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李子雄和白发贼?怎么控制?拿什么控制?
现在圣主和中枢之所以支持李子雄和白发贼收复安州,是因为安州收复后南北局势对中土有利,而李子雄和白发贼若想立足塞外,又迫切需要长城内的支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圣主和中枢若想以粮草武器来卡住李子雄和白发贼的“脖子”,纯属一厢情愿,倒不是说李子雄和白发贼不需要长城内的支援,而是狗急了跳墙,一旦把李子雄和白发贼逼急了,在突厥人的威逼利诱下干脆背叛中土,认贼作父,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大好局面瞬间颠覆。
问题就出在这里,拿人家当刀使可以,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拿人家当冤大头,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绝无可能。李子雄和白发贼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荣华富贵,以李子雄为首的贵族叛逆需要赦免,需要重返东都,而以白发贼为首的草根叛贼同样需要赦免,需要一个好前程。
这个利益诉求并不高,完全可以满足,虽然当前中土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但这与以丰厚条件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并无冲突。事实明摆着,突厥人为了以最小代价逆转安州危机,必然双管齐下,在武力攻击的同时积极寻求结盟合作,甚至接受这股力量霸占安州并承认其藩属地位。这种局面下中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愿付出一定政治代价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反而要捏住他们的脖子,榨干吃尽他们。两相比较,李子雄和白发贼的选择可想而知,即便他们不愿与突厥人结盟,但也不会任由中土宰割,最终结果必定是利用突厥与中土的对抗,据安州而称霸,自谋出路,自生自灭,如此中土不但未能借机收复安州,卧榻之侧反而多了一头虎视眈眈的恶狼,实在是得不偿失,贻害无穷。
赵才的暗示很明显,招抚,以丰厚条件招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突厥人尚未展开凌厉反击,而李子雄和白发贼又尚未立足安州的最佳时机,果断招抚,只要招抚成功,安州就能成功回归中土,而突厥人若不想立即爆发战争,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只能在暗中支援奚族,如此一来圣主和中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收复安州的功劳,而这个功劳肯定可以帮助圣主和中枢挽回一部分受损的权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可谓一举多得。
招抚成功,李子雄和白发贼就是中土收复安州的功臣,就必须遵从圣主的命令,听从中枢的调度,圣主和中枢就能牢牢控制这股新兴力量为己所用,当然,这其中牵扯到了齐王,齐王的实力可能因此暴涨,皇统之争可能复杂化,但考虑到南北战争爆发在即,考虑到两京政治危机还需通过南北战争的胜利来缓解甚至是解决,南北战争必须赢,而齐王和这股新兴力量的出现正好可以增加中土的胜算,所以短期内这是利好,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利大于弊,完全可以付出一些代价把其中的利好最大化。
然而,圣主和中枢是什么态度?赵才不知道,他只能旁敲侧击,委婉暗示,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虞世基、萧瑀、苏威、封德彝一听就懂,但他们同样不敢表态,全部闭上了嘴巴,等待圣主决策。
圣主优先考虑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招抚叛贼。虽然现在招抚时机好,付出代价小,等到李子雄和白发贼发展壮大了,再想招抚代价也就大了,但做为中土君主来说,站得高看得远,他优先要考虑的是执政权,唯有牢牢把握住了执政权,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以中央集权制来牢固中土的统一大业。现在圣主和支持他的改革派因远征失利,既不能成功转嫁国内矛盾,亦没有武功以加强权威,导致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在外有突厥人和东胡诸种的虎视眈眈,在内有两京政治危机的持续恶化,执政地位岌岌可危。这种危局下,圣主为了牢固执政地位,首要目标就是建立武功,以武功加强权威,以权威压制国内矛盾,缓解两京政治危机,以国内政局的稳定来一致对外,以开疆拓土来继续建立武功,继而形成良性循环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下的大统一中土。
圣主所思所想所求,这几位中枢核心重臣都清楚,都知道此事的处置非常困难,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平衡点,而赵才做为军方老帅,表现出了强硬而彪悍的一面,处置手段简单粗暴,迅速招抚,收复安州,拿下武功。
此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它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
公开招抚,事实上就是从突厥人手中夺利,激怒突厥人,一旦与突厥人反目成仇,南北大战必然爆发,而就中土目前状况来说,仓促进行南北战争并无胜算,甚至在东、西两部突厥的夹击下有“翻盘”之可能。另外杨玄感叛乱也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在两京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一旦战争期间再来一次后院失火,中土腹背受敌,统一大业甚至有崩溃之危。
从国内政局来说,公开招抚,事实上就是向保守派妥协,向保守派示弱。以李子雄为首的叛逆都是杨玄感的同党,除了虞柔、裴蕴、来渊、周仲等极少数贵胄外,余者都是保守势力成员,所以这一招抚等同于政治妥协,而这一政治妥协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对改革派非常不利,必将助长保守派的“嚣张气焰”,危及到以圣主为首的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危及到前期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另外齐王是个重大变数,齐王在收复安州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一政治妥协必然要承认齐王的功劳,那么由此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更为敏感,一旦两京做出错误解读,认定齐王重新赢得了圣主信任,重新获得了继承权,可以预见皇统之争在更多强者的参与下极有可能走向失控。
所以从圣主的立场来说,赵才所献之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不管不顾,招抚之计根本不可取。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赵才只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并不具备参与中枢决策的卓越的政治智慧。
圣主很失望,他需要并且是迫切需要一个具备政治智慧的兵部尚书,但自前兵部尚书段文振病逝后,他就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只能虚位以待,本来寄希望于兵部侍郎斛斯政,结果斛斯政给了他致命一击,而从赵才关键时刻的表现来看,距离他的要求也是差之甚远。
“我们不能,并且也不可能控制这群叛逆。”圣主并不犹豫,很快表态,“我们需要武功,但必须是我们亲手建立的武功。”
在坐重臣心领神会,虽各怀心思,各有想法,但此时此刻,圣主这句话非常正确,无可挑剔,无可辩驳。
不能控制这群叛贼当然是因为当前国内外形势都不允许,目前国内改革派必须借助清算杨玄感同党的机会大力打击保守势力,确保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而对外必须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在国内政局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之前,中土并不具备进行南北战争的条件,所以不能招抚,不能向国内保守势力妥协,更不能激怒突厥人提前引爆南北战争。
不可能控制这群叛贼,说明圣主对齐王和这群叛贼的野心都有清晰认知,这股新兴力量可以利用,可以榨干吃尽,但绝不能做东郭先生,养虎为患。
安州太小,奚族太弱,收复安州的功劳并不大,虽然安州的收复直接改变了南北对峙之局,但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种隐藏在背后的利益,相比起来,彻底摧毁远东霸主高句丽,这个功劳就大多了,毕竟先帝打了一次无功而返,而圣主连打两年都未能攻克,高句丽已经成为中土人心中难以抹灭的阴影,所以只要第三次东征凯旋而还,圣主的武功就有了,中央的权威也能再上层楼。
=
十月初二,河北博陵郡,行宫。
苏威、封德彝与阿史那思摩、史蜀胡悉继续谈判。
苏威明确告诉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李子雄和白发贼都是中土叛贼,他们的军队都是中土叛军,虽然这支军队现在都在塞外,但依旧是中土的心腹大患,随时都会危机长?安全,所以中土官方要穷追猛打,斩尽杀绝,永绝后患。当然,考虑到南北关系,诸如齐王那样不经协商就擅自出塞剿杀的事肯定要杜绝,因此苏威提出建议,只要突厥人同意,中土大军马上北上围剿李子雄和白发贼。
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一口拒绝。这支叛军既然到了塞外,在我们的地盘上烧杀掳掠,当然由我们剿杀,但这支叛军来自中土,与你们脱不了干系,而我们剿灭他们后对中土亦是有利,所以中土于情于理都要给我们一些补偿,比如重新开通怀荒边市,比如允许更多的胡贾到太原、蓟城等北方重镇进行交易。
双方讨价还价,争论不休。
=
十月初二,古北口。
武贲郎将赵十住风尘仆仆抵达古北口,与郭绚、慕容正则交谈一番,大致了解安州战局后,遂提出约见杨恭道。
当日下午,赵十住、慕容正则与杨恭道会晤于边市。
赵十住先把近期内由圣主下达的一系列人事调动告之杨恭道,然后提出一个要求,他要马上见到李子雄或者白发贼中的一个,就长城内外形势的未来变化商讨具体对策。
杨恭道一口答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