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创造条件(1/1)

对来护儿和周法尚来说,为回报圣主的信任和恩宠,理所当然?尽全力剿杀杨玄感,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两京局势,但两京局势太复杂,仅从江左人的立场来考虑全局显得较为片面,圣主有何想法和目的,宇文述又持何种立场,两人并不清楚,所以凡事都要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以免好心办坏事。

从宇文述在尚书都省议事上的表现来看,他为了以最快速度平息这场风暴,向西京方面做出了很大妥协,而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将停滞,保守势力将在最高决策层赢得更多话语权。

这出乎来护儿和周法尚的预料,他们以为在水师已经赶至东都战场、基本控制东都战局的情况下,宇文述对西京方面的态度应该很强硬,在政治上对保守势力做出的让步也应该非常有限,哪料事实与他们的预测大相径庭,这让他们惊讶之余也有更多困惑,到底是关陇局势出现了不利变数,比如元弘嗣举兵叛乱响应杨玄感,或者关中有人举兵策应杨玄感,导致西京方面掌握了更多主动权,继而迫使宇文述不得不以牺牲政治利益来换取两京政局的稳定,还是中外大势出现了不利变数,比如大漠北虏为声援高句丽而寇掠长城一线,比如远东诸虏纷纷结盟牙帐背叛中土,导致南北关系急转直下,继而迫使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忍痛牺牲改革成果来换取朝堂上的团结一致对外。

两人满腹疑惑,但急切间无法向宇文述求得答案。宇文述是中枢最高决策层的核心成员之一,而来护儿是中枢里的军方重臣,周法尚仅仅是卫府里的高级统帅之一,两人与宇文述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正好又分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所以除了正式场合外,大家私下里基本上没有“接触”。现在局势异常紧张,亦是政治上的敏感期,大家都很谨慎,即便有特殊情况,宁愿书信来往,也不愿坐在一起授人以柄。

结果再一次出乎来护儿和周法尚的预料,宇文述竟然在凌晨时分亲自赶到水师大营拜会两人。

宇文述说了两件事,其一,他在离开行宫前,圣主提出了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建议;其二,从卫府的立场出发,就目前中外局势而言,是否具备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如果条件具备,何时发动为宜。

宇文述说的第一件事,实际上解答了来护儿和周法尚的心中疑惑。宇文述之所以向西京方面做出妥协和让步,是因为圣主和中枢在两次东征失利和杨玄感叛乱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与此同时,中土腹背受敌,内忧外困,也陷入了国防和外交上的危机。

这两大危机的叠加效应太厉害,严重打击了圣主的威权,动摇了改革派的执政地位,改革失去了继续前进下去的动力,改革必将停滞甚至不可遏止地开始倒退。这种局面下,与其与保守势力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进一步加重危机,倒不如向保守势力做出妥协,以缓和双方的矛盾,缓解当前危机,继而给圣主和改革派赢得逆转危局的时间。

如何逆转当前危局?这就是宇文述所说的第二件事,发动第三次东征。以迅速化解国防和外交危机,来缓解或拯救国内的政治危机,以第三次东征的战果,来弥补圣主和改革派在政治上的巨大损失。

来护儿和周法尚喜出望外,他们正有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打算,为此积极平叛,竭尽全力创造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没想到圣主和他们想到一块了。但很显然,中枢的阻力太大,再加上国内局势十分糟糕,这只能是一个设想,然而圣主特意在宇文述赶赴东都平叛前把这一设想说了出来,足见圣主有强烈地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的愿望,因此寄希望于宇文述。

这就是宇文述纡尊降贵“拜会”来护儿和周法尚的原因。若想迅速剿杀杨玄感,他需要来护儿和周法尚的倾力支持,现在水师已是东都平叛的绝对主力;而若想创造更好的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他必须赢得卫府的支持,而卫府中最有可能支持他的就是忠诚于圣主的江左籍统帅们,其中来护儿和周法尚正是江左籍统帅们的“领袖”,只要说服了他们两人,则宇文述赢得卫?支持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宇文述坦诚相告,来护儿和周法尚也坦诚以待,他们坚决支持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并愿意为第三次东征冲锋陷阵。

“但是……”来护儿正色说道,“能否发动第三次东征,不但要看国内条件是否具备,还要看塞外北虏是否会蓄意阻挠。我们可以想方设法杜绝第二个杨玄感的出现,但我们无法确保大漠北虏不会在关键时刻南下寇边,一旦长城告急,则第三次东征必定再次功亏一篑,如此后果不堪设想,南北大战极有可能爆发。北虏势大,养精蓄锐,几万乃至十几万控弦呼啸而下,而我们连续三年东征,将士疲惫,国力耗尽,即便不惜代价守住了长城一线,付出的代价恐怕也十分惨重,而更可怕的是,一旦长城失守,代北沦陷,圣主和中枢的处境恐怕就更加艰难了。”

“某的担心也在如此。”宇文述神情沉重,低声叹道,“中枢阻力大,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风险太大。就目前中外局势而言,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实在难以具备。”

“许公,就目前中外局势而言,如果不乘热打铁,不立即发动第三次东征摧毁高句丽,不给远东诸虏以强大威慑,那等于拱手把远东诸虏送给了大漠北虏,而大漠北虏的势力范围一旦拓展到远东,对我整个北部边陲形成了钳形包围,则我北疆的安全就难以保障了,南北大战同样会爆发,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周法尚立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某坚持认为,以第三次东征摧毁高句丽,征服远东诸虏,遏制大漠北虏的扩张,来彰显我中土强悍的武力和强大的国力,必能有效威慑北虏,缓解南北紧张关系,推迟南北大战的爆发。”

说到这里,周法尚有些激动,挥手说道,“我们必须发动第三次东征,这是逆转危局的唯一办法。如果没有条件上,我们就创造条件上,如果条件不具备,我们就竭尽所能去满足所有条件。”

宇文述喜忧参半,喜的是来护儿和周法尚立场激进,坚决支持发动第三次东征,而忧的是来护儿和周法尚同样看到目前并不具备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虽然他们表现得很有信心,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但如何创造条件?

宇文述沉吟少许,问道,“樵公可有具体计策?”

周法尚看了来护儿一眼,目露征询之色。来护儿微微颔首,示意机会难得,该进言的时候一定进言,不要犹豫错失良机。

周法尚抚须说道,“从积极防御来说,为确保中土安宁,就必须把大漠北虏对中土的威胁降到最低,为此南北大战肯定要打,北伐一定要进行,中土一定要抢在大漠北虏壮大之前予其以痛击。之前西征消灭吐谷浑,把疆土拓展到西域腹地,正是要把西土诸虏对我中土的威胁降到最低。这两年东征高句丽,把疆土拓展到远东,正是要遏制大漠北虏的发展,只待时机合适便北上征伐,越过阴山,横扫碛南,把大漠北虏全部驱赶到碛北深处,彻底铲除他们对我中土的威胁。”

周法尚这话说得很含蓄,但宇文述一听就明白。自圣主登基以来,激进改革派就占据了中枢,国防策略随即由消极防御改为积极防御,而积极防御对卫府来说就意味着征伐,意味着功勋,意味着荣华富贵,所以立即赢得了一大批卫府统帅的支持,其中就包括来护儿和周法尚。

积极防御策略在这些持激进立场的卫府统帅的眼里,消灭吐谷浑和高句丽,把疆土拓展到西域和远东,不过是小小的“前奏”,其“**”是大规模的北伐,是征服大漠北虏,“最终目标”是进行万里西征,把疆土拓展到葱岭以西,建下万世功业,建立远远超过汉武大帝的盖世武功。

从这一“宏伟蓝图”出发,两次东征失利对雄心勃勃者来说,不过是打造万世功业路上的小小挫折而已,不值一提,不足为虑,所以圣主越挫愈勇,立即提出了第三次东征的建议,而来护儿和周法尚则坚决支持圣主,义无反顾,甚至不惜行险一搏。

来护儿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第三次东征的最大阻碍是大漠北虏,而周法尚虽然回答得很含蓄,但积极防御策略的核心是什么?是进攻,所以周法尚的计策很简单,主动攻击,主动攻击北虏,把北虏阻挠第三次东征的可能性彻底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