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夜,水师总管来护儿飞马赶至黎阳,主动拜会齐王。
齐王闻讯,非常高兴,出营相迎。
来护儿能在目前局势下亲赴黎阳,对齐王来说是个好消息,最起码可以表明圣主还顾惜父子之情,还没有痛下杀手,而来护儿也不想与齐王反目成仇,还无意公开撕破脸,这间接说明齐王目前的处境虽然艰难,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逆转之机会。
双方经过一番谨慎“试探”之后,谈话渐渐深入,话题已由东都平叛转向南北关系。齐王滔滔不绝,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推演北疆危机的严重性和南北大战即将爆发的可能性,力图赢得来护儿对自己北上戍边的认可和支持。
实际上来护儿已经接受了崔君肃的劝说,支持齐王北上戍边,为中土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但一则其对齐王设下陷阱故意算计他十分不满,二则对齐王北上戍边的目的持怀疑态度,其三对齐王的实力十分悲观,以齐王目前的实力,再加上圣主、中枢以及政敌们的遏制和掣肘,齐王基本上没有阻御北虏坚守长城的可能,而长城一旦失陷,齐王“倒台”是小事,第三次东征功亏一篑是大事,所以来护儿并没有马上做出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的决定,而是亲赴黎阳打探齐王的“虚实”,看看齐王到底是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嘴上”叫嚷着戍边,实则虚张声势,另有图谋,还是已经有了妥善策略,确有戍边把握,确实以国祚利益至上。
同样的话,齐王对宇文述说过,对崔君肃说过,现在又对来护儿说,不但早已熟记于心,而且理解得更透彻,阐述起来亦是沉浸其中,声情并茂,甚至于把他自己都说服了,慷慨激昂的情绪都是真实的。他也有一腔热血,也想杀虏卫国,也想做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中土也愿意粉身碎骨,这一刻,他甚至觉得什么皇统、功名、利禄统统都是粪土,唯有杀敌报国才是此生追求,唯有千秋忠魂才是人生最高价值。
齐王的“激情”感染了他自己,却未能打动来护儿。不是来护儿冷酷无情、铁石心肠,而是来护儿戎马一生,早已用累累功勋证明了他是中土的英雄,在这样一位英雄的眼里,齐王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子,不思进取不建功勋也就罢了,还一门心思争权夺利,自私自利到了极致,此刻的报国“激情”纯属表演,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空洞乏味,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来护儿很失望,耐心听完之后,问了一句话,“大王,如果十万北虏南下入侵,如何卫戍长城?”
齐王愣然,“激情”四射的情绪就像梦幻一般,在残酷现实面前轰然碎裂。如果十万北虏南下入侵,如何卫戍长城?齐王没有想过,他也不敢想,因为十万北虏南下入侵,等于南北大战爆发,而这等规模的大战,不仅需要足够多的军队,还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但齐王既没有足够多的军队,也无法调集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因为要倾力进行第三次东征,北疆可能连战争准备都没有做,如此劣局下,齐王所谓的“北上戍边”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纯属政治“作秀”。
齐王的脸色渐渐难看,眼神也很复杂,尴尬、恼怒、愤懑,各种负面情绪齐齐涌上心头,让他忍不住有仰天怒吼的冲动。
来护儿的意思很直白,我可以支持你,但你总要给我一个支持的理由。北上戍边关系重大,空话大话不行,宣誓承诺也没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拿出来的东西必须确保你能卫戍长城,有实力确保北疆的安全,否则凭什么让你去镇戍北疆?如果你去了北疆,南北大战爆发,北疆失陷,责任是谁的?你这颗头颅能否抵消因此而带来的所有损失?
而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则更让人绝望。如果有第三次东征,国力都用来支持东征,那么北疆镇戍的支持力度就更小,而齐王北上戍边名义上是增加了镇戍力量,实际上齐王是否能起到十万卫戍军的威慑力?如果圣主和中枢以此为理由,再从北疆抽调兵力参加?征,把整个北疆镇戍重任全部交给齐王,齐王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圣主和中枢考虑到北虏有入侵的可能,给予齐王一定力度的支持,但这个有限的支持能否帮助齐王守住长城?
总之一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没有这个实力,就不要去北上戍边,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害己。
当然,齐王有自知之明,他也知道自己实力不够,也知道自己北上戍边会遭到各方势力的掣肘和打击,不过他有李风云和联盟的支持,再加上李风云背后的那股庞大势力,还有河北两大超级豪门,齐王还是有信心坚守北疆,并借此机会据北疆而发展。
只是,李风云和联盟的存在是个秘密,最起码短期内是个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暴露,圣主和中枢必定倾力围剿。这不仅仅是打击齐王的需要,更是北疆镇戍的需要,在南北关系恶化、南北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如果让这样一支叛军活跃在北疆,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为防患于未然,当然要在事态可控之时以雷霆之势铲除祸患。
本来李风云寄希望于杨玄感杀进关中,利用杨玄感拖住圣主,给联盟立足北疆赢得时间,但现在来护儿和水师来了,数万精锐援军抵达东都战场,齐王可以肯定杨玄感要败亡了,即便杨玄感杀进了关中,最多也不过多活几天而已,对整个大局的走向已经没有太大影响。这种局面下,齐王就更要“守口如瓶”,想方设法也要保护李风云和联盟,当然了,这也是保护他自己,一旦秘密暴露了,他北上戍边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面对来护儿的质疑,齐王不能不回答,“孤帐下有两万人马。”
来护儿微微摇头,示意这点力量无济于事。
齐王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孤将奏请圣主,请调重臣辅助。”
来护儿微笑颔首。这个主意还算靠谱,当前齐王的支持者中,郕国公李浑,顺政公董纯,文成公李善衡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若齐王北上戍边得到他们的辅佐,的确有助于阻御北虏。
此次风暴中,李浑、董纯和李善衡都建下了平叛大功,于情于理都要论功行赏,这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是个“棘手”之事,若三人加官进爵就等于巩固齐王实力,这是圣主和中枢所不愿看到的,但是借此机会把他们调到北疆“委以重任”,既可利用他们卫戍北疆,又可利用南北危机打击他们,还能找个机会把齐王的势力“一锅端”了,如此好事,想必圣主和中枢还是会认真权衡考虑的。
由此也可看出齐王早就在谋划北上之策了,这也间接说明齐王即便没有参加这场风暴,也早就知道这场风暴的存在,于是做了两手准备,若形势有利就利用这场风暴夺取皇统,若形势不利就利用这场风暴北上戍边。由此可知齐王的“野心”实在太大,他在这场风暴中的表现足以证明,他把个人私利凌驾于国祚利益之上,这显然会增加他和圣主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其实现北上戍边之目标。
“大王,这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啊。”来护儿叹道,“目前局势下,北疆镇戍的难度已经非常大,若有第三次东征,难度会倍增,而大王北上戍边,会让戍边的难度继续倍增。”
齐王迟疑了片刻,恭敬问道,“请荣公指教。”
来护儿踌躇不语,面有难色。
齐王笑道,“孤诚心求教,荣公但说无妨。”
来护儿看了齐王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在某看来,大王与其受阻于北上戍边,倒不如追随圣主东征高句丽。”
齐王面色骤冷,两眼微眯,恶狠狠地盯着来护儿,目露森冷寒光。
来护儿果然忠诚圣主,为了帮助圣主铲除齐王这个祸患,竟然出了这么个好主意。追随圣主东征?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你当我是痴儿?
看到齐王眼里的寒光,来护儿暗自叹息,知道齐王有所误会,不得不说得更透彻一些。p>
“灭了高句丽,远东动荡,不利于辽东镇戍,会加速南北关系的恶化。”来护儿语含双关地说道,“而要快速恢复远东的稳定,确保中土在远东的利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重建一个远东霸主,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圣主和中枢会在东征结束后,于辽东建藩,置辽东藩王。”
齐王明白了,但怒气更甚,有暴走之趋势。
齐王作为中土唯一的嫡皇子,到遥远的边陲做藩王,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流放。是可忍孰不可忍,来护儿或许是“好意”,但这个“好意”用在齐王身上,那就是欺辱,是公开的打脸,把齐王打得鼻青脸肿。
“孤宁愿战死长城,也不愿做个苟延残喘的辽东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