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说无始颂(1/1)

题引:

知妄即真,妄浅亦真,真中有妄,妄中有真,真妄二事,名说而已。

知妄而不能顺真知见,则是妄习气重,阴质多有,懈怠、懒惰、蒙昧、怯懦,欲取捷径,心则怯懦,不敢应难而上,故当知耻而后勇,奋图强。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现则是明,吉祥不现,不名为明。

正章:

功中有象,其功亦有相,功有景,其景亦有相,譬如初静定,于初定之境,尚有无量数静定景象,或深或浅,或见白或见黑,当观其想,若离自心而注意于相,则落幻景中,然亦不应怯懦于幻而恐惧,见幻知幻,见想知心,自处涵容,等观一切。

莫作聪明,自以为是,心常自明,而意常自省,莫可以些微所得以为有知,以为高上,心不居高,其德乃高,心不居邪,其性乃正,当善思念。

颂:

心知生死如幻,奈何业缘系缚,

便将心寄世外,此身遍游生死。

静中有定,定中有静,动静二物,相生不离,不应有知,以见无知也,所谓无知,乃真无之性,若知识心不退,则不能测知识之根源,不知此心之本。

意根通达此身六根,于是眼耳鼻舌身,亦各有意识,于意根,亦有下属意识,六种意识,和合于意境之中,于是此意生识作想,乃起爱憎,思想生矣,遂弃根本,众人以此,久堕生死,不能自已。

所谓意根,是第六根,前次五根,身根为君,其余四根,为其臣属,而此臣属,教导君行,前五根形态短长,颜色深浅,各有差别,众人五根,皆有差别,如人之面,各个差别,众人意根,亦如是差别,众人不见虚空,譬如不见风生,人之自我,不见意根,亦如眼中,不见虚空,不见诸风。

譬如世间,有大风起,旋动微尘,尘沙飞行,于是众人乃见风是旋窝,或有诸风,非是旋流,或是平扬,或是流注,或是挪移,或是升降,如是诸风气流转,各自有因而众人睁目不见。

于静观中,自观其心,亦如睁目而观虚空,虚空生风,卷起黄沙,人乃得见,知是风形,若人自观其心,心意之中,乃有一片灵动之情,情动而生识,识动而生知,知转而作想,思维即成。

如是内观虚灵空境中,心想起落,念起如风,不动如空,如是众人意根如空无动,情如空气,动而生识,思维随之,渐次生成,若于静虑之中,不能修得如是知见,不能于身心有此知见,必不能测精气神之奥秘,亦不能测虚灵之妙,亦不明世间知识之根蒂,遑论修真悟道。

外观天地,内观身心,一等同也,无二别也,所谓天地精神,人之精神,亦无别也,除思识之外,天地与人,无二别也。

颂:

汝心若不定,如天地乱风,

风乱伤众生,心乱损身命。

内修静定,见于诸象,或光或色,或空或灵,或有或无,或生或灭,或动或静,静有差别,动亦差别,种种名相,非初学所应思量,其中定相,若以言说,百年不尽。

即此初入静定,便有无量定相差别,何况后来,尚有无穷量静定,一一静定,各个皆有无量定相,过往圣贤,不宣其事,盖因初学者圣性不备,常易犯过,是故垂教方向,不说细微,闷头苦干,仅此而已。

初学有过,理所当然,而过若大,则离正道,是故有戒,当得奉持,此是规矩,可成方圆,方圆即是修行成果之相,若不种因,则无果得,若因非规矩,则果非方圆。

是故,初学之法有二,一者自悟自修,二者从学而奉行,此二种人,不可相论,不可同行一法,为免互相干扰,故说非同道者,莫要同行,二人修行,皆不成功。

古往以来,胡乱传法,必遭天谴,未修成时,即有漏人,以汝少漏教彼多漏,以漏教漏,何可止漏,是故世间诸法混乱,鱼龙不辨,故为诸修行者设戒定律,名为同学而独修,虽在一世间,而正道邪道,以及旁门左道,共居一日月之下,无有碍也。

颂:

但自修身心,莫管教他人,心若有贪爱,即恋于世间。

各人自有心,自心自有想,莫以汝自想,套入于他心。

汝被套则苦,他人亦如然,若欲净众生,先须洁自身。

譬如入初定,不能教于人,汝尚未此,何敢言此情?

——

若有自以为,便落生死地,自解生死已,离不离随意。

或有愿离世,或有愿住世,各依自心性,将心合道情。

汝道是汝道,非是他人道,他自有他道,你不知他妙。

若有然者,自明亦明他,种种无差别,以此宣差别。

——

汝心若有别,尚不得自明,自尚暗昧中,何敢言明他?

是故说世间,诸法各有别,一心是一法,学法非学心。

万众各一心,一心学万法,虽学万种法,而彼心恒一。

汝今心不定,其一何在耶?但于万念处,恒心已久住。

——

旧房瓦多破,新室久无尘,久定观万念,新定念稀浅。

汝心非是念,念如空中风,风起或不起,而虚空不动。

若于静虑中,心意自不动,彼念风尘落,晴空无阴霾。

意微念亦微,微而名为精,精自有华彩,五光影十色。

——

华影彩色分,光毫量无穷,初入静定观,所知皆毫末。

譬如见远山,不见山上木,虽见千万叶,不见叶上尘。

知识皆短浅,不如以意观,观照如虚空,一片灵自生。

意与识分别,譬如虚与空,意情动生识,空气转出风。

——

虚空非一事,虚是空之母,空以气为命,气动空不动。

气动名为风,情动意生识,情意本一家,情动意不动。

如是一体者,动不动共生,如是二元化,乃是一元形。

最初入静定,即可会此境,心有差别者,自作离世说。

——

离人不离天,三界甚微玄,若不见自心,不名见彼岸。

汝若见彼岸,何须修神仙?若解生死已,何厌复何恋?

汝心恋高下,美名来打脸,若弃于高下,高下割汝心。

众生心自圆,是非此中演,生爱或生恨,譬如木火烟。

——

天青或天白,男女都是人,心中有善恶,而善恶非心。

善恶皆不留,汝心未曾丢,执恋于善恶,不见非善恶。

譬如学知识,而迷不自识,譬如一明镜,见人不见己。

汝是有情人,非无情之镜,以无情镜眼,用心于自观。

——

此眼本无情,故见一切情,汝用此眼观,身心到彼岸。

有情与无情,一体之姓名,此事非可思,说体而无体。

离一切思量,汝思量不灭,如是妙境界,最初静可得。

如是甚深意,无上最第一,初定至灭定,层层可得之。

——

莫贪求道果,是怯贼而已,入手草头法,即了手归去。

此道非来去,非仙亦非神,无来亦无归,不升亦不降。

无内亦无外,乃涵容内外,世间与世外,正邪亦如然。

本无正邪心,正邪知成识,将此识合道,识性无正邪。

——

非善亦非恶,乃自容善恶,善恶识无性,善恶性非识。

无识亦无性,乃可容识性,识性和合故,游戏在此地。

譬如众人梦,梦影到梦境,梦影情有别,梦境界无别。

亦如世间人,贵贱或美丑,身心相有别,知识性无别。

——

复如三世者,过现及未来,皆自有当下,当下演三别。

过去亦当下,现在亦当下,未来亦当下,当下自无别。

以无三别故,三世分别现,三世无差别,当下即三世。

当下非过去,过去非当下,未来非当下,当下非未来。

——

现在亦不是,现在已过去,当下无休止,以无始终故。

非当下有变,身心随境迁,意识数十年,而心界不变。

意识如雨坠,相续无休止,非虚空有变,雨珠位自变。

云聚雨始下,譬如人出世,水滴渐成长,复如人一世。

——

一世从空过,而空无动也,水滴自位移,如人心意识。

虚空无始终,而雨有始终,人一世生死,而心界无灭。

当下即虚空,三世即位移,世界如雨珠,生灭一须臾。

譬如初静定,可以自觉观,觉观念往来,不往来者观。

——

若修无量心,心量同虚空,百千空生风,风起悉皆知。

复修静虑行,身心在寂静,思识如风起,而意境不动。

汝心归意境,不随念想动,念想自来去,而心同虚空。

虚空非无相,念想非可寻,虚实二境界,在非虚实中。

——

所谓心定者,非定意识也,心随意用识,而住意境中。

识心根在意,不在于识思,汝欲修定者,念力离念识。

意识根在心,意动心不动,意动而生想,心动而化情。

情思无罪过,罪在滥情思,善恶识无患,善恶性迷心。

——

一切识无罪,罪在贪嗔痴,执迷与妄想,乃为根本也。

汝心无恶意,当净无瑕疵,若诚善意心,必洁美欢喜。

自心是虚室,其身亦如然,精气神化窍,身心一虚明。

三元皆纯净,其心意亦纯,三元合一处,吉祥而止止。

——

昏昏默默人,身心非身心,痴痴傻傻乐,真真切切明。

自除身心垢,于是离净垢,何有世间事,可以作计着?

道人非无情,非无心与身,身心与情性,无有得失也。

汝若学道行,但学道精纯,若不欲全真,不必学道人。

——

反思自心中,何事可计较,或静或不静,何必求于静?

复念精气神,若纯若不纯,或染或未染,莫要乱自心。

世间得失事,或舍或不舍,道在时时处,顺意最天真。

顺意无害损,知足自乐人,但于欲尽处,回笑当初。

——

无功亦无德,无道亦无真,如此上善法,皆因下劣心。

常当思己过,忏悔于古今,如是自省者,修道第一人。

无过亦无善,离古亦离今,于此无染地,一切染变出。

心爱于当初,不舍于当前,执着于后来,系念于心间。

——

思虑纷纷起,眠时纷纷散,当于静虑时,身心得休息。

动者且自动,静者亦自静,观者尚观照,觉者妙无言。

天云聚生雨,譬如世界立,人身亦如此,出生而入死。

云是水风聚,雨乃尘水凝,**忽聚散,在虚空化演。

——

世界一雨滴,人身亦滴水,骤聚而骤散,行走在心间。

譬如梦景生,相续情化境,情境互转动,梦里几浮生。

常作无常想,常中演无常,离常离无常,亦无离离相。

若初学静定,粗静心不乱,细静身得安,微静静自观。

——

寄想于无想,托体于无体,作于无所作,以不用而用。

不用身而安,不用心而止,暂得一休息,不安止于安。

安住于不安,不安者安住,静于不静时,不静时得静。

德其不德,其不德自德也,仁其不仁,其不仁自仁也,修其身心,大爱者君,君爱百臣,百臣爱君,身心之道,无过此也。

反者,道之动也,情之生也,情既生矣,反合于道,是名修真。

婴儿本天真,渐次长成人,学染于知识,知识本无染,识心之情性,自生染著也,今息知识情性心,反见于天真心境,见此天真,复将情性,反还于天真,一切情识,自然天真。

初学静定,即渐息乱心,或将乱心托于不乱境地,心住不乱,静修静养,身心自然,渐次纯明,德性智慧,自然纯圆,无有造作,一切自明。识心无罪,贪嗔痴之性有罪,人出生时,此肉身即因天地一缕元气合父母精气而成胎,此身尚非自有,焉敢贪图世间一切有无?

当善谛观,建立正知见,应明知一切正邪及非正邪,如是乃可以正观世间,否则皆为迷乱。

赞:

无始无终无世间,诸圣心动共感生,

世间众生本诸圣,忘了道情恋迷情,

譬如世人一长梦,无生界里梦生死,

迷情有起亦有尽,在不迷境迷了情,

生死譬如**聚,一静一定一浮生。

通宵达旦,不爱身躯,作息饮食,无有规律,余甚愚昧,不自爱惜,愿诸人能自珍重,善养身心,莫如鄙陋之我,于此晨旦,精神恍惚,略有感慨,妄情恣意,不知所云,感于意境,赞颂为文,作名无始颂,丙申年三月廿九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