亲疏远近,如睿王这般的帝王之子自然是第一档的,但还有那些数代下来血缘越来越远的,他们说起来与皇帝是一家,是尊贵的皇亲,但许多人过得甚至还不如普通京城小官。大梁自建国至今以泱泱两百余年,偏远的皇亲数不胜数,这些人如今也就占着个皇亲的名头,每月或许还能从宗人府领些粟米,但若自身不上进

,说不定日子过得还不如普通百姓。

上一世,那个最终去了乌桓的女孩子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宗亲之家。皇帝不舍得自己的亲孙女亲外孙女儿,便在宗亲里寻摸和亲人选,但但凡还有些脸面的宗亲,都不想把女儿嫁到乌桓那样的地方,所以皇帝只能在败落的宗亲中寻人,最

后就找到了这个女孩子。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但生母早逝,父亲和继母一心想用她的亲事大赚一笔,若能靠她的亲事重返上层圈子则更是求之不得。因此,宗人府的人一找到他们,一透口风,这

对夫妻便忙不迭地应了。

和亲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要看对谁而言。

对没钱没势没人看得起的破落宗亲来说,女儿能被封为公主去和亲,这简直是天下掉馅饼儿的好事。

于是,这对夫妻欢欢喜喜地送女儿上了花轿,花轿里的女孩子走过千里和亲路,嫁给了从未蒙面,年龄足以当她父亲的乌桓王。

对于京中的贵人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插曲,女孩子嫁去乌桓后,便再没有人关注她的消息。

直到五年后,女孩子病殁的消息传来,乌桓王再次派遣使者,想要再次求娶一位大梁公主。

这一次,皇帝不必再在破落宗亲里寻找合适的女孩子了。

因为那时的龙椅已经换了人坐,承庆帝驾崩,太子即位,睿王篡位失败,睿王府一脉男丁死得死,关得关。

而女眷中,还未嫁人的云霓郡主则成了绝佳的和亲人选。

云霓踏上和亲之路时,正是陆澹和沈七月(沈琪)大婚之日。

那时,作为新娘母亲的宜生坐在高位,看着两位新人向自己拜来,有一瞬间,她脑海中却闪过云霓的模样。

身为母亲,她不喜欢为了争夺陆澹而伤害自己女儿的云霓,但身为女子,她却也有些同情身不由己被送去和亲的云霓。

和亲啊……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字眼。

但是,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不过是不得已时必选之策。

宜生看着讨论地正酣的父亲兄长,忽然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一刻都不想多待下去。

她打断两人的讨论,言说突然想起伯府还有事要处理,便要告辞。渠易淞立刻点头,挥挥手让她路上小心,又嘱咐她事事要以伯府为重,毕竟她现在是出嫁女,伯府才是她的家,平日没事就不要总往娘家跑,伯府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不知道宜生已经跟伯府撕破了脸。渠明夷倒是笑眯眯地让她有空多回娘家,然后获得渠易淞白眼一枚。

不管他们说什么,宜生都一一应了,然后屈膝告退。

留下父子两人继续忧国忧民。

……威远伯府自然没有什么事需要宜生处理,如今她就像是一个租客般,除了还住在伯府里,平日跟谭氏等人已经完全没了交集。她不再晨昏定省地请安问候,路上碰到也只做做最表面的功夫。为此谭氏气得不轻,但把柄还在宜生手里握着,她再气也无法,索性也当宜生不存在,甚至连月例银子都扣了下来,什么都不再往宜生的院子里送,

几乎是任凭她自生自灭了。她以为长久这样下去,等宜生的那点儿嫁妆花完了,迟早会向自己屈服,却不知宜生如今生财有道,不依赖伯府也能过得好好的,因此任凭谭氏断了所有供应,宜生依旧

不忙不慌。

这次回来,宜生依旧没去谭氏的院子打招呼,而是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但才刚坐下没多久,谭氏身边的大丫头翠缕便来了。

“夫人让你快些去前院。”翠缕仰着头,话说地硬邦邦的,像是吩咐下人似的。她身后跟的一帮小丫头也是一般无二的倨傲表情——也不知道她们在倨傲什么。

宜生早习惯了她们这狗仗人势的模样,倒没为此生气,只是有些奇怪谭氏这又是弄得哪一出,是想出什么法子整治她了么?

不过——宜生摇了摇头——那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告诉夫人,我不去。”她面色淡淡的对翠缕道。

一般而言,这时候传话丫头应该露出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然后借着谭氏的威势向她施压,讽刺或是挑衅,威胁或是强迫,左不过这些招数,宜生都见惯了。

但是,这一次,翠缕的反应却出乎了宜生的预料。

她嘴角露出不屑的笑。

“少夫人,您驳了夫人的面子没关系,可不能连当今皇上的面子也驳了吧?”她仰着头,颇有些得意洋洋。

宜生心里一跳,问道:“皇上?”

翠缕重重地点头,“少夫人,这次可不是夫人找您。”

“这次可是皇上找您呢,您可真是有胆量,连皇上的召见也敢不去?”

……

宜生很快来到正院。

只听翠缕的话,估计会以为皇帝御驾降临威远伯府要召见宜生了呢,但事实上皇帝当然没来,不过——也差不多了。

皇帝没来,皇帝最宠幸的内侍张之鹤张公公却来了。

一看到那张苍白阴柔的脸,宜生的记忆便瞬间复苏。

上一次他来到伯府,带来了七月被册封郡主的消息,那么,这一次呢?

张之鹤与沈问知沈承宣正相谈甚欢。自从上次传圣旨时见了张之鹤一面,沈问知父子便一直想走张之鹤的路子,好搞定沈承宣的爵位问题,但张之鹤这人着实有些滑不留手,而且胃口颇大,收了伯府不少好

处,爵位的事却一直模棱两可地不给个确切回复。平常时候沈问知父子也见不到张之鹤,此时逮到真人,自然是想方设法地套话。

而且,他们也很好奇,这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张公公,怎么又登了威远伯府的门?上次是册封七月为郡主,这次呢?

他们心里忐忑,百般询问,好在张之鹤笑眯眯地总算给了个准话,“威远伯和公子请放心,这次绝对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说完这话,他便问起威远伯府中孩子们的婚事,“——舜华郡主可曾许配了人家?”

沈问知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舜华郡主”说的是他那个傻孙女沈七月。反应过来后,自然是连忙摇头否认。

那傻孩子,能许配给什么人家?再说他那儿媳把那小傻子护地跟什么似的,他们想把那小傻子许配人,也是有心无力啊。

一听他这话,张之鹤阴柔的脸上立时露出一丝笑来。

“那就好,那就好。”他说道。

沈问知不明所以,只能陪着傻笑。

沈承宣却比他爹聪明些,一听这话,便知张之鹤此行恐怕是为七月的婚事而来。

听张之鹤的口风,说不定皇上要给他那傻女儿指门好亲事?

能让张之鹤用“天大好事”形容的,总不会太差吧?

沈承宣心里也不禁涌起了期待。

不过,想起宜生对七月婚事的看重,他连忙跟张之鹤道:“张公公,我那内人脑筋有些不清楚,若是待会儿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还请您多担待。”“就说七月的婚事,以前我们也为七月寻摸过,偏偏七月她娘脑筋不清,觉着谁都不安好心,谁都配不上七月。可这不是耽误孩子么?所以我就想,以后若是碰上好的姻缘

,坚决不能再让她搅和了,七月父亲和祖父母俱在,她的婚事,有我们做主就好,七月她娘若是胡搅蛮缠,我也只得振一振夫纲。”

闻言,张之鹤挑了挑眉,随即朝沈承宣露出一个足可称为和善的笑。

沈承宣一见,心中一喜。

他赌对了。

这时,宜生恰好来到。

因为翠缕特意强调,所以她还带来了七月。

张之鹤看着那个随着母亲走进来的小女孩。虽然上次就已经见过,再见却仍忍不住为这孩子的美貌感叹。——如此天姿国色,文郡王倒真是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