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第258章 兵临汉中城(1/1)

第二百五十七章兵临汉中城

李弼领命去陈国结盟,一路上将声势造的够大。

秦国和陈国的军民也就都知道了,秦国与陈国要结盟抗齐。秦军在前线的士兵闻讯,士气大振,倒是让齐军的进展收到了迟延。

白定周在洛城也是大肆结交陈国的权臣,为秦陈结盟呼号奔走。待李弼到了洛城,洛城内的上上下下都已经尽知了。

陈王自然也知道白定周的所为,也知道秦王父子此行的目的,但陈王并未在意,似乎他只关心那两月的粮饷。

李弼到了洛城,与陈王见了面,将押运而来的粮饷数目交给陈王,然后就由两军在边境交割了。李弼向陈王言明:只要陈军出兵与齐军交战了,秦国将在七日内将第二批粮饷送到。

陈王在此事上倒没再纠缠。李弼又提出要与陈王在洛城,面对洛城军民共结盟约,一证秦陈共抗强齐的决心和诚意。陈王见李弼说的坚决,也就答应了下来,约定在第二日吉时,在王宫的祭天神坛上共同盟誓!

到了第二天,陈国的文武百官都到了,陈王和秦王子李弼一起登上神坛,按照诸侯盟誓的礼仪,祭拜了天地,歃血为盟,一起对抗齐国。

大战的序幕在秦国西南腹地的汉中城拉开。

子龙的十万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直取汉中城。汉中此时由秦国大将军李定坤驻守,城中驻有秦军十万多人。

李定坤对于齐军大将军子龙的名号早有耳闻,对于手下诸将表现出的胆怯,很是气恼。在他看来子龙虽勇,但十万齐军要想攻占据城而守的十万秦军,那是绝无胜算的。

李定坤传令秦军,驱逐城外三十里之内的百姓,将百姓尽皆押送到汉中以北的秦地;同时将所有百姓的粮食及庄稼抢运到汉中城内;凡是不能收获的庄稼,全部焚毁。

等秦军做完这一切,汉中周边是哭声一片,百姓纷纷哭诉:齐军未至,倒先被秦军劫掠,不知道这秦军是保护秦国百姓的,还是糟践秦国百姓的。

也有一些村子的百姓不愿离去,就聚集起来,与前来驱赶的秦军对抗。秦军起初也不愿伤害百姓,但李定坤闻讯大怒,另派自己的亲军前往,将百姓或抓、或杀,再将村庄付之一炬。

对于李定坤的做法,军中也是颇有微词,守卫汉中的军兵,不少是来自周边的农村,听说自己的村庄被同伴烧劫一空,心里颇有怨恨。

在汉中城的帅帐内,李定坤与自己的几个亲信大将一起计议着,手下就有一位将军皱着眉头说道:

“大将军,您何苦一定要清理城外的村庄。现在搞的一片民怨,军中也是颇有微词。”

李定坤面色阴沉的看了一眼那将军,缓缓说道:“我清空周边村庄百姓,为的是不给齐军留下向导和人力。城外所有村庄的井水里,我都让人投了毒,齐军无水,我看他能待多久。十万大军没有本地百姓指引,他们去哪里寻水,他们知道本地的风土如何?”

身边就有将领点头说道:“原来大将军是要断绝齐军的耳目,又投毒断水,那齐军来了,不等交战,先被毒死大半,再被渴死一半,我们不需出战,只需等着为齐军收尸就好了!”

众人听了一起大笑起来。唯独李定坤的脸色依旧阴沉,并无喜色。

众将与这位大将军处得久了,知道这位大将军就是如此的面孔,也不在意。

只是李定坤自己的内心却是有着一种隐隐的不安,他虽然并不惧怕子龙,但他也知道,子龙绝非浪得虚名,恐怕齐军不是那么容易被击退的!

子龙的大军到达汉中城下,前方的探子早已经将城外情形回报了子龙。子龙在大军到来之前就先命人另沿河道开挖水井,并将已经被下毒的水井尽皆填埋。齐军在城外迅速的扎下营盘,与城中的秦军遥向对峙。

看着沿途被焚毁的庄稼和农舍,子龙也是不禁连连摇头。这战争中,苦的只有百姓。敌国之军固然会劫掠百姓,有时自己的军队一样会做出烧杀劫掠的事情。

百姓在战争中的统帅眼里,或者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棋子,可以任意取舍、抛弃。

子龙从跟随齐祀出山以来,已经打了大小不下几十场仗。每战必胜,在世人眼里已然是无往不胜的战神。但是随着自己的威名传播,子龙看到的却是满眼疮痍,百姓流离。

子龙更加坚信,正如齐祀对自己说的:江山一日不得统一,各国交兵,百姓苦难不止。只有尽快的吞并各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停止征战,才能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子龙与段王子商议了一下,齐军居右,大理军居左,两军相互呼应。对于汉中城的攻打,子龙并未急于发动,毕竟汉中城内也有十万秦军,秦军据城而守,已占地利,自己劳师而来,攻城不见得就能占得便宜。

李定坤在城楼上也是密切的关注着城外齐军的动向,他见齐军与大理军分据两边,对自己的汉中城形成犄角之势。营寨是呈半圆包围的态势驻扎,营寨前深挖壕沟,密布鹿角丫杈,看样子倒是要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李定坤瞧着,心里就有些惊异:自己在汉中城内,有十万大军,粮草充足,就算齐军围困上半年,也不惧断粮。而齐军的粮草是由蜀地征运,蜀道难行,加之蜀地粮草征集不易,十万大军住在城外,实在是令人费解。

子龙传令三日内将大营布好,而后就派军兵喊敌叫阵。李定坤也知道子龙手下的齐军勇猛,就严令秦军守备,并不应战。

如此僵持了有三日,每天齐军或大理军的军兵在城外喝骂,而秦军在城内回骂,两边骂得天昏地暗,却不交战。

渐渐的,这骂战就成了对峙的双方唯一交锋的手段。两边的军兵也乐此不疲,齐军一到城下开骂,秦军也就组织起嗓门大的军兵,开始回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