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电子城(1/1)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电子大厦如期竣工,新落成的大厦成了本地人引以为荣的一座建筑也成了深.圳的一个地标。电子大厦建设期间就引来了不少关心特区建设的国内外人士关注,他们从香港的落马洲遥望电子大厦工地,以此来评判特区建设的进度和行情。因为这时的深.圳四周都是一马平川,从香港落马洲可以看到电子大厦,从电子大厦也可以看到落马洲。

这座大楼与周围22万平方米的土地都是被叫作上步电子城,电子大厦的二楼被设为国内出口电子产品展厅,这里开业之后必然会吸引不少港澳和海外客人。彼时来购买收音机、录音机的内地人,也常常在大厦里排着长队。

史翠珊代表东星电子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同大厦的拥有者中电公司达成了协议,长期租赁了二楼200平方米的展台,租金每年10万元人民币,那是相当的便宜!

中电公司也非常高兴,他们就期盼着国内来的客商越多越好,当然最好是真金白银的拿钱过来,像东星集团这样爽快的客户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要中电公司照顾的关系户。大家原来都是机械部下属单位,同气连枝打断胳膊连着腿也不好死要钱。

同时史翠珊也代表香港事业集团和特区政府签约,在电子大厦及中电公司旁边批了两块土地,说是电子大厦的旁边其实离这座地标很远,皆因为旁边的中电公司。因为中电公司占了上步电子城的一半面积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这也让它有了成为深.圳房地产开拓者的机会!

说白了,林强生想要这片土地就是要做房地产的,这两块土地拿来做厂房用上个10年等到将来把厂房一拆就能盖商业楼租赁商铺每年都有大量的利润。

因为电子大厦已经成了国内发展电子产业的第一楼,以后国内众多的电子企业都会入驻这栋大厦。让它成为带动深.圳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石

而林强生却是看中了这里的房地产业,现在无论是电子大厦还是中电公司,以及后来者华强电子公司爱华电子等等商家还没有看到深.圳房地产业的巨大潜力。他们那些管理者还在做着依靠生产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表发展中国电子工业的美梦。

可惜外国人也不是活雷锋,甚至他们就是有用这种小产品大量赚走国民财富的心思。产品换代、技术遏制。在发展的道路上领先者给后进者设置了一项项困难,依靠这些初级产品是根本不可能振兴民族工业的!

这些光荣的开拓者实际上扮演了一回扼杀民族工业的刽子手,外国人用这些初级电子产品冲乱了国内的电子工业,造成了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电子行业处于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然了,电子大厦的建立是为了增强国家电子实力想要以点带面,但这座大厦以及周边的上步电子城实际上却长期受制于低水平的来料加工阶段,就连电子表上的机芯都很长时间是在香港加工生产拿到国内组装成品的。深.圳大量的小厂家就是处在这种低端的组装行业,只能生产个壳子而已。

一个小老板几个工人几台热塑机就形成了一家家山寨的小工厂。电子来料加工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正因为这里离着港澳台太近了,急功近利想要发财的投机者蜂拥而入渐渐的这种山寨做法遍地开花形成本地独特的文化。

林强生的公司由史翠珊领衔,为了来往港澳方便一些,东星公司在香港成立一家空壳公司,然后这家公司在史翠珊的带领下到内地来投资,这家公司变成了真正港企的身份,这个身份在这个地方有着相当大的优惠!

各种优惠措施接踵而至,像土地无偿使用、未来五年免税、出口创汇项目享受优先退税等等让史翠珊等港商惊讶不已的好处!

而像香港事业集团这样带着大量资金来到内地建设的港商还很少,大部分都是来试探的。加上港人认为香港未来前途未卜,这时期的港商虽然由于香港高企的房价而使得加工利润减少但还没有想到把制造业转移到国内。

“深.圳东星电子厂、深.圳电子大世界大厦”两块牌子已经分别立了起来,两处占地面积总共1.5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后世富士康工厂的面积少了三分之一,但也是相当大了。

史蒂夫波特曼来到了深.圳,中银分行大厦项目被中银方面委托给了贝律铭设计师负责设计。这位设计大师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设计出作品,在这段时间东星物产也不能闲着正好承包了这两处工地的建设。

从美国来的工程师们直接拿出了一套现成的建筑方案,而且这套建筑方案还是颇为现代化的,唯一的缺点就是美国的建筑材料好多国内都缺乏,如彩钢瓦、钢结构、隔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国内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

正当史蒂夫和工程师们为材料筹备发愁的时候,史翠珊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依靠自己外商的身份向特区政府求援轻易的就把建筑材料问题解决了。特区政府不但承诺尽快向两处工地提供建筑物料,而且价格还十分优惠!

这也是特区政策的好处。给政策让你发展,全国所有的物力都往这里集中。在别的省份城市千难万难的事情在这里也许就不是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工业体系最全的地区,承担了向关内低价输送100多种基础商品的任务。同样,全国各地的工业基地也都在低价输出物力,而这些物资又全面满足特区的发展需要,深.圳就是这样在全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管理人员到位、建筑材料也正在有序的准备之中,唯一缺少的就是建筑工人。

“先生,我想我们需要羊城建筑总公司的帮助,也许你可以说服你哥哥的妻子向这家公司的管理者提议派出一支建筑队协助我们!”史蒂夫向林强生说道。

如果是在美国或者是香港,史蒂夫早就自己做主了,但这里却是让他寸步难行的中国,虽然这个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但外国人也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没有外事人员成天的‘照顾’史蒂夫就感觉非常不错了,这个国家刚刚打开国门对外部势力外国人还是非常小心警惕的!

林强生想了想对史蒂夫说道:“我想我们也需要建立一支本地的施工队伍,这样我们在中国建设自己的单位就不需要向外部借力了。据我所知,好多世界大企都有自己的建筑体系,我们应该把这个做法移植到这里!”

“没问题,您知道在中国我一切都听您的!但是这种做法在你们东亚地区更常见一些,像日本韩国都是这么搞的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在欧美建筑公司却是希望自己的工人越少越好!因为各种建筑工人协会组织的势力非常强大,我希望老板注意到这一点!”史蒂夫摊了摊手向林强生说道。

“好的史蒂夫,我记住了!要我说美国的建筑工人都是高级蓝领工人,工资也很高,但他们的确够懒的!”林强生调侃的向史蒂夫说道,史蒂夫挂上了一脸无奈的表情。

在深.圳,想要招募到大量工人只需挂在厂门口一块牌子即可,如果想快一些的招到人还可以去市里自发形成的人才市场。这里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每天都成千上万,尤其到了夏季乌央乌央的黑色人潮让史蒂夫等美国人退缩不已。

没办法,他们只好在人才市场的外围设置了招聘点,两张桌子四个有点文化的年轻姑娘充作招聘人员。

“这家建筑公司招工!”“东星物产,好奇怪的名字!”“走去问问啊!”没多大一会招聘桌的四周就围满了求职人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