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载道于文(1/1)

载道于文,不可为也,何以哉?道非有相,亦无诸形,非有非无,非可思量,以道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妙,故世间一切神妙造化乃因道而生化。≥

一切有,一切无,皆为道之子,若人说无,则比喻虚空,虚者灵明,空者洞然,虚、空乃为二物,非为一事,乃至说无,亦对应有,若有不存,则无不存,见有知无,不见即无,此无乃不见境界,非是真无,真无非可思量,乃为名说,实无无存。

又如太空,若人观空,则似其无,此乃不见境界,非空无等,空、无二事,非可等观,太虚生太空,太空化诸空,世间有空,可以观,可以见,何以然哉?以太空有生灭故。

若说空界,乃至于空界无量次第,皆可谛观,是故说空非是无,以空有相故,而至于无,无相可寻,无之所因,在乎诸有,诸有不存,无亦不存,以无本不存,故能现有。

颂:

若有无之相,则无可以观,

而无本不存,何以观无相,

世间说有无,在见或不见,

真说有无海,乃名说世间,

世间即世外,世外本不存,

有世间出生,世外乃出现,

不可思议者,岂能明显说,

是故诸有物,与无同存也,

说无乃说有,非有无可说。

世间有无,有二种说,一为世间说,一为世外说,世间说有二,一为见或不见,一为有无相生,世外说有二,一为幻说,一为真说。

世间见乃名有,不见乃名无,是故世间,说无如空,空无二者等说,乃为世间说,教人易解诸理,世间欲解有无真相者,乃思维有无之辨,于是乃说有无相生,二同存也。

世外说非在世外,世外无所说,世间乃有说,是故,虽云世外说,亦为说也,是世间事,而世外者即同世间,故为世间而说,起于世外境界,于是有真幻二说,幻说有无,乃做世间有无法,以善巧方便,说诸有无譬喻,此名幻说,世间一切有无法,皆为幻说,至于真说有无,则有即是无,无亦即有,有无不存,亦无不存,无诸思量,乃名不可思议说,是故真谛说法,不轻言也,此真谛说,似乎戏论,实非戏论,彼世间种种善巧说法,皆为幻说。

若有譬喻,则世间种种物,皆化为微尘,如是微尘数之善巧方便解说有无之法,如是无量法,皆为幻说,不作真实,如是种种幻说,一者为安世间众生心,使安心修生,不为说真谛,为使其不生恐惧也,若心量根器不足,智慧不利,则不能稍悟真谛,更不能信行,若为大众说最真实义,则有人生贪婪而精进,此乃邪中正也,亦或有人闻真实而心生恐惧,生大毁谤,此乃正中邪也。

说种种幻法,乃为众生心施医药也,心病皆须心药医,种种幻说,在世外为幻,在世间则治其幻心诸病,是故真幻二说,虽起世外,而付世间,因是名为世外说,至于世间内外皆了达真谛,则世间亦灭,此灭非亡,亦非灭相,此乃不可思议说,若起思议,又落世间想。

以如是事则应知,古圣贤教化世间众生不易,何以哉?因世间有种种人,有种种心,有种种根器,有种种根性,有种种缘分,有种种妄想,因世间种种无明事,故圣贤则应为彼无明而开阴云,使日月光明照耀世间种种无明事,如是拨云见日之事,非迷者能为,纵自明者,亦少有能为,故圣贤智慧,世间难测,能为种种因缘,作种种方便引导,为种种病,生种种药。

念昔圣贤见世间难事而笑,此笑非易,于种种根器,说种种方便言语,所指道路,必非一条,为种种心病,施种种法药,所付之药,必非一法,为种种人,所说言语,必非一等,如是种种善巧之事,一人为之,安众生心,医众心病,说众类言,如是诸事,世难思量,而所有事,皆幻说辞,圣贤乃笑。

种种说,种种法,种种言辞,如是皆为幻事,圣贤岂为计较?是故圣贤不重文辞之教,仲尼一生不自作书,释迦文佛一世言辞,终了无所,后世贤者,为使众生明教化,于是论述过往圣贤言教而成文,圣贤非为留名于世,为使众生受利益也。

后世癫狂众人,稍有过人,即自言为上,自言能越,于是效仿过往贤者,亦论圣者言辞而成文于世间,自以为能比于圣贤,或有迷妄者非议圣言而自作邪论,譬如螟虫飞游,敢言越苍穹,癫狂妄语,为癫狂妄人之所乐,于是贪婪而生名利追逐之事,空耗生命,终究不达圣贤真意。

叹:

圣言载于文,盗贼窃文本,

圣教付于书,贼子盗书归,

书文本无罪,贼人用则罪,

恶人说圣言,人多迷恶声,

窃国不足惧,窃心诛圣根,

载道于文辞,鱼龙难辨认,

非圣贤隐道,为护非心人,

世间诸幻说,何足以争论,

善慧纯德者,无师自通真,

人间本无字,何缘乱纷纷,

真幻亦幻说,实无真幻门,

身死言亦灭,轮转如花身,

缘聚花叶展,缘尽花叶散,

一转复一转,莲花海上轮,

善花百亿种,恶花数当然,

非善恶之花,其数亦繁盛,

心生种种性,缘性行聚身,

心性迁衍化,世世花中闷,

困则生闷意,逸者花色纯,

纯意光明耀,胜日月万分,

心玉无瑕质,天地被泽润,

种种幻言辞,谁还作教门?

亦有众人,窃贤者礼,盗圣者衣,饰以谦恭,而实轻慢,心非无暇,内藏染污,彼窃圣贤衣,不利于人,如堕坑者,尚自不知,焉救于人?此皆好名,非躬行者,纯德之乡,乃无德存,于无德乡,乃见德分。

不谛真境而博闻,恐非善事,譬如贫人忽入圣王国,地出金玉如山石,草木若夫琉璃,华彩缤纷,曼妙可爱,贫者见此,乃自抱石,或拿香草,百花之物,采取欲私,而彼国人,见之则异,此等平常物,何足失态若此?

多闻学识者亦如此,以贫身而见圣贤知识,如入宝山,不欲空归,彼等贪恋此事,乃知其非圣贤,何以哉?譬如圣王国人,见大地金玉,草木琉璃,华彩可爱亦如常物,无贪恋想,而贫人习贫为常,见美物不能舍,贫性成焉,是故不能持常态,圣王国人,见众宝知识,鲜知珍贵,视如平常,是故见诸美物,不生贪恋,如常赏玩。

颂:

圣贤根器者,虽或不多闻,

于圣贤知识,亦不多留恋,

彼人处圣境,知识如自身,

求知多闻者,见圣知则贪,

记忆成知识,名为自学识,

学识非自身,譬如地中金,

金玉如土石,复如诸草木,

虽住知识乡,而非彼乡人,

贫性未除灭,岂为尊贵身?

圣者不自圣,贫者不自贫,

贵贫乃二身,亦有二种衣,

贪性名为贫,不贪即名贵,

知识如衣服,装饰自身份,

装饰皆可弃,自身弃不得,

修真若修身,不为修装饰,

粗慧见皮相,细微见心根,

著心于知识,贵贫起争论,

心若离学识,贵贫在此心,

心不离学识,贵贫遮此心,

衣服为装饰,不为人真本,

命胜过衣服,弃衣贵此身,

爱衣不爱身,丧命无需问。

学以致用,用在何方?当用于自身心,一切学识规矩皆有教人修养身心之事,人若安修其学,必有所成,愚能生慧,不肖可贤,诚为命本而修学者,必于命本得其所适,若自以为已办所学,已修所识,则其所得,未必如其所想,若真诚修学者,其所得皆为其所初念,无过错者。

人皆有慧,于其慧境,有聪明界,诸聪明心思,烦扰神慧,于是思神纷纷乱乱,若诚意一志,则名收心,亦名心斋,何为心斋?当说身斋,身之斋也,离色声香味触之烦扰,若心之斋,则当离心之烦扰,当纯虑静念,舍诸思想,于意无动,乃能宁神,神得宁则精气安住,人心思想轻灵而游荡于精气神安然之境界,于是能得造化之妙。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一志,即宁其心,常日用心于耳,宁心时当收心于意,此所用之心名为思神,宁思而静虑,于是意不动摇,意不动则神安,精气为之安然,于是耳即是听,听即是耳,意即是符,符即是意,符者,细微深远也,心止于符,即意安住细微深远。

所谓气者,乃精气以虚灵而贯通精气神境界,于是诚意以虚灵,则名斋心,亦为心之斋也,又名洗心,又名涤虑。

彼等不说百脉,不说导引,不说延年,不说益寿,亦无种种造作之法,将心、神、气三者宣说而学人识道入修真之门,若复后世,虽有过往圣贤直言之教,后人闻之学识而不做精研,于是邪论、悖论多有,民之多知,事亦纷繁,知不善用,祸乱多起,非圣贤过,贼心之罪。

载道于文,不可为也,道非可思,亦非可测,故真道不能载于文辞,文辞所载,不过幻说,言语尚幻,何况文辞?言语能善巧譬喻而为宣说,复有说言者心绪情意之述,文字无情无意,所能载义,微乎其微,故世人读圣贤经典皆各自有见识,乃如照镜,自见其面,非圣贤面。

道经典籍,虽含皮毛之理,亦难可贵,何况言传之义?言语所说,皆为幻说,于真谛境,复为浅薄,浅陋之极,难譬喻之,以如是因缘,道为天地所秘,世间之重宝,非道有私,世间众生只见片面而已,于其所见,亦为片面,故说堕迷海中,如人双目,不见自面。

修真之人,乃见本来面目,非有他见,自观自面而已,此所自观,非第二见,亦非第一见,此见乃为无所见,见无所见,乃为自见,如是自见,乃为自观,亦非天眼所见自身肉面,亦非慧眼所见自心识念,亦非世间一切见相可论,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如是甚深义趣,言语尚难,何况文字所记?是故圣贤对世间解说时,以解说之难而笑,解说尚难,后人学文字岂能易明?徒增文辞烦恼,使世人恼心而已,是故佛其一世所言,皆为幻说,不做真实,亦言其所说,皆无所说,如是说如无说,亦难思议,如是不思议,即是道。

道在一切时时处处,在乎寻寻觅觅,在乎天涯海角,日月上下,世间内外,太一之境界遍处,如是世间说道为一,而道不可说,故强为说一,一生于无何有,而无何有生一。

人在天地中,天地在太空内,太空在太虚界,太虚界在无何有乡,人之生灭,无何有不灭,天地有灭,无何有不灭,太空亦灭,无何有不灭,太虚消灭,无何有亦不灭,譬如日光照重重云而下入海中,过重重水而透地中,虽华影有明暗,而光遍满一切处。

道非此光,以光喻说而已,又说此光,亦道所化,世间一切恶物,一切善物,一切光,一切暗,无非道化,世间内外,无不是道,道非有无,亦非虚实,闻者自明,照破诸暗,此名自悟,智慧乃生。

颂:

应自生智慧,学用圣贤言,

以圣贤所教,善持自学识,

德性无有二,世间最第一,

宁舍身命去,不弃德性还,

至圣同凡住,心自灭彼岸,

大德不分别,为少德分说,

唯有大德贤,不害于世间,

若无深妙智,难碎利害山,

本智分别智,智智悉圆转,

妙不思议事,不思议者演,

文字与言辞,幻说亦幻现,

幻人以真意,观幻说名真,

真觉与幻觉,二帆一性船,

迷与明见识,根蒂亦无别,

悟者与不悟,心量皆一般,

睁眼或闭眼,无所见而见。

丙申年正月廿六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