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意外之宝(7)(1/1)

“如果是人为做出来的锈,刚才我们那一桶热碱水的洗刷,它就会马上脱落脱落下来。即使它可有幸躲过我用热碱水的洗刷,也万不能避开我几百度高温的烧烤。若是人为做出来的锈,刚才那番火刑就会使它露出真身来。火一烤,人为做上去的锈就会脱落下来。还有就是用舌舔,如果有盐卤味,也是人为做上去的锈。”

说这番话完,钱研究员用手掂了掂青铜器,而后又敲了几下。他对慕容轩说道:“东西过轻或过重,都得要引起注意,至于轻与重这个度就这全凭个人的经验啦!在一个就是,如果你敲击铜器,物件儿发出的声音微细而且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的声音,那就需要你加倍提高警惕了。”

下面就进入了鉴别真假铜器的关键部分——花纹和款识。

钱研究员说,单从青铜器的花纹来说,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

钱研究员说“从这支青铜鼎的花纹和款识上来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顾先生!它是一尊战国晚期皇家yu用重器。”

“是吗?”慕容轩听到钱研究员的断定后,脸上的神情就突然飞扬起来。

钱研究员把慕容轩拉近到放置青铜鼎的台子跟前,然后说道:“你看这尊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是典型的战国体。”

钱研究员笑着对慕容轩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才统一了文字,从那时起才规定全国通用一种字体小篆。就在前几天吧,也是一个我熟悉的好朋友,拿了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给我看。但器物的上面却出现了小篆字体,这不是笑话了吗?秦时的小篆体,居然能出现在夏商周三代的东西上?我就给我那个朋友说,‘你告诉买东西的人,造假也是需要历史知识的,还是多增加点历史含金量吧’。”

钱研究员的侃侃而谈,成功地引起了慕容轩对青铜鼎鉴定技术的广泛兴趣。他心满意足地看了看翘首以待他继续高谈阔论的慕容轩,继续说道:“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支鼎的铭文吧。从这支鼎的出土地点、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许老板,你注意看这儿,这鼎上的铭文有18个字,这个‘工师、大夫为合文’,你数一数‘九年,承匡令#、工师赣、大夫樱、冶期铸、容四分。’是不是十八个字?你可莫小看了这鼎文,这可是一字一千金啊!”

“从你们拿的这支鼎的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鼎的铭文也清楚地说明,其铸造时代应为‘梁九年’,也即魏惠王时期;主造者为‘工师赣’。铭文中“工师”两字合文,是三晋地区兵器刻辞的书写特征之一。铭文中“冶”字,在三晋地区还有■、■、■等形,诸如此类俗体、简体字形,复杂纷乱,代表了战国时期文字的特征。因此,我从这支鼎的出土地点、造型以及铭文字体风格看,应为战国中晚期魏器无疑。”

钱研究员的这段话林大海是全听明白了,这和上次鈡叔说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鈡叔可能限于知识结构和鉴宝实践经验,没有钱研究员说得如此深刻透彻而已。

正当慕容轩还再回味着钱研究员刚才那段精彩绝伦的独到鉴定,憧憬着他们挖出来的这支鼎到底价值几何时。

这时,却听到钱研究员突然大声说了一句:“哦!我想起来了。这件青铜鼎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象当时魏国魏惠王造的是一对。”

“对。没错。史书上讲的很清楚,这样的鼎梁惠王是铸造了一对。”

慕容轩听到钱研究员说这支青铜鼎是双胞胎存世的有一对时,他心里面就是一震。他马上想起了那天晚上在周部长家书房里看到的那支青铜鼎。莫非这两支青铜鼎真的就是一对?那可就是天意了!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那个钱研究员兴致不减,他仍是兴致怏然地对慕容轩说道““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说起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惠王,你都不一定清楚。但一说起商鞅变法来,你肯定都知道。”

看到慕容轩频频点头,钱研究员接着说道:“谁都知道商鞅在秦国成功地实施了变法,从此秦王朝走上了兴旺发达直至统一全国之路。但我敢肯定,绝大部分人都不一定知道,商鞅原本是魏国人,就是因为这个魏惠王魏惠王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商鞅这个改变两国命运的关键人物,才使原本强盛于秦国的魏王朝走向衰落。”

大佬蓝省长请来的钱研究员是什么人?当然是学富五车的史学泰斗级人物啦!今天难得有这么个场合在大佬的秘书慕容轩面前显摆,钱研究员理所当然不会放过掉书袋的机会了。

历史故事讲得确是有点长,连慕容轩也都听得快睡着了。

为了节省各位看官的时间,我们就把钱研究员所讲的历史故事,总结个梗概吧:

说是战国时代,魏国经历了魏文候、魏武候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成为战国第一强国。这两代君王实行富国强兵战略,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而到了魏惠王时,他发动的战争虽多,却未能取得太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盟友、诸侯,魏国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中,国力枯竭。而商鞅呢?原本是卫国贵族,曾经是卫国王子的孙子,于是人称公孙鞅或者卫鞅。公孙鞅曾经在魏国宰相公叔痤门下做事。公叔痤很受魏惠王信任,为魏国出力很多。而其中就有不少建议是商鞅提供的。当公叔痤年老染病时,就想着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既可以回报商鞅,也可以让大魏继续它的辉煌。魏惠王知道宰相大人快不行了,就前往探视。魏惠王很悲伤,公叔痤很感动。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魏惠王屏退左右,和公叔痤说起了悄悄话。魏惠王问:“万一您老逝去,之后由谁来主持国政,我遇到困难又该和谁商量呢?”公叔痤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的随从中有一名叫做公孙鞅的,年轻不大,可是却有奇才,希望您能够充分信任他,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吧。”看到魏惠王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公叔痤叹了一口气,说:“如果大王您不能任用公孙鞅的话,那么也请您在我死后把他给杀了吧,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一旦他投奔别国,就将成为魏国的大敌啊。”魏惠王又吃了一惊,真的有这么严重吗?魏惠王看到公叔痤chuanxi连连,也就敷衍了几句,说着好好好,离开了。等到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派人把公孙鞅叫来。为了国家,自己不能不建议大王杀掉公孙鞅;可是两个人交往多年,也有了情感,想想又觉得很不忍心。公叔痤就告诉了公孙鞅这件事情,希望他连夜离开魏国。可是,公孙鞅淡淡一笑,说:“先生不必担心,大王既然不听您的话重用我,也就不会听您的话杀掉我。我会等到一切办妥之后,再离开魏国的。”公叔痤一听,再次发出叹息。果然,魏惠王回到王宫之后,就对身边的人抱怨,老宰相果然是病的糊涂了,竟然让自己任命一个无名小辈来担任大魏国的宰相,这不是儿戏吗?刚劝寡人重用公孙鞅,一会又劝寡人杀掉公孙鞅,简直不知所云!一直等到多年之后,公孙鞅在秦国遇见了秦孝公,实行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后来,公孙鞅率领秦国大军进攻魏国,俘虏了魏国的公子卬,才让魏惠王回想起有这么一个人物。魏惠王叹息:“哎呀呀,我悔恨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啊。”那么魏惠王是为何叹息呢?很简单,多年来秦国一直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只能依靠掠夺来获得生存,根本和实力强大的魏国不能相比。可是时隔多年,秦国竟然咸鱼翻身,击败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魏国,实在让人意外。而改变两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就是公孙鞅。当庞涓推荐孙膑的时候,魏惠王错过了。当公叔痤推荐公孙鞅的时候,魏惠王又错过了。魏惠王一生经历了魏国最鼎盛的时期,但是也是在魏惠王在位时,经历了魏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失败,竟然被秦国打的只能够迁都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

当时魏惠王何止是叹息呢?为了使自己以及满朝文武大臣,甚至是全魏国的黎民百姓,都牢牢记住人才不能错失,错失人才就会亡命亡国的沉痛教训,就诚邀魏国最优秀的工匠,铸造了两支一模一样的青铜大鼎,寓意寡人与商鞅情同兄弟,都是一言九鼎、鼎力八方的人物。

鼎是造的十分的精美,可以说是技压群雄,傲视海内。但商鞅却不买账啊!那商鞅逃离魏国后,在秦国遇见了秦孝公,实行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后来,商鞅率领秦国大军进攻魏国,魏惠王被商鞅击败之后,又一败再败,最终只能在全国百姓的骂声中,在国都沦丧的无奈中死去。

听了钱研究员的历史掌故,慕容轩的第一反应是:莫非另一支鼎真的就是周部长家里的那一支?

那周部长如果在现场的话,慕容轩估计他听了钱研究员讲的这个故事之后想到的肯定是:如果是把它们配对成双,那该多好啊。如果这样,那可真如钱研究员所言——举世无双、价值连城啦!

对于痴爱青铜器的周部长来说,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异常简单了。既然这件东西,经过钱研究员的严密而又科学的鉴定,确定为战国晚期魏大梁都城的镇国宝物无疑。慕容轩心想要使把这件东西送给周部长的话,他会不会答应退出与蓝省长竞争下一届省长转而去他自己喜欢去的国家发改委呢?在这一点儿上慕容轩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正如蓝省长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个计划值得去放手一试。<